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二首。宋代。梅尧臣。平生性忠厚,所守必尊君。面实贤愚混,心惟白黑分。事光中执法,书集右将军。天意苦埋没,北邙松柏坟。
这首诗词是梅尧臣创作的《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二首》,描述了王尚书忠厚的性格和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平生性忠厚,
所守必尊君。
面实贤愚混,
心惟白黑分。
第二首:
事光中执法,
书集右将军。
天意苦埋没,
北邙松柏坟。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一生都以忠厚为性,
无论守护的是何人,
面对实际,贤愚混杂,
内心只分辨善恶。
第二首:
光明之事执法中央,
著书成集,被封为右将军。
天意令其不被重视,
埋葬在北邙山的松柏之墓。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梅尧臣给太子太傅王尚书的挽词,表达了对王尚书的敬意和赞美。诗中描绘了王尚书一生忠厚正直的品性,无论面对何人,他都能尊重君上的权威。他面对事实时,能够明辨贤愚,心中有着明确的善恶标准。
诗中还提到了王尚书在政务方面的才干和功绩,他光明正大地执法中央,著书成集,被封为右将军。然而,诗中也表达了一种遗憾,认为王尚书的天命在人世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珍视,就像北邙山上的松柏之墓,被埋没在无人问津的角落。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王尚书忠诚和才干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和遗憾。梅尧臣通过这首诗词,向王尚书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并希望他的功绩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纪念。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壬子仲冬上京族中弟侄送过石门而别 其二。明代。祁顺。南北舟中两渺茫,相思情与海天长。隔篷侵晓闻人语,犹讶诸君在耳傍。
此腹元空洞。少年时、诸公过矣,上天吹送。老大被他禁害杀,身与浮名孰重。这鼓笛、休休拈弄。彩笔掷还残锦去,愿今生、来世无妖梦。且饭犊,莫吞凤。新来喑哑如翁仲。羡王郎、骖鸾缥缈,玉箫吹动。应笑夔州村里女,灸面生愁进奉。要绝代、倾城安用。今古何人知此理,有吾家、酒德先生颂。三万卷,漫充栋。
贺新郎·此腹元空洞。宋代。刘克庄。此腹元空洞。少年时、诸公过矣,上天吹送。老大被他禁害杀,身与浮名孰重。这鼓笛、休休拈弄。彩笔掷还残锦去,愿今生、来世无妖梦。且饭犊,莫吞凤。新来喑哑如翁仲。羡王郎、骖鸾缥缈,玉箫吹动。应笑夔州村里女,灸面生愁进奉。要绝代、倾城安用。今古何人知此理,有吾家、酒德先生颂。三万卷,漫充栋。
听刘安唱歌。唐代。顾况。子夜新声何处传,悲翁更忆太平年。即今法曲无人唱,已逐霓裳飞上天。
日本杂事诗 其五十五。清代。黄遵宪。《化书》《奇器》问新编,航海遥寻鬼谷贤。学得黎鞬归善眩,逢人鼓掌快谈天。
汪尚书挽章二首。宋代。姜特立。文章事业盖群工,盛世明良喜会同。千首歌诗如白傅,百篇秦议似宣公。贰师失道违中制,元帅基谋丧后功。二十年间遂高志,鸱夷一舸鉴湖东。
示法液何居士。明代。释函是。江门一滴自曹溪,认得随流亦不迷。法液至今清碧碧,月明光浃海天齐。
卖磬。明代。徐渭。贫来一石不能留,解赠王郎愧取酬。庄舄恋乡声自旧,金人辞汉泪长流。半肩荷蒉过门诮,一叶师襄入海游。寄语春秋休责备,后来能有此人不。
庚戍正月三,约同舍游西湖十首。宋代。杨万里。下笁泉从上笁来,前波後浪紧相催。泉声似说西湖好,流到西湖不要回。
跋姜君弼课册。宋代。苏轼。云兴天际,炊若车盖。凝□未瞬,弥漫霮□。惊雷出火,乔木麋碎。殷地爇空,万夫皆废。溜绠四坠,日中见昧。移晷而收,野无完块。
送郑德初归吴中。唐代。王质。相识虽非昔,相知不似今。岁寒三益友,金断两同心。半子来归叶,孤儿维事任。此间拈鼓笛,那更有凡音。
陆东海谯山集诗。南北朝。江淹。杳杳长役思。思来使情浓。恒忌光氛度。藉蕙望春红。青莎被海月。朱华冒水松。轻风暧长岳。雄虹赫远峯。日暮崦嵫谷。参差彩云重。永愿白沙渚。游衍遂相从。丹山有琴瑟。不为忧伤容。
寄题辛氏尘外楼。宋代。洪咨夔。罗浮三十里,楼对玉崔嵬。风卷软红去,云扶飞翠来。会心须尽帙,适性莫多杯。除得翳根尽,灵光生镜台。
迎春杂诗十首 其七。清代。陈忠平。新年烟雨旧池台,料峭春寒漫酒杯。红烛依然摇梦语,心花不复向人开。
赠戴宾竹。明代。王尚学。平生不肯混庸流,志在清高谅已酬。上客是谁伸所敬,此君知我正相投。和吟戛玉无尘到,共舞参天有笋抽。何事松梅偏不爱,岁寒鸣凤在梢头。
周元仲将出山有愁别园林后夜春之句因作此诗。宋代。刘子翚。山馆春来特地幽,岸巾何日不同游。花随石壁高低发,水绕茅檐左右流。叵我三杯真性适,咍台一枕万缘休。山中乐事端如许,为底周郎不肯留。
小重山。宋代。周紫芝。溪上晴山簇翠螺。晓来霜叶醉,小池荷。琐窗秋意苦无多。帘绣卷,黄菊两三窠。小睡拥香罗。起来匀醉粉,玉垂梭。只愁无奈夜长何。你去也,今夜早来么。
放山室送芳上人见净慈偃溪和尚。宋代。释绍昙。南山鳖鼻虽无毒,触著依前解丧身。不信当头揩痒看,浑钢底也没全人。
桂林道中怀泽想已过衡州。明代。蓝智。独行桂林雪,遥望衡山云。骥子别我去,定过湘江濆。湘江日东注,客子在岐路。天低洞庭野,日落长沙树。翩翩北飞雁,杳杳南去舟。昨朝发陆口,几日出袁州。千里杉关道,路平到家好。手持一缄书,为访山中老。归来蓝涧滨,綵衣照新春。上堂拜慈母,一一说远人。远人苦思归,发短日已白。惟有忧国心,持之比金石。我无负郭田,种杏溪南山。清泉足洗耳,瑶草堪怡颜。我纵未得归,为我谢耆旧。早晚脱朝簪,云林扫丹臼。
初发湴湖与仲昭侄别。明代。李之世。暂尔离乡井,暮行投远村。驿亭无长吏,稚子候柴门。平明驱马去,露白岸微昏。严程自兹始,羁思更何言。
渔家傲 其二 送别。宋代。赵长卿。灯前忍见啼红面。别酒频斟劝。愁蛾敛翠不胜情。报道看看天色、待平明。殷勤重把阳关唱。休要教人望。出门犹自尚叮咛。厮养频催恰好、趁凉行。
小重山 珊瑚木难卷二。元代。束从周。杨柳丝丝两岸风。前村溪路远,小桥通。人家依约水西东。舟一叶,移过荻花丛。清景迥涵空。好山青未了,暮云重。是谁惊起几征鸿。天然趣,却在画图中。
庆元二年恭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太上皇帝太上皇。清代。佚名。新庭靖安,祖后燕怡。有开圣谋,累崇天基。典章文明,声容葳蕤。御于邦家,日寿日慈。
夜闻江上雨。明代。陈仁锡。五更细雨动青璈,破晓都来一枕涛。树影新添息浪柳,惊涛分溅使星袍。雪山白拥云帆出,金殿光悬海日高。直到留云数蕉树,因风甘露醉葡萄。
过芜留咏。宋代。南野。湖山梦不到襄闱,六载沈酣一出迟。渔子能言飞渡处,市翁亲见溃师时。权臣贵戚戈相藉,北桨南墙风背驰。事逐孤鸿今已矣,年年水落荻芽肥。
摸鱼儿六首 其二。清代。项鸿祚。又匆匆楚乡秋到,吴侬清兴千里。诗人但说芹羹好,何似鲈乡风味。明镜里,漾点点、幺荷半卷冰丝缀。筠篮带水,正碧藕初残,乌菱渐老,小摘挂船尾。枪旗展,笑比春茶上市,输他酪乳争美。红盐细糁凝脂滑,香满一匙生翠。因底事,应在我、经年总未成归计。于今倦矣,忆蟹舍灯前,鱼床笛外,晚饭有菰米。
别汤子五章 其三。明代。边贡。弹子匣中琴,写我心曲悲。我悲良自谙,子琴知者谁。不惜去日早,但恨来日迟。何当假羽翼,送子川之湄。
睡起。明代。薛蕙。午梦初醒卯酒消,不知风雪已终朝。客来小阁聊盘礴,鸟散空园转寂寥。老境时时怀故旧,穷途事事愧渔樵。古人坚卧非无意,未必渊明为折腰。
铁柱引。明代。李梦阳。豫章古城牙城南,何年凿井置铁柱。井深江通没不见,时寒水涸始一露。玩之非石亦非铁,孤立差牙若枯树。人言旌阳锁水母,此语荒唐奚所据。或云藉此压江涛,兹理或有谁者劳。顾今伏腊尽奔走,归美真君瑶殿高。金灯翠旗日来御,雕阑玉槛围周遭。俗论纷纷不须辨,秋风日暮尘满县。
城下小庵。宋代。叶茵。水缘城诘曲,水际暗桑麻。篱落深村路,闾阎处士家。烟篁黏半箨,风柳飏轻花。随喜跏趺坐,香寒月影斜。
和前三篇。宋代。苏颂。百雉金城十仞池,天声遐憺远戎知。剖符但报三年政,推毂无劳六月师。胡马逸归常见画,塞鸿征尽著残棋。欲歌盛业赓周雅,须假清风吉甫诗。
楚中秋思。清代。张宸。日落长沙枫树红,断猿啼处暮云空。可知昨夜乡关梦,身在寒烟万点中。
宣正殿芝草。唐代。李义府。明王敦孝感,宝殿秀灵芝。色带朝阳净,光涵雨露滋。且标宣德重,更引国恩施。圣祚今无限,微臣乐未移。
幽居春夜。宋代。陆游。暮景催人雪鬓双,十年始复反吾邦。云逢佳月每避舍,酒压闲愁如受降。三弄笛声初到枕,一枝梅影正横窗。要知清梦游何许,不钓桐江即锦江。
再用韵。宋代。汪莘。接得南枝即按杯,似和霜月带将来。自从驿使相逢后,千载无人解寄梅。
早衰不寐。宋代。范成大。官事拘挛似力田,作劳归晚意茫然。按摩合体俱非我,展转通宵似远年。一叟披衣惟兀坐,群儿得榨便佳眠。人生元是华胥客,休向迷涂更著鞭
王叔明示长句讶乌涧人不出楚则失矣齐亦未为。宋代。苏籀。忍对三峰閟两山,澹蛾三五韵幽閒。王郎宾席自水冷,君须举玦人舍环。乌涧门阶未尝峻,瑞峰重深一百间。列屋罗帷隔风日,九回沈水纡髻鬟。使君素负凌霄志,臞儒何以换酡颜。龙香小袖酬绿醑,不管紫云私有语。美哉江色酿山光,青琐勤开看烟雨。
和杨仲齐韵 其三。元代。金涓。渴饮空中露,饥餐石上霞。夜茶烹玉液,春酒酿松花。自谓得仙术,不知老岁华。请看梳栉处,斑白照窗纱。
题杨诚斋南海集二首。宋代。袁说友。诗以变成雅,骚以变达意。变其权者徒,中有至当义。水清石自见,变定道乃契。文章岂无底,过此恐少味。
奉和圣制义成校猎喜雪应制。唐代。张说。文教资武功,郊畋阅邦政。不知仁育久,徒看禽兽盛。夜霰氛埃灭,朝日山川净。绰仗飞走繁,抨弦筋角劲。帝射参神道,龙驰合人性。五豝连一发,百中皆先命。勇爵均万夫,雄图罗七圣。星为吉符老,雪作丰年庆。喜听行猎诗,威神入军令。
溪上。宋代。游九言。烟开晓日照溪头,溪上人家岸下舟。啼鸟不知春已老,数声自喜碧岩幽。
九日陪祀山陵二首 其二。明代。宗臣。扪萝直上最高头,万里苍茫生客愁。白露衣袍千嶂夕,紫微环佩七陵秋。月明远塞知胡遁,风急长杨恐帝游。天末彩云如有意,至今常傍翠华流。
两浙转运使吕少卿挽辞。宋代。强至。卿月无光没使星,属封涕泪逐霜零。敝裯旧服从身殓,素节清风到目瞑。澄汰浊流师孟博,诛求横赋罪延龄。尘埃尚父当年玉,寂寞韦贤奕世经。千里九秋伤旅榇,一门三相起家庭。谁提大笔书功行,为激贪夫作美铭。
依韵和道济秘丞集英殿秋宴作。宋代。强至。都场百戏已先呈,舞字逡巡列太平。酒缓天颜应有喜,乐高禁漏不闻声。晴晖忽傍金茎动,协气偏从玉座横。何事君臣皆共乐,银台连日奏秋成。
经漓水寄张羽王。明代。欧大任。史禄渠通上舳舻,极天秋色入平芜。思莼不见张公子,颂橘谁如屈大夫。烟札迢迢凭海雁,风旗袅袅傍江乌。漓波千里怀人梦,一夜苍梧片月孤。
自怀泽至武仙道之左皆石峰。宋代。曾丰。蝉联三百里,特立二千峰。或者锐于笋,时乎圆似钟。天开琼帑藏,地辟玉疆封。似虑诗材少,殷勤分外供。
吴知府挽诗三首。宋代。释宝昙。小试牛刀在,长驱马足迟。此生空抱负,真宰孰维持。道并湖山重,民深雨露思。何当十围腹,重作北窗期。
送楼攻愧知婺州二首。宋代。袁说友。三十年间企绝尘,久同朝迹话平生。论文密处虽朋友,投分深时即弟兄。自恨我无分袂语,但输君已著鞭行。东阳一苇杭之便,毋惜公余蚤寄声。
雨中花/夜行船。宋代。苏泂。十载尊前,放歌起舞,人间酒户诗流。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榆关万里,一去飘然,片云甚处神州。应怅望、家人父子,重见无由。陇水寂寥传恨,淮山宛转供愁。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
天童觉和尚赞。宋代。释宗杲。烹佛烹祖大炉韝,煅凡煅圣恶钳鎚。起曹洞於已坠之际,针膏肓於必死之时。善说法要,冈涉离微。不起于座,而变荆棘林为梵释龙天之宫而无作无为。神澄定灵,雪顶庞眉。良工幻出兮,不许僧繇知。虚堂张挂兮,梁宝公犹迷。个是天童老古锥,妙喜知音更有谁。
题沈文肃书扇。清代。郑孝胥。不带湘淮恶习来,眼中此老最崔嵬。道因碑外儒酸气,君实何妨唤秀才。
得阎伯钧书。唐代。李冶。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寄内诗。唐代。河北士人。握笔题诗易,荷戈征戍难。惯从鸳被暖,怯向雁门寒。瘦尽宽衣带,啼多渍枕檀。试留青黛著,回日画眉看。
次韵子由书清汶老所传秦湘二女图。宋代。苏轼。春风消冰失瑶玉,我本无身安有触。羊生得妇如得风,握手一笑未为辱。先生室中无天游,佩环何处鸣风瓯。随魔未必皆魔女,但与分灯遣归去。胡为写真传世人,更要维摩一转语。丹元茅茨只三间,太极老人时往还。点检凡心早除拂,方平神鞭常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