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效俳体。金朝。元好问。瑞云浮动酒波红。一醉卷愁空。昨日海棠窠下,今朝芍药香中。蜂迎蝶送,珠围翠绕,尽谢春风。管甚碧油堂印,且教临老花丛。
《朝中措 效俳体》是元代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瑞云浮动酒波红,
一醉卷愁空。
昨日海棠窠下,
今朝芍药香中。
蜂迎蝶送,
珠围翠绕,
尽谢春风。
管甚碧油堂印,
且教临老花丛。
中文译文:
美丽的云彩飘浮在红色的酒波上,
一醉之后,忧愁烟消云散。
昨天在海棠花丛下,
今天在芍药花香中。
蜜蜂迎接,蝴蝶送别,
珍珠围绕,翡翠环绕,
感谢春风的滋养。
管它碧油堂的印章如何美丽,
让我享受老去时的花丛之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为主题,通过对花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开头,瑞云浮动酒波红,形象地描绘了美丽的云彩在红色的酒波上飘浮的景象,给人一种欢愉和愉悦的感觉。接着,诗人表达了一种醉后忘却忧愁的心境,将烦恼和忧愁卷成一团,使之消失于酒的陶醉之中。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昨天和今天的对比,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花卉的更迭。昨天,海棠花盛开在窠下,而今天,芍药花散发着香气。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季节的变迁,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后半部分,蜜蜂迎接,蝴蝶送别,珍珠围绕,翡翠环绕,描绘了花丛中蜜蜂和蝴蝶的繁忙活动,以及珍珠和翡翠的美丽装饰。这些描写使整首诗更加生动,给人一种繁华和美好的感觉。最后两句“管它碧油堂的印章如何美丽,让我享受老去时的花丛之乐”,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淡然态度,他不再追求外在的华丽和名利,而是希望能够在老去时享受花丛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淡然态度。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元好问。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题吴德旸山水小景。明代。蓝仁。云山分远近,水石助清幽。老眼看名画,深怀似故丘。草迷行鹤径,藤引钓鱼舟。卖药忘机者,无人识伯休。
雪月轩为千户萧世英赋。明代。陈琏。严冬风物佳,宵永寒风肃。雪花大于掌,月色明如烛。高轩喜虚敞,晴光夺人目。万瓦铺琼瑶,空阶粲冰玉。孤桐声何清,老鹤梦初熟。逸兴满冲襟,长歌泻醽醁。
海阳十咏。吏隐亭。唐代。刘禹锡。结构得奇势,朱门交碧浔。外来始一望,写尽平生心。日轩漾波影,月砌镂松阴。几度欲归去,回眸情更深。
辛卯仲夏蕲春之什 其二 三江生态农庄晨兴。清代。陈忠平。朝起松间道,苔衣渥露清。渌池山影碧,逸目稻畴平。林霭结初梦,鸥心得再生。恐将禽鸟嚇,企坐复周行。
代简寄谢友人。宋代。戴炳。经年未复寄来书,索我形骸莫太疏。鲍叔相知应似旧,嵇康习懒苦难除。白头阅世梅花老,青眼看人柳色舒。春月正圆春水滑,何须雪夜扣吾庐。
倒撑鱼船上滩图。宋代。牟巘。倒撑鱼船逆上溪,六鷁过宋风退飞。吕梁悬瀑行越之,滟澦如象人西归。一笑恬视险与夷,同小组委顺未必非。
舟行即事。宋代。吴子实。烟暗前村树欲无,草簑篛笠一翁渔。无端风伯吹斜雨,湿却蓬窗数册书。
四块玉。元代。马致远。美貌娘,名家子,自驾着个私奔车儿。汉相如便做文章士,爱他那一操儿琴,共他那两句儿诗。也有改嫁时。
示儿。宋代。蒲寿宬。 种谷一岁事,读书一生期。方春不下种,竟岁常馁饥。少年不向学,终身成愚痴。饥犹一家愁,愚被众人欺。彼苍念吾父,尔辈得令师。欲速成揠苗,计日如耘耔。程文国有武,体制须及时。弱冠无所闻,出语人见嗤。尔劳我则恤,我忧尔奚知。中夜不遑寐,作此劝学诗。
浣溪沙(八月十八夜东堂作)。宋代。毛滂。晚色寒清入四檐。梧桐冷碧到疏帘。小花未了烛花偏。瑶瓮孛堆春这里,锦屏屈曲梦谁边。熏笼香暖索衣添。
陈推官幽居十咏 其四 星湾晚钓。宋代。王炎。割据一湾风月,棹行冲破青蘋。未有霜鳞贯柳,注心不在垂纶。
风鸢图四首 其二。明代。徐渭。鸢长线短欲何之,万丈无由办得斯。瞥见游丝天正午,寸搓纸撚钉书时。
近闻在旧京卖缦笠子。宋代。马廷鸾。蚤岁葫芦依画本,暮年台笠养閒身。如今半幅誊麻纸,羞寄銮坡旧主人。
题三闾大夫离骚后。清代。谢兰生。瓦釜既用事,黄钟故应弃。众醉乃独醒,尤为同列忌。主听复不聪,孤臣数益穷。疏后旋见谪,谁能鉴其衷。《卜居》以明心,《离骚》以寄慨。终与汨罗沈,朴忠何由遂。至今沅湘间,悲风绕荒寺。
次韵陆务观送行二首。宋代。周必大。议论今谁及,词章更可宗。三年依玉树,一别送尘容。尽日寻山寺,思君傍塞烽。五言何敢续,持用当缄封。
挽李尚书母太淑人。宋代。黄榦。枌社传家范,阶庭著义方。能令锵剑履,争欲倚门墙。么麽真无用,提撕独异常。登堂今已尖,收泪转淋浪。
无题。宋代。郑刚中。雨出笋尖高玳瑁,风开花蕾入胭脂。恐须费尽东君力,造化无心本不知。
拟咏怀诗 九。南北朝。庾信。北临玄菟郡。南戍朱鸢城。共此无期别。俱知万里情。昔尝游令尹。今时事客卿。不特贫谢富。安知死羡生。怀秋独悲此。平生何谓平。
长相思(探梅摘归)。宋代。吕胜己。冒寒吹。访琼姬。行到青山遇玉肌。凝情欲待谁。出疏篱。手同携。踏月随香清夜归。乘欢拨冻醅。
道中遇卢先生。明代。方孝孺。先生独无虑,作客竟忘归。谩把诗书阅,宁知世事非。秋风吹落雁,江树隐斜晖。少立桥边路,相思恨久违。
石塘感旧十绝。宋代。刘克庄。禅学年来亦自衰,大丛林属小阇梨。寒翁庵子如蜗殻,却有弥天释住持。
苗而秀。宋代。贺铸。吴都佳丽苗而秀。燕样腰身。按舞华茵。促遍凉州、罗袜未生尘。□□□□□□透。歌怨眉颦。张燕宜频。□□□□、□□□□□。
野叟愚痴。一向昏迷。笑呵呵、前事皆非。从前业债,今尽拚离。也不能文,不能酒,不能诗。
屏除人事,闭却门儿。于其中、别有儿戏。几般骨董,衮过年时。待参些禅,弹些曲,学些棋。
行香子。宋代。沈瀛。 野叟愚痴。一向昏迷。笑呵呵、前事皆非。从前业债,今尽拚离。也不能文,不能酒,不能诗。屏除人事,闭却门儿。于其中、别有儿戏。几般骨董,衮过年时。待参些禅,弹些曲,学些棋。
赠孙绮新及第。唐代。李商隐。长乐遥听上苑钟,彩衣称庆桂香浓。陆机始拟夸文赋,不觉云间有士龙。
枨花。宋代。董嗣杲。秾芳比似橘花肥,当日曾从细雨移。老有绉颜羞晚出,清无柔性结春知。雪香四月蜂攒处,风味重阳蟹健时。院落彩妆人最巧,搀先茉莉簇凉枝。
放言效白 其三。明代。袁宏道。鸾靴争说上场难,衫袖郎当且自看。世路两平三仄岭,人情八折九回滩。胸中毛女霞千片,石上王乔药一丸。梦去几番登岳顶,扶桑清水浴赪盘。
游武山。元代。刘崧。武山千丈石为城,缥缈西来紫翠横。上砦云连中砦起,南岩钟应北岩鸣。林含雨气龙归洞,风度松声鹤载笙。仙客不归尘世换,为君倚剑望蓬瀛。
行药前轩呈董山人。唐代。卢纶。不觉老将至,瘦来方自惊。朝昏多病色,起坐有劳声。腠暖苦肌痒,藏虚唯耳鸣。桑公富灵术,一为保馀生。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近现代。毛泽东。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颂十玄谈·一色。宋代。释印肃。玄玄玄处亦须呵,喝断乌江返碧波。寄语东吴诸父老,不如闻早念弥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