马判官归阙。宋代。梅尧臣。与君归洛阳,仕宦颇相偶。荏苒迁岁时,徘徊乐文酒。今归已及瓜,为赠聊折柳。亦将随计书,惨别宁嗟久。
《马判官归阙》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与君归洛阳,仕宦颇相偶。
荏苒迁岁时,徘徊乐文酒。
今归已及瓜,为赠聊折柳。
亦将随计书,惨别宁嗟久。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马判官与友人一同回洛阳的情景。马判官与友人在官场上有着相似的经历,一起经历了岁月的变迁,共同享受文学和酒宴的欢乐。现在他们即将分别,马判官采摘了一些瓜果作为礼物,割下了一枝柳枝赠送给友人。他也将随着友人给他的书信回去,离别的场面令人悲伤,但他并不愿意长时间地抱怨和悲叹。
赏析:
《马判官归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友人相聚与离别的情景。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瓜果和柳枝代表着友情与离别。马判官以瓜果赠礼表达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割下一枝柳枝作为离别时的纪念品。诗中的"计书"指的是友人给他的书信,马判官将带着这封信回去,表明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且展示了他对友人的珍视。
整首诗以简短的语句表达了离别之情,没有过多的抒发和夸张。通过描绘友人之间的情感和离别的场景,诗人展示了人情世故和官场生活的无常和变幻,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触动读者,让人对友情和离别产生共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跋尤延之山水两轴二首。宋代。杨万里。水际芦青荷叶黄,霜前木落蓼花香。渔舟去尽天将夕,雪色飞来鹭一行。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唐代。李白。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苏溪亭。唐代。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送崖州邓掌教会试次林节推见泉韵□□。明代。钟芳。沧海中原隔,亲朋音信疏。云龙端羡子,灯火独亲予。秋宇搏修翮,灵襟多古书。名高金阙晓,联步玉阶除。
忠烈陶氏先祠诗 其四。明代。王渐逵。下民孔宁,藩侯告成。昊天告佑,四纪是承。于赫世家,祝融之宫。绵绵百世,礿烝袷尝。施于孙子,有愆其庆。有愆其庆,翊我家邦。
度仙桥。明代。梁必强。羽化应无足,乘鸾事已非。银河须鹊驾,乔舄傍乌飞。赤石平如砥,丹梯稳似矶。凭虚升宝殿,幻境去忘归。
同马参戎游鸣沙山月牙泉歌。清代。苏履吉。敦煌城南山鸣沙,中有大泉古渥洼。后人好古浑不识,但从形似名月牙。或为语言偶相类,听随世俗讹传讹。我稽志乘分两处,古碑何地重摩挲?参戎马公偏好道,茸修古庙山之阿。约日驱车同访胜,一泓清漪月钩斜。堆沙四面风卷起,人来坐坠寂无哗。忽闻沙里殷殷响,声似渔阳鼓掺过。人道神灵不可测,英物未许人搜罗。汉武当年产天马,万晨沙场战马多。何如今日成陈迹,沙不扬尘水不波。渥洼渥洼是与否,我还作我鸣沙山下月牙歌。
赣州杂感 其四。清代。俞明震。后事真难问,前因更可哀。几人收涕泪,一雨长莓苔。霁影山围住,风声雁带来。谁教民气塞,远望一登台。
沙边老人行。清代。钱澄之。母声求子妻求夫,雨中藉藉走且呼。沙边老人叩头诉,言是四营兵过城东隅。四营萑苻小盗贼,窜伏溪洞逃天诛。自下黄纸招降诏,召集乡里千百俱。昔掠村野不近郛,今移全营逼通都。又闻受抚不受约,白昼带刀街头趋。街头公然掠小儿,劫夺不与盗贼殊。满郊耕牛脯作饭,官家秋来宁蠲租!往时交战被我俘,今名「激叛」罹罪辜。梅林截渡不放过,室庐遭毁人遭屠。谁为朝廷画此策,云欲招抚收两湖?此辈小丑何足战,徒虐乡里荣其躯!老人不必涕交须,绿林青犊古来用,功成不扰理所无!尔不闻诏书久悬晋贤爵,乘舆早晚跸洪都?尔诉所痛何区区!
和虞使君春雨。宋代。程公许。诗翁高卧沧江上,几为忧民霜鬓毛。推枕中宵赋春雨,笔锋如莹鸊鹈膏。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宋代。苏辙。乐天投老刺抗苏,溪石胎禽载舳舻。我昔不为二千石,四方异物固应无。
送巩汉卿同年赴五原理掾。宋代。宋祁。再赴天官调,仍还多士乡。华阴馀雾散,光禄故垣长。春柳侵湖绿,秋云际幕黄。片言民讼息,编美冠州堂。
送僧归吴。明代。杨守陈。一锡南飞度碧空,宝坊遥在白云中。定知门外青松树,别后新枝已向东。
水调歌头 其四 将别珠湖,答桐城刘季英。清代。黄钧宰。此日复何日,梦梦百年身。不及云霄,鸡犬低首逐风尘。天上仙人不远,地下陈人未死,唤起倒金樽。鱼鸟亦吾友,庭户小干坤。江南梦,海东路,淮北春。十载船唇,马背回首亦伤神。今夕湖天坐月,知道明年此夕,孤月照谁人。尔我定何处,复此共冰轮。
题徐商叟所藏李伯时四天王图。宋代。王炎。龙眠有巧手,幻出汗血驹。老衲或戒之,回向心地初。遂画白依仙,蕲与梵释俱。北方四天王,亦附瞿昙居。杂以马龙像,宿习终未除。四王名字异,且复形状殊。信者谓其有,疑者意其无。荡荡天门高,谁能凌空虚。何以信不疑,取诸贝叶书。子不语怪神,从释恐畔儒。语之且不可,笔之其可乎。因画议及此,于公意何如。
癸未岁人日和杜工部韵简吴东湖。唐代。杨廉。晴明人日那能得,方朔占书试举看。老去不无惊岁改,杯迟犹自作春寒。世间噂沓同风过,客里光阴信指弹。七种菜羹传旧俗,呼童办此未为难。
寄题陈氏尚遐亭。宋代。李弥逊。结屋秋荷上,尘心想坐忘。露凝公子荦,风曳野人章。浪蕊终无实,多花根不长。知君有情尚,千柄竚幽香。
除夜用前韵。宋代。陈傅良。又添犬马齿,常恐牛羊夕。牙无数株牢,鬓已太半白。六朝贵人家,珊瑚高数尺。复有陵巴豪,沃壤动连陌。居然燕巢幙,忽矣驹过隙。伊传亦中寿,至今名赫赫。苍苔卧风雨,曾乏断碑额。中原五十载,胡骑乱禹迹。谁当懒折腰,去学陶彭泽。忧端压不下,中夜歌秀麦。昭代岂无人,腰黄眼前赤。鸿儒筹禁苍,壮士守边场。罢歌且杯酒,浇此怀抱积。柴门剥剥响,已有贺年客。
题林司户寒斋。宋代。刘克逊。高绝寒斋虽未到,但观名扁定非虚。连床夜语炉无火,四壁秋声案有书。要与西塘同苦淡,更容东野伴萧疏。区区粗得归闲趣,每见高风愧不如。
无梦令 赠丹阳。金朝。王哲。坐卧住行有别。自是逍遥做彻。大道本来真,蓦地哂中欢悦。无说。无说。勘破春花秋月。
清明。明代。邱云霄。寒烟细柳暗前津,客路清明倍怆神。故国云天双去鸟,满船风雨远行人。流横通济山桥晚,关入岑阳陂水春。黄叶林头有归梦,沧江回首一沾巾。
好事近(郑德与家留饮)。宋代。韩元吉。秋意满芙蓉,红映小园丛竹。风里凤箫声扬,有新妆明玉。诗翁相对两悠然,一醉绕黄菊。目尽晚山横处,共修眉争绿。
西溪公宴二首。宋代。司马光。五马非从乐,西城念劝功。翠帷低映水,红旆不胜风。叶脱青山静,云归碧落空。淹留尽佳兴,新月渐朦胧。
徐州同朱进士登子房山。明代。归有光。入舟忽不乐,呼侣登崇丘。子房信高士,祠处亦清幽。俯视徐州城,黄河映带流。青山如环抱,一发悬孤州。河流日侵齧,淼淼洞庭秋。鸟犬争死人,冈陇多髑髅。使者沉白马,守臣记黄楼。叹我亦何为,空尔生百忧。生民随大运,孰能知其由。睹此名邦旧,怀古思悠悠。壹自徐堰王,独有青山留。刘、项亦何在?子房空运筹。但从赤松子,不用待封侯。
张和公母秦国太夫人挽词。宋代。王之望。誓此共姜早,贫如翟母希。三迁功可大,五福报无违。衮绣供儿采,风旛契祖机。千秋凭直笔,图史播芳徽。
何幸蒙恩不自酬,此心宁敢为身谋。塞翁得马未为福,乐子下堂方有忧。
难把股肱裨帝力,欲冯耳目赞皇猷。驰驱未效先成跛,绛烛华轩坐泪流。
五月六日先为马蹶而伤左足自清漳千里舆归闽宪是日之夜坐占长句。明代。谢肃。何幸蒙恩不自酬,此心宁敢为身谋。塞翁得马未为福,乐子下堂方有忧。难把股肱裨帝力,欲冯耳目赞皇猷。驰驱未效先成跛,绛烛华轩坐泪流。
寄云水禅师。宋代。文兴。百丈传衣后,栖心近沃洲。道高归毳侣,名重达凝旒。对话千峰雪,安禅万木秋。仍闻有新偈,时向四方流。
贻宋四行简迪。宋代。司马光。离群如几辰,屈指十青春。不意轮蹄迹,共兹京洛尘。文场投漆契,客路转蓬身。别易相逢阔,过从莫厌频。
和喻景山赋梅韵。宋代。陈宓。质白偏能照玉船,体轻终爱舞蹁跹。眼前欲赋半妆额,梦里须携五色掾。愁对素蟾寒寂寞,故烧红蜡暖清娟。寄声青女休相妒,不学海棠酣夜眠。
赵见独示所业并诗次韵谢之。宋代。周麟之。沅江九肋稀,端问学不学。向来屠沽辈,过眼褐宽博。如公负奇才,尚隔云津跃。昔吾先隐君,早识麟一角。联翩锦囊句,纡余仍卓荦。千载埋玉悲,孤芳竟谁擢。别来二十年,历历记前作。贱子更百罹,素业守弥属。余辉忽振耀,如获西山药。清梦到钧天,求音叩寂寞。中宵对莲炬,何以称光渥。辱君琼瑶篇,重愧鼠呼璞。大轴闚洪源,汹涌千涧落。一洗胸中尘,豁若春云廓。
桂子香余菊正开,朋簪回首二年杯。木奴坐看千头熟,查客谁期万里来。
云水空明入图画,海天清宴好楼台。面纹未觉观河皱,一笑何曾岁月催。
九月二十日潘德舆招饮海山仙馆即事有作 其三。清代。何绍基。桂子香余菊正开,朋簪回首二年杯。木奴坐看千头熟,查客谁期万里来。云水空明入图画,海天清宴好楼台。面纹未觉观河皱,一笑何曾岁月催。
过岭。宋代。苏轼。暂著南冠不到头,却随北雁与归休。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当日无人送临贺,至今有庙祀潮州。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
山堂鞏先生挽诗三首。宋代。姜特立。风采儒林虎,波澜学海鲸。公家五进士,此地半诸生。勾漏丹俄就,中牟政亦成。如何贾太傅,位不至公卿。
雨中于北高峰下谒瞿文慎公墓。。陈三立。灵境斜趋细雨中,山形墓道峙穹隆。碑前郭带鱼龙水,木末钟飘鹰隼风。乱竖披猖仍累岁,吟朋散落益思公。孤弹衰涕寒云里,魈魅如窥万竹丛。
饯德化王知县。元代。卢琦。悠悠乡思逐云飞,匣剑囊琴赋式微。客计不如归计好,宦情长与世情违。石田茅屋生苔藓,凫舄朝衫换彩衣。留得棠梨花一树,龙寻山下款春晖。
出闽中四首。宋代。姜特立。飘蓬不归根,而我还故里。有食即可安,何必土风美。岂非俗缘故,堕此胶漆底。艰关一月程,况复携老稚。囊空畏途远,蓐食常夜起。人生贵适意,奔走殊未已。俟有三迳资,吾生恐无几。
澎湖杂咏二十首和陈别驾廷宪 其六。清代。周凯。投钱能向波中拾,三尺孩童水性知。手把青蚨穿白浪,钱唐漫说弄潮儿。
挽姚君二首。宋代。吴芾。晚得田园趣,平居乐有余。好贤闻善道,奉佛契真如。往事歌谣在,浮生梦纪虚。我惭居垩室,无路挽灵车。
寄张司业振烈被诬家居。明代。张弼。少司成下老门生,十载追思万种情。埃墨却疑颜子饿,浊流难污伯夷清。百年邃阁尘谁扫,万丈阴崖雪自明。闻说先生浑不计,酒尊诗句写和平。
春兴六首 其五。明代。李德。汉水东流日向西,孤村烟树鹧鸪啼。纤纤岸草迎人眼,踏踏江花映马蹄。有客问奇仍载酒,故人相过辄留题。暮年正尔逢知己,布袜青鞋信杖藜。
孤村。宋代。陆游。老寄孤村里,悠然卧曲肱。算贫先放鹤,嫌闹并疏僧。古戍高秋笛,寒窗半夜灯。平生羞诡遇,多获岂吾能。
答圣俞白鹦鹉杂言。宋代。欧阳修。忆昨滁山之人赠我玉兔子,粤明年春玉兔死。日阳昼出月夜明,世言兔子望月生。谓此莹然而白者,譬夫水之为雪而为冰,皆得一阴凝结之纯精。常恨处非大荒穷北极寒之旷野,养违其性夭厥龄。岂知火维地荒绝,涨海连天沸天热。黄冠黑距人语言,有鸟玉衣尤皎洁。乃知物生天地中,万殊难以一理通。海中洲鸟穷人迹,来市广州才八国。其间注辇来最稀,此鸟何年随海舶。谁能◇历海上峰,万怪千奇安可极。兔生明月月在天,玉兔不能久人间。况尔来从炎瘴地,岂识中州霜雪寒。渴虽有饮饥有啄,羁绁终知非尔乐。天高海阔路茫茫,嗟尔身微羽毛弱。尔能识路知所归,吾欲开笼纵尔飞。俾尔归托宛陵诗,此老诗名闻四夷。
戏答杨廷秀问讯离骚之句二首 其一。宋代。朱熹。昔诵离骚夜扣舷,江湖满地水浮天。只今拥鼻寒窗底,烂却沙头月一船。
送李宗仁太守赴延安。明代。程敏政。麟符分部岁华多,汉吏谁优政事科。直北朝廷瞻紫极,迤西封域近黄河。忧民屡听芝泥诏,乐土终传麦秀歌。珍重范韩勋业地,旧题崖石待重磨。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闵 通:悯)
揠苗助长。清代。佚名。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闵 通: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