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调名》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观。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十三妮子绿窗中,
绣帘飘动月儿红。
欲把相思痛痛咽,
只将忠义永相通。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在绿窗中的十三妮子的场景。诗中提到了绣帘飘动,形容了月亮的红色。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苦,但他决心将忠诚和义气作为永恒的纽带。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相思之情和对忠诚与义气的赞美。十三妮子和绿窗是象征,代表了作者与所思念之人之间的距离和阻隔。月儿红的形容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浪漫而悲伤,同时也强调了作者内心的痛苦。然而,诗人并没有陷入悲伤之中,而是选择用忠诚和义气来连接彼此。这表明了作者对于友情和情感的珍视,并且强调了忠诚和义气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方式,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它呈现了一种充满忧伤与坚定的情绪,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于忠诚和义气价值的肯定。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对于人际关系和情感纽带的思考。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王观。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湘夫人。唐代。邹绍先。枫叶下秋渚,二妃愁渡湘。疑山空杳蔼,何处望君王。日落水云里,悠悠心自伤。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驯犀。唐代。元稹。建中之初放驯象,远归林邑近交广。兽返深山鸟构巢,鹰雕鹞鹘无羁鞅。贞元之岁贡驯犀,上林置圈官司养。玉盆金栈非不珍,虎啖狴牢鱼食网。渡江之橘逾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腊月北风霜雪深,踡跼鳞身遂长往。行地无疆费传驿,通天异物罹幽枉。乃知养兽如养人,不必人人自敦奖。不扰则得之于理,不夺有以多于赏。脱衣推食衣食之,不若男耕女令纺。尧民不自知有尧,但见安闲聊击壤。前观驯象后驯犀,理国其如指诸掌。
题菊坡秋芳图。明代。张宁。岁序年芳似水流,栖迟风景老丹丘。斜阳疏影和人瘦,夕露寒香伴鹤愁。开口笑逢今日醉,满头狂忆少年游。柴桑旧隐知谁在,烂漫残花独自秋。
乾坤两卦上天梯。分柔健高低。六关爻变推天道,斡璇玑、日月东西。妙采精华成液,通神息,饮刀圭。溶溶金水泛曹溪。得九转功齐。变成丹体香风袅,木童喜、寿域长跻。显出元初气艳,廓胸襟,吐虹霓。
风入松·乾坤两卦上天梯。元代。王吉昌。乾坤两卦上天梯。分柔健高低。六关爻变推天道,斡璇玑、日月东西。妙采精华成液,通神息,饮刀圭。溶溶金水泛曹溪。得九转功齐。变成丹体香风袅,木童喜、寿域长跻。显出元初气艳,廓胸襟,吐虹霓。
书感。宋代。刘克庄。仲尼已没世无师,新学专门各自私。死守不为它说胜,秘藏似恐外人窥。欲招程子看通典,兼起欧公讲击辞。浩叹迩来耆旧尽,绪言分付与群儿。
题松溪书屋四首 其四。明代。杨巍。汲水自漱齿,隐几读阴符。既以窥元化,又欲定八区。大道无言象,至乐在江湖。时运苟不至,且览昆崙图。
避暑二首。唐代。徐凝。一株金染密,数亩碧鲜疏。避暑临溪坐,何妨直钓鱼。斑多筒簟冷,发少角冠清。避暑长林下,寒蝉又有声。
忠天庙画壁歌陆筱饮孝廉索题。清代。汪沆。我生未谒忠天庙,陆子示我画壁诗。画笔峥嵘出乃祖,清芬述德播诵之。前有作歌钝丁老,和者长篇墨沈随。穷形极态恣刻画,读诗如见画壁奇。中祀社神越公像,庙创何代传异词。溯昔阿
闺人礼佛词 其二。明代。王彦泓。喉音袅袅齿冷冷,疑有清歌发后庭。听到甚深微妙字,始知开卷是莲经。
携具邀诸子重过东村别业六首。明代。马之骏。分火疏篱外,闻鸡曲巷中。烟云如恋主,田舍得称翁。林止留槐绿,霜将酿柿红。前期俄匝月,惆怅岁时空。¤
醉梅花。宋代。卢祖皋。愧师承。宣路虽不逮,而寿过之。结屋姑苏台之北,种花弄孙以自适,世念甚轻。今七十有四矣,耳目聪明,髭鬓未白。因其初度,赋醉梅花一首寿之传得西林一派清。年华垂过欠官称。居无多地花常好,客有来时鹤自鸣。分蕊馆,驻箳星。齐眉相对眼尤明。弄孙教子婆娑醉,岁岁疏梅入寿觥。
回籍营葬时方客寄海陵二首 其一。清代。张廷寿。漂泊浮萍一叶身,天荒地老最伤神。谁知云外有归子,只恐江头无故人。璧重千金虽返赵,楼空万卷已烧秦。后来心事如麻起,独对斜晖泪满巾。
用真景元韵题豫章朱正父湖山清隐诗卷。宋代。魏了翁。乾坤尔阔着吾庐,水绕山环仁知居。君友东湖徐孺子,我闻西洛邵尧夫。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閒非圣书。聊借斯言相赠勉,乐颜之乐即颜徒。
晏斋余自名也故常以榜自随乃以名厅事之东偏。宋代。赵蕃。此晏名斋惧不安,居閒从仕莫殊看。葱羹麦饭自可饱,惟去不须如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