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杂兴六首。宋代。林逋。冉冉秋云抱啸台,一兵松竹是闲媒。谁闻济北传兵略,枉说山东出相才。樵褐短长披搕膝,丹炉高下垒悬胎。三千功行无圭角,可望虚皇九锡来。
《深居杂兴六首》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冉冉秋云抱啸台,
秋天的云彩缓缓地围绕着啸台飘动,
一兵松竹是闲媒。
只有松竹作为休闲的媒介。
谁闻济北传兵略,
有谁听说过济北地区的军事计划,
枉说山东出相才。
白白地说山东会出现杰出的人才。
樵褐短长披搕膝,
穿着樵夫的衣服,短短的外套披在膝盖上,
丹炉高下垒悬胎。
红色的炉子高高地悬挂着。
三千功行无圭角,
三千功绩没有被人所称道,
可望虚皇九锡来。
但仍然期待着皇帝的赏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种深居山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诗中的冉冉秋云、一兵松竹等形象,展示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讽刺了时人对山东地区的过高期望和对功名的追逐。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但又带有一种无奈和虚幻的感觉。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独立自主、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功名利禄的矛盾心理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整体上,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练明快,意境上深邃含蓄,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白田西忆楚州使君弟。唐代。李嘉祐。山阳郭里无潮,野水自向新桥。鱼网平铺荷叶,鹭鸶闲步稻苗。秣陵归人惆怅,楚地连山寂寥。却忆士龙宾阁,清琴绿竹萧萧。
大剑送别刘右史。唐代。卢照邻。金碧禺山远,关梁蜀道难。相逢属晚岁,相送动征鞍。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
状江南。季春(共十二咏,丘丹等同赋,各见本集)。唐代。严维。江南季春天,莼叶细如弦。池边草作径,湖上叶如船。
次韵酬游师道见寄。宋代。廖刚。洗耳初嫌剩一瓢,归翰今愧远从辽。驹驰巳是无闻者,雁集何禆有道朝。拭目故人三纪别,回头新贵九天遥。劝君幸遂田园乐,莫遣心旌取次摇。
探梅四绝 其四。宋代。刘辰翁。冷蕊何心识老逋,芳名从此落西湖。风霜未改幽坚操,弟立花前讳玉奴。
口占授章献章朴。明代。吴与弼。先后篮舆送我勤,交情岁久见漓淳。弟兄归去皆传语,事业应须日又新。
朝中措(席上赠南剑翟守)。宋代。曾觌。双溪楼上凭栏时。潋滟泛金卮。醉到闹花深处,歌声遏住云飞。风流太守,鸾台家世,玉鉴丰姿。行奉紫泥褒诏,要看击浪天池。
同仁常毗卢庵共话。明代。范景文。寻胜探幽不厌频,心閒别是见清真。偶携艳语来僧舍,虽戴乌纱是隽人。语至移时常近夜,坐当暖处乍疑春。香林亦是看花地,梅影当窗渐有神。
宿石帆山下。宋代。陆游。系船禹庙醉如泥,投宿渔家月向低。湿翠扑人浓可掬,始知身在石帆西。
訾家洲二首。宋代。刘克庄。来访唐时事,荒洲暮霭青。遍生新草棘,难认旧池亭,毁记欺无主,存祠怕有灵。今人轻古迹,此地少曾经。裴柳英灵渺莽中,鹤归应不记辽东。
挽吴尚书三首。宋代。吴芾。奇才从古少,厚德独公全。克己强为善,虚心乐荐贤。立朝忠贯日,谋国力回天。阅世虽多故,胸中固湛然。
应提刑以十五日和韵见示再次韵。宋代。魏了翁。大圆垂象蓝群黎,犹送昨宵畏满诗。要看天行嫌位亢,若言人事恶功亏。升於正处元为利,坎到盈中乃识时。疑我冰轮公赐厚,敢申余义副襟期。
赠枣腆诗。魏晋。石崇。久官无成绩。栖迟于徐方。寂寂守空城。悠悠思故乡。恂恂二三贤。身远屈龙光。携手沂泗间。遂登舞雩堂。文藻譬春华。谈话犹兰芳。消忧以觞醴。娱耳以名娼。博弈逞妙思。弓矢威边疆。
复次韵四首。宋代。袁说友。十里髻鬟谁绾结,半天苑翠自嶙峋。教儿莫惮依山住,阔领裁衣尽土人。
送商筑叟赴南省。宋代。史浩。少微烨烨瑞光开,壮士昂头出草莱。健笔伫倾三峡水,晴空争听一声雷。恩承淡墨金门启,宴锡奇花玉女栽。预想春风掉归鞅,西郊翠霭上衣来。
重午游冠山寺。元代。赵秉文。南风摇百草,吹我游山樊。青山映华发,似我头上冠。长松五月窗户閟,终古不散苍云寒。步出乔木杪,俯视林下鞍。飞亭枕爽垲,更觉天宇宽。凭高送远开心颜,白云青嶂非人间。深林冥冥白日暮,飞鸟裔裔长空闲。夕阳万里开野色,晋赵形势空河山。时清老守容痴顽,临风把酒遗巾纶。明朝却望题诗处,城楼惟见烟中竿。
次韵昌叔咏尘。宋代。王安石。尘土轻扬不自持,纷纷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万烟雾,散在人间要路岐。一世竞驰甘睬目,几家清坐得轩眉。超然只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
颂古九十八首。宋代。释印肃。古今学道与参禅,未谙眼耳妙言诠。一粒玄沙无住本,时时兴贩海南船。
早至阙下候朝。明代。高启。月明立傍御沟桥,半启宫门未放朝。驺吏忽传丞相至,火城如昼晓寒销。
正月十六日梁星海约游琴台。清代。郑孝胥。倦看江汉接天流,从子高歌醉一邱。梅雪欲销犹点洒,湖波乍暖已胜舟。琴因感遇声终歇,士有伤春泪不收。坚约蹉跎更乘兴,中年存殁试回头。
重纪五子篇 其五 张中丞九一。明代。王世贞。胎簪昔中折,桐柏亦涓涓。张生一振之,矫矫遂无前。平原称盗骊,霜夜拭龙渊。昔与宗生角,推锋互瑕坚。一矢银潢漏,再矢月胁穿。隽声绛灌耳,沦落二十年。晚途始见收,改服事戎旃。密饵间阏氏,飞书降右贤。山甫城朔方,吉甫颂其贤。自非如椽笔,畴能勒燕然。
西斋秋感二十首。元代。方回。孤灯阅近史,伤哉宣靖中。起兵破中原,不在鸭绿东。乃在江之南,临川一老翁。文高学本僻,行急名骤穹。性命了未谙,物务藐弗通。聚敛改法度,开边兴兵戎。佑符不坐党,粘斡焉来攻。配骨谅已尽,遗祸犹无穷。
渔塘十六韵(在朱阳县石岩下)。唐代。韦庄。洛水分馀脉,穿岩出石棱。碧经岚气重,清带露华澄。莹澈通三岛,岩梧积万层。巢由应共到,刘阮想同登。壁峻苔如画,山昏雾似蒸。撼松衣有雪,题石砚生冰。路熟云中客,名留域外僧。饥猿寻落橡,斗鼠堕高藤。嶮树临溪亚,残莎带岸崩。持竿聊藉草,待月好垂罾。对景思任父,开图想不兴。晚风轻浪叠,暮雨湿烟凝。似泛灵槎出,如迎羽客升。仙源终不测,胜概自相仍。欲别诚堪恋,长归又未能。他时操史笔,为尔著良称。
定林寺沿溪采石蒲。宋代。卢襄。晓行隐隐入花村,小雨初晴水气昏。莫厌僧家能冷淡,且穿芸屩采溪荪。
南康公馀有作。宋代。赵抃。道未中充气未闳,圣神遭遇本寒生。廷中入愧言无补,岭下来欣治有名。世路计身焉用巧,古人逢物要推诚。从容章贡台前望,赣水秋天一样清。
江上(五首·戊申夏,奉召回京)。明代。汪广洋。归路贪行不觉多,馆夫连日棹江波。满船争唱湖州调,两岸云山侧枕过。
喜清远兄至以齐已诗长忆旧山日与君同聚沙十字为韵 其五。明代。释宗泐。昔事龙河师,法筵全盛日。童年与君居,众讶早入室。回首白日飞,浩劫弹指疾。平生竟何为,志愿良未毕。
病归承李公以诗见讯用韵奉答。明代。释函可。一从出塞骨先残,扶病归来怯路难。寒雪有心依破衲,枯肠无力进朝飧。呻吟亦可参清梵,诗句真同续命丹。自是故人情独切,此间谁复问袁安。
闺情。唐代。孟浩然。一别隔炎凉,君衣忘短长。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畏瘦疑伤窄,防寒更厚装。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谁将。
董仲仪来夜郎访死生二首 其一。宋代。王庭圭。雪霾鬼葬山头路,雾失鬼门关外村。不谓故人千万里,忽携书册夜敲门。
赠台倅徐太博。宋代。释长吉。琼树从芳蕤,灵根植仙圃。懿哲蕴英才,妙几冲云路。曲台峻清秩,峨冠凛奇趣。霞城倅郡条,惠爱春荣布。心陂万顷澄,群物欣翔鹭。浮云摈繁虏,虚舟游太素。庾楼明月情,谢塘春草句。沙鸟下琴轩,江风起厅树。颙昂出俗操,益为时贤慕。异日柏梁游,渊云镶孤步。
奉送叔父都官知永州。宋代。欧阳修。虎头盘绶贵垂绅,青组名郎领郡频。画鵧千艘随下濑,听鸡五鼓送行人。楚波漾楫萍如日,淮月开舲蚌有津。千里壶浆民咏溢,樯乌旟隼下汀苹。
江陵遇元九李六二侍御纪事书情呈十二韵。唐代。窦巩。自见人相爱,如君爱我稀。好闲容问道,攻短每言非。梦想何曾间,追欢未省违。看花怜后到,避酒许先归。柳寺春堤远,津桥曙月微。渔翁随去处,禅客共因依。蓬阁初疑义,霜台晚畏威。学深通古字,心直触危机。肯滞荆州掾,犹香柏署衣。山连巫峡秀,田傍渚宫肥。美玉方齐价,迁莺尚怯飞。伫看霄汉上,连步侍彤闱。
北城门沙门。南北朝。庾肩吾。经行林树下,求道志能坚。即有神通力,振锡远乘烟。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不贪旷劫寿,无论延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