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司谏知邓州

孙司谏知邓州朗读

《孙司谏知邓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南阳的景象和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官员的批评。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南阳汉名都,其俗尚敦朴。
The city of Nanyang, known as the capital of the Han Dynasty, its customs are still simple and honest.

亡徒顷为盗,刺史安与角。
The destitute have turned to robbery, while the governor remains indifferent.

田野遂焦熬,蒿莱思沃濯。
The fields have withered and dried up, and the weeds and grasses long for nourishment.

兹虽得甘露,向己苦风雹。
Although we have received some sweet rain, we still suffer from bitter winds and hail.

更张固所重,下令未宜数。
The importance of reform is emphasized, but the orders have not been properly implemented.

且观道傍碑,文字今已剥。
Looking at the roadside steles, the inscriptions have already faded.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南阳的景象,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困境。作者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官员的批评贯穿全诗。他表达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担忧,对官员不作为的不满,以及对文化遗产破坏的忧虑。诗中的景象和意象都带有浓厚的忧愁和无奈的情绪。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首先,它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其次,诗中的景象和意象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诗词中的批评和忧虑也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南阳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展示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官员的不满,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木子当天下,止戈龙。
李代代不移宗,中鼎显真容,基千万岁。
()
今夜荼风起。
应是玉消琼碎。
淡荡满城春,恼破愁人春睡。
须醉。
()

西来为传法,南下岂离群。夜梵神鱼响,秋空法雁闻。

浮杯洞庭月,飞锡衡山云。若向黄梅去,心香一寄焚。

()

汎汎水中蓱,离离岸傍草。逐浪高复下,从风起还倒。

人生不若兹,处世安可保?遽瑗仕卫国,屈伸随世道。

()
年来恼乱探花人,裂尽陶公漉酒巾。
傅粉早工欺白雪,施朱更欲媚阳春。
衣冠未怪多侪俗,花木无情亦丧真。
他日和羹何所赖,纷纷行见满前尘。
()

寒月沈沈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
无事闲行郊野过。
见棺函板破。
里头白白一骷髅。
独潇洒愁愁。
()

我本清虚种,玲珑贯古今。为厌名利冗,且隐淤泥深。

每有济人意,常怀克己心。几多捞漉者,那个是知音?

()
霜隼健毛骨,冥鸿高羽翰。
来迟怀去速,退易挽留难。
文物声明郡,中和孝友官。
大冯棠荫在,多放一分宽。
()

水隔江河云隔空,几番离思水云中。乡关日暮知何处,云自西飞水自东。

()
盘石曾闻受国封,承恩不与幸臣同。
时危运作高城砲,犹解捐躯立战功。
()

家近阊门市,清风一草庐。
窗明人问卜,山晚仆收书。
客笑鸠巢拙,妻怜蚁瓮虚。

()

啭觉声初熟,迁看羽渐高。欲飞还绕树,似为惜春劳。

()
人面不如花面。
花到开时重见。
独倚小阑干。
许多山。
()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
汉皇傲物终难屈,太子卑辞方肯出。
难老犹能成大功,至今高义如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