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林寄松扇及诗乃答之

李翰林寄松扇及诗乃答之朗读

《李翰林寄松扇及诗乃答之》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林逋将编织的松扇寄给李翰林,并以诗作回应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编松为箑寄山中,
兼得紫微诗一通。
入手凉生殊自慰,
耳频长听隐居风。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松扇和隐居风兴展开。首先,林逋将自己亲手编织的松扇寄给李翰林,寄扇之际,他还附上了一首紫微诗。这里的“编松为箑”意味着用松针编织扇面,将松扇寄送给李翰林。紫微诗则是指一首优美的诗作。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拿到松扇的李翰林的心情。他感受到扇子的凉爽,这种凉爽使他感到特别的自慰。这里的“入手凉生殊自慰”表达了李翰林对扇子的喜爱和满足。

最后,诗人提到了“隐居风”。这里的“耳频长听隐居风”意味着李翰林在隐居的环境中长期聆听着自然的风声。这种隐居风的声音给他带来了宁静和愉悦。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松扇和隐居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寄扇和附诗的方式,表达了对李翰林的友情和赞美。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朗读
()

猜你喜欢

万里西南路,瞿唐据上游。
峡分山对立,江合水争流。
蛟鳄从来患,风波自古愁。
几时飞两桨,归去幔帆秋。
()
诗如水淡功差进,身似云孤累转轻。
落叶拥篱门巷晚,一枝藤杖且闲行。
()

绝嶂云烟乍有无,苍崖茅屋近何如。
西风拍手唤征雁,恐有平安锦字书。

()

水入吴松带两江,十年西浙几来航。松厅旧望归台使,麦陇馀荫见魏塘。

古岸纾徐茭绕绿,客麾迢递柳分黄。双鱼早晚应相觅,定说零陵鬓愈苍。

()
酴醿花谢日迟迟。
杨花无数飞。
章台侧畔尽风吹。
飘零无定期。
()

怪得天鸡误晓光,青腰玉女试银妆。
琼敷缀叶齐如剪,瑞树开花冷不香。
月白讵迷三里雾,云黄先兆万家箱。

()

俯临城市厌喧哗,回顾园林景更嘉。
醉立斜阳头似雪,往来误认白公家。

()

长啸下荆门,胡行速如鬼。
门户无人持,社稷堪流涕。

()
华旌耀日,报天上使星,初辞金阙。
许国精忠,试此日傅岩,济川舟楫。
向来鸡林外,况传咏、篇章雄绝。
问人地、真是唐朝第一,未论勋业。
()

绕树哑哑惊复栖,含烟碧树高枝齐。月明露湿枝亦滑,

城上女墙西月低。愁人出户听乌啼,团团明月堕墙西。

()
道和气兮袭氤氲,宣皇规兮彰圣神。
服遐裔兮敷质文,格苗扈兮息烟尘。
()
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者也。
两辞极道湖山云月之趣因以记相与之意云
水风轻,吹不皱。
上下浮光,两镜光相就。
()

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

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

()

坐看炉火旋成灰,散帙离披懒自堆。积块半乾淩更合,顽阴未破雪重来。

漏传高阁两三点,梦绕炎洲千百回。赖有罗浮春满瓮,便须沉醉莫停杯。

()
清晓移舟及暂晴,水花明媚照娉婷。
银筝玉柱纤纤手,翻得新声醉里听。
()
朱墨勾添眼底尘,今年春尽不知春。
鞓红魏紫能相访,西子崇宁更可人。
()
旧学方登用,公来领从臣。
末光依日月,听履上星辰。
共政将图旧,腾章屡乞身。
甘盘终罔显,雨露未霑新。
()

立象昭回,阴阳攸经。秋风夙厉,白露宵零。修林凋殒,茂草收荣。

良时忽迈,朝日西倾。有始有终,谁能久盈。太微开涂,三辰垂精。

()

拍岸千寻水,陪京第一州。
艳光落日改,明月与人留。
细浪差差蹙,深湾曲曲幽。

()
蓬头冰齿独徘徊,五百年前人姓雷。
为部罗川何处好,笑言京洛总看来。
()

天上能盖,地不能载。
遍界遍空,成团成块。
()
匆匆行役驻无因,缟紵相看足礼文。
江阔孤舟谁伴我,夜阑尊酒独思君。
离筵不用歌三叠,元夕重来月十分。
更欲四方随孟子,此生安得化为云。
()

我有古镜字明月,爱惜相持走燕阙。少年被服方冶容,矫首胜冠正玄发。

此时明镜炯无尘,一片银华四座春。青鸾每开宝台曙,丹凤双盘玉匣春。

()

清光如许照仙姿,那逊蟾宫第一枝。幽意自怜良夜永,庭阶瘦影月扶持。

()

双骑城南白玉珂,相逢缓颊更如何。酒开莲社僧能许,饭出香厨客自过。

无恙衣装风雪后,何来剑气斗牛多。市中尚有荆高筑,谁共旁人醉和歌。

()

兹山本无玉,而有昆丘名。若人东南秀,遂驰终古声。

蓝田亦若初,荆山高不倾。嗟嗟九原骨,千年不重生。

()
千岩观下碧瑶林,岁晚青青共此心。
隐士归兮花未老,每年来把一杯深。
()

捄饥岂复卫文子,阙食尚怜颜鲁公。
定知啜粥可餬口,未至复疾号山芎。
东方千牍羡饱死,颜氏一瓢嗟屡空。

()

煌煌银烛照良宵,乐此升平荷圣朝。门户恍思前甲子,肃然世泽感迢遥。

()
去家无十里,过岭即他乡。
避地身三到,伤时泪数行。
高檐齐古树,新屋背斜阳。
我欲相邻住,青山志未偿。
()

休论道骨与仙风,自许平生义与忠。
千古已尝规治乱,一身何足计穷通。
仰天但觉心如铁,览镜犹欣发未蓬。

()

我有游仙梦,如入清虚观。恍见瑶台人,临风共攀玩。

()

高人持远流,净行在林丘。

观与心为度,身将世作仇。

()

客里逢长至,名园绮席开。为怜千里聚,况有二难才。

且共金尊醉,从教玉漏催。高斋悬榻在,知不厌频来。

()

门前流水泛桃花,回首蓬山别一家。曾把金茎餐沆瀣,閒挥玉麈看琵琶。

火存丹鼎春长好,卷掩《黄庭》日欲斜。心与江湖天共远,大开瀛海驻吾槎。

()

紧羲画兮开天,三圣作兮朗以宣。胡元圣之孔神兮尚折摘而绝编。

于天其浩浩兮海其渊渊。伟若人之卓识兮,弗中慑兮力绵。

()
天寒白月堕西湖,血泪啼枯听薤歌。
食子俱亡收子在,近孙犹少远孙多。
北邙有地存诗窖,后圃无人负鞠窠。
欲志鲁山惭四绝,空遗陈迹照松萝。
()

家近太行居,西归压一驴。
同侪多及第,高论独知书。
名迹收藏遍,公卿扣谒疏。

()
官为唐令尹,心切禹蒸民。
叠石流川水,分波及稼云。
万涛惊不夜,千古见如新。
更有朝宗脉,声容匪独鄞。
()

城外秋荷一半黄,尚馀疏柳照回塘。江南底许风光好,塞雁来时未有霜。

()

喜山林眼界高,嫌市井人烟闹。过中年便退官,再不想长安道。

()
花满院。
飞去飞来双燕。
红雨入帘寒不卷。
晓屏山六扇。
()

昏昏惨惨窗映月,索索飒飒风吹叶。
青童开门忽惊笑,昨夜庭心一寸雪。
东方日出雪渐融,檐花滴滴皆春风。

()

南国新秋至,凭高忆所欢。欲裁芳杜曲,遥寄碧云端。

落木城边暮,孤鸿天际看。危岑一以眺,沧海正漫漫。

()

春风吹我入仙家,香胜烧兰红胜霞。别有玉盘盛露冷,天教晚发赛诸花。

()

月落云窗黑如漆,一纸家书灯下笔。不知昨夜秋浅深,五更枕前啼蟋蟀。

()

常时花柳暗春风,红袖钩心咽小钟。昨夜珠帘罢歌舞,月明归路马如龙。

()
一径坡陁草木间,孤亭胜绝俯川原。
青天图画四山合,白画雷霆百步喧。
烟柳萧条渔市远,汀洲苍莽白鸥翻。
客舟何事来匆草,逆上波涛吐复吞。
()

赣江不可极,双注碧云中。出峡几千丈,青天垂玉虹。

系船沙碛雨,挂席石潭风。八月寻源去,相思秋树红。

()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
[南吕为羽]国主社稷,时祀有常。
肃若旧典,报本不忘。
粢盛丰洁,歌吟青黄。
尊神倏来,百物宾将。
()

大哉易画包牺生,鸟迹科斗相继永。
六体中间亦湮昧,次仲楷到钟王精。
献捷之表最近古,庄正如持干戚舞。

()

关心往事,缬眼閒窗,卧浪纹湘簟。几番亲记,有幽花、开足露条烟脸。

紫茎赪甲,宜相傍、疏帘低槛。爱风情带筱斜欹,花乳和茶细点。

()

一片灵台玉琢成,时时点检要惺惺。通开旧壁方窥月,澄净污池始见星。

几树好梅连屋白,满庭芳草入帘青。功夫到此规模大,不为区区老一经。

()

显晦有本性,之子亦何宜。坐石頫幽遐,看云陟嵚崎。

岚光逗蓬户,谷声清蕙帷。由来丘壑质,岂伊轩组期。

()

黄菊离家十四年,离家已是梦松年。落日望乡处,何人知客情。

()

小市西兴渡,年来一再行。
花开方淑景,木落又寒声。
云破日还晦,潮回江未平。

()

寒食清明在客途,片帆飘泊老无庐。
松楸方念无人扫,忽见江边獭祭鱼。

()

三吴炊未熟,祗命挈挈东。铅刀一何补,粮食赋頖宫。

寥寥坐空庐,寂寞如扬雄。引脰望南境,不及马牛风。

()
昨日欲出病见留,今日可出风复作。
室虚窗白炉火暖,闭户幸有图书乐。
一杯淡粥饱则已,下箸岂复思藜藿。
山禽念我太寂寥,故作叩门声剥啄。
()
公宇静寥寥,居然俗意销。
屐閒谁记齿,带适自忘腰。
亩首秋残获,城西日暮樵。
比来行乐熟,随意度溪桥。
()
惟昔清献公,二年蜀中归。
归载无长物,一琴而一龟。
龟属烟霞想,琴寓山水思。
婆娑二物间,德容俨怡怡。
()

一雨连秋夏,无朝不冥迷。晓添四壁篆,夜助百虫悽。

蒙羃遮城漏,蒸潮汗础泥。直愁衡岱顶,亦障海乌飞。

()

一语能平百战尘,两朝赤子尽归仁。十年困卧边亭鼓,同祝公年是几人。

()

松竹不著花,密叶徒如帚。江梅不藏叶,寒花缀枯朽。

独有龙焙茶,花叶秀而耦。冰霜著群木,冻死十八九。

()
畏暑凌晨更疾驱,疏星影里度篮舆。
忽惊道上人如堵,知是田家出趁墟。
()

()
千寻水面跨长桥,隐隐晴虹卧海潮。
结驷直通黄石市,连艘横断白湖腰。
()
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
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
()
乐奏箫韶花烛夜,风流玉女才郎。
同心结上桂枝香。
如鸾如凤友,永效两双双。
莫把画堂深处负,笙歌引入兰房。
()

言访摄生客,持榼披云树。采药犹未归,一鸟烟中度。

怅望碧云深,幽人渺何处。日暮雨萧萧,独下寒山去。

()

鹤唳峰前路,行行世虑消。
萝交藏石窦,云破露山椒。
树老形多怪,人间色似骄。

()

忆我少年日,游君大父閒。诸孙嗟契阔,双鬓各斓斑。

未觉归愚晚,俱尝适俗艰。绝知归思急,更觅玉梅攀。

()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