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送李尧夫同年

长安送李尧夫同年朗读

《长安送李尧夫同年》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岁琼林花气曛,
今翰长乐柳梢春。
事随流水滔滔度,
鬓结繁霜戢戢新。
世路饱谙都是梦,
人生可贵莫如身。
会须筑室临清洛,
相与携筇戴葛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诗人在长安送别李尧夫,表达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以及对友情和珍惜生命的呼唤。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昔岁琼林花气曛,今翰长乐柳梢春。”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景物的变化。昔岁的琼林花气曛,指的是过去的美好时光,而今翰长乐柳梢春,指的是现在的美好景色。这种对比使得诗中的离别更加凄美。

接下来的两句“事随流水滔滔度,鬓结繁霜戢戢新。”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事随流水滔滔度,意味着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鬓结繁霜戢戢新,形容诗人的鬓发已经结满了白霜,意味着岁月的痕迹已经在他身上留下。

接下来的两句“世路饱谙都是梦,人生可贵莫如身。”表达了对世事的看透和对生命的珍惜。世路饱谙都是梦,意味着诗人认识到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人生可贵莫如身,强调了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会须筑室临清洛,相与携筇戴葛巾。”表达了对友情和离别的思念。筑室临清洛,意味着诗人希望和朋友在清洛相聚。相与携筇戴葛巾,表示诗人希望和朋友一起共同度过时光,共同面对人生的起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以及对友情和珍惜生命的思考。诗人以离别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深切思考和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朗读
()

猜你喜欢

银脑玉蹄騧,金鞭问妾家。窗开桃叶渡,小艇在荷花。

()

沈沈积素抱,婉婉属之子。永日独无言,忽惊振衣起。

方如在帏室,复悟永终已。稚子伤恩绝,盛时若流水。

()

忽忽岁云暮,相望限风烟。长歌欲对酒,危坐遂停弦。

停弦变霜露,对酒怀朋故。朝看桂蟾晚,夜闻鸿雁度。

()

我本泰山阿,避地到南国。主人欲移家,我亦要归北。

上客幸先归,愿托归飞翼。唯将翛翛风,累路报恩德。

()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
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

()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为君击碎精灵窟。
天上人间知不知,鼻孔依前空突兀。
()
两月重来月又圆,寺钟惊梦五更残。
此情谁遣啼雅觉,飞过东墙代诉寒。
()
()
老大心虽懒,登临眼尚明。
水流春后暖,楼迥晚来晴。
翔集鸠无数,归飞雁一鸣。
阑干成独倚,愁绝莫云平。
()

()

老为病之媒,病乃老之祟。疾亦子所慎,况我六十岁。

精光未销铄,筋力渐佁儗。何来两竖子,齮龁不相贷。

()

自怜旅舍亦酣歌,世路无机奈尔何。霄汉逼来心不动,

鬓毛白尽兴犹多。残阳暂照乡关近,远鸟因投岳庙过。

()

谁向风前吹竹箫,箫声呜咽还飘摇。我从南武过湖口,肖我离思为写描。

晚来湖畔行人少,惟有湖边双白鸟。箫声渐远风篁来,篁杂水声鸣未了。

()

君子体清尚,归处有兼资。虽然经济日,无忘幽栖时。

卜居旧何所,休浣尝来兹。岑寂罕人至,幽深获我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