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钦之草堂。宋代。黄庭坚。河南有伏流,经营太行根。盛德不终晦,发为清济源。公家济源上,太行正当门。修竹带藩篱,百禽鸣朝暾。仰视浮云作,俯窥流水奔。相望有盘谷,李愿故居存。主人国之老,实惟商岩孙。斑行昔供奉,屡进逆耳言。天子色为动,群公声亦吞。肃肃冰霜际,不改白玉温。出处士所重,其微难具论。公勿怀草堂,朝庭待公尊。
《寄题钦之草堂》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寄题钦之草堂
河南有伏流,经营太行根。
In Henan, there is an underground current, flowing beneath the roots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盛德不终晦,发为清济源。
Great virtues do not remain hidden, they emerge as a pure source of help and salvation.
公家济源上,太行正当门。
This public source of aid is at the forefront, with the Taihang Mountains serving as its gate.
修竹带藩篱,百禽鸣朝暾。
Bamboos are cultivated along the fences, and a chorus of birds sings at dawn.
仰视浮云作,俯窥流水奔。
Looking up, one sees floating clouds in the sky; looking down, one sees rushing waters.
相望有盘谷,李愿故居存。
In the distance lies a winding valley, where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i Yuan still stands.
主人国之老,实惟商岩孙。
The host of this place is an elderly man, truly a descendant of the Shangyan family.
斑行昔供奉,屡进逆耳言。
In the past, he held high positions and often received unwelcome advice.
天子色为动,群公声亦吞。
Even the emperor's expression changed, and the voices of the officials were silenced.
肃肃冰霜际,不改白玉温。
Amidst the solemn ice and frost, the warmth of white jade remains unchanged.
出处士所重,其微难具论。
The origin of this gentleman's importance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in detail.
公勿怀草堂,朝庭待公尊。
Sir, do not forget about your humble abode, for the court awaits your esteemed presence.
诗意和赏析:
《寄题钦之草堂》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位于河南太行山脉根部的草堂,它是一个公家提供援助的重要之地。诗人以流水、云彩和竹林等自然景物作为背景,展示了这个草堂的清幽和宁静之美。
诗中提到了李愿的故居,他是一个受尊敬的长者,也是商岩孙的后代。商岩孙指的是商鞅,他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者,这里暗示着主人的家族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主人过去的经历,他曾担任要职并屡次听取不同寻常的建议。这些经历使得权贵们对他起初产生了动摇,但即使如此,他仍保持了内心的坚定,并在崇高的品质中保持了温暖与纯洁。
整首诗表达了对这个草堂和主人的赞美和敬意,诗人希望主人不要忘记他的草堂,因为朝廷正期待着他的归来。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并通过对主人经历和家族背景的提及,展现了对他的尊敬和敬佩。它传递了对清静与纯洁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人物品质和历史地位的重视。整体上,这首诗词在美化自然和传递价值观之间取得了平衡,展示了黄庭坚独特的写作风格《寄题钦之草堂》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寄题钦之草堂
河南有伏流,经营太行根。
在河南有一条潜流,流经太行山的根基。
盛德不终晦,发为清济源。
伟大的德行不会被埋没,成为纯净的救助之源。
公家济源上,太行正当门。
这份救助源泉属于公家,太行山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修竹带藩篱,百禽鸣朝暾。
竹篱修剪整齐,百鸟在朝阳下鸣唱。
仰视浮云作,俯窥流水奔。
抬头望见飘动的云彩,低头看见水流奔腾。
相望有盘谷,李愿故居存。
远处是蜿蜒的山谷,李愿的故居依然存在。
主人国之老,实惟商岩孙。
主人是国家的长者,实际上是商鞅的后代。
斑行昔供奉,屡进逆耳言。
曾经担任重要职位,屡次接受与众不同的建议。
天子色为动,群公声亦吞。
连天子都为之改变神色,众官们的声音也被压制。
肃肃冰霜际,不改白玉温。
寒冷的冰霜之中,白玉的温度不变。
出处士所重,其微难具论。
主人的重要身份难以具体论述。
公勿怀草堂,朝庭待公尊。
主人不要忘记自己的草堂,朝廷等待着主人的尊临。
诗意和赏析:
《寄题钦之草堂》描述了太行山脉根部的一座草堂,它是公家提供帮助的重要场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流水、云彩和竹林,展示了这座草堂的宁静美丽。
诗中提到了李愿的故居,他是一位受尊敬的长者,同时也是商鞅的后代。商岩孙指的是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者,这暗示着主人的家族在历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主人过去的经历,他曾担任重要职位,多次接受与众不同的建议。这些经历使得权贵们开始对他起疑,甚至连天子的神色都因此改变,众官们的声音也被压制。然而,主人依然保持内心的坚定和纯洁,如同白玉般温暖。
整首诗赞美了这座草堂和主人,诗人希望主人不要忘记自己的草堂,因为朝廷正等待主人的尊临。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自然景色、提及主人的家族背景,表达了对主人的尊敬和敬佩。诗中传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送子仁侄南归二首 其二。宋代。杨万里。再岁来相款,三杯忽语离。忍将垂老泪,滴作送行诗。子去侬犹住,身留梦亦随。南溪旧风月,千万寄相思。
双笋歌送李回兼呈刘四。唐代。李颀。并抽新笋色渐绿,迥出空林双碧玉。春风解箨雨润根,一枝半叶清露痕。为君当面拂云日,孤生四远何足论。再三抱此怅为别,嵩洛故人与之说。
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莫谤如来正法轮,我师累劫究方成。然灯王佛亲传受,后代儿孙万莫轻。
孤愤吟十三首。宋代。高斯得。桧侂当权十五年,始终只被一私缠。人心失尽天心怒,燎火炎炎故不然。
缘识。宋代。宋太宗。大矣哉文,道合南薰。包含六义,洞究三坟。傍通造化,察变声闻。垂其懿范,万一之分。
北门晓行。明代。蔡羽。烛下银塘流水长,马前山色晓苍苍。朱楼未灭明河影,碧城已动晨曦光。鸡唱悠悠度禁邸,萤飞点点刺衣裳。三年游子离乡思,阊阖门高露早凉。
桃丝 自制曲。清代。顾贞立。清波难写流虹影,喜梦里垂垂。比似人间枝叶异,桃丝。红房烂煮琼花宴,问此曾何时。四十九年偿慧业,归迟。
为林执中赋茂林十咏 其八 蕉台夜雨。明代。王恭。云影蕉台秋气清,半檐凉雨夜深情。湘帘不卷犹残醉,遍向萧萧叶上声。
永丰祝子益和予诗见寄许见访以长句谢之且贤。宋代。陈文蔚。反关甘与世情暌,绿遍闲庭草欲齐。何处客来谈列岫,有人雪踏自东溪。坐低流欲几千辈,已见新诗第一题。他日竹林如肯过,圣门相与探端倪。
赠淮西贾兵马使。唐代。清江。破虏功成百战场,天书新拜汉中郎。映门旌旆春风起,对客弦歌白日长。阶下斗鸡花乍发,营南试马柳初黄。由来吴楚多同调,感激逢君共异乡。
悯囚。宋代。孔平仲。囚岂不乐有父母,囚岂不乐有室家。公行劫掠自取死,迫于穷饿情非它。腥膻所得能几许,哭入东市肩相摩。呜呼法令难力救,囚乎囚乎奈若何。
湖山小隐二首。宋代。林逋。道着权名便绝交,一峰春翠湿衡茅。庄生已愤鸱鸢赫,杨子休讥蝘蜓嘲。潏潏药泉来石窦,霏霏茶蔼出松梢。琴僧近借南薰谱,且并闲工子细抄。
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唐代。韩偓。清暑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花应洞里寻常发,日向壶中特地长。坐久忽疑槎犯斗,归来兼恐海生桑。如今冷笑东方朔,唯用诙谐侍汉皇。
送陈太仆察谪教海阳二首。明代。陆粲。天涯芳树绾离旌,迁客迟回恋圣明。晓梦依稀度阊阖,尚随残月听流莺。
恻恻吟 其六十。明代。彭日贞。昔看才艳压仙班,今寄孤坟寂寞山。词客共怜冰玉骨,新诗凭吊满人间。
荆州歌。唐代。李白。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渡荆江。清代。孔贞瑄。欲渡烧鸡浦,轻舟凌晓开。波从白帝下,人自夜郎回。两岸浮烟动,中流急雨来。江陵形胜古,残垒近城隈。
初归筠庄苏粹之以诗见贻次韵答之 其二。宋代。李弥逊。他年同上楚江楼,花绕春城小谢州。翻手雨云人事改,跳丸日月岁光流。霜空暮落能鸣雁,秋水风移不系舟。偶筑一丘邻胜隐,杖筇冲雨亦来游。
纵目。宋代。陈棣。思穷烟浪阔,目断暮云层。旧赏去何有,新诗得未曾。披章如对景,搜句懒挑灯。酬唱惭非敌,君千我百能。
仲春十五夜大人山中言旋即别写怀。清代。再生。白云天末和愁低,无限离怀怨曙鸡。烟柳河桥残月少,疏钟古寺晓风凄。百年幻影花枝老,二十浮生草路迷。一苇江头如可折,竺乾西去待相携。
赠别。唐代。陈陶。海国一尺绮,冰壶万缕丝。以君西攀桂,赠此金莲枝。高鸟思茂林,穷鱼乐洿池。平生握中宝,无使岁寒移。
和北山泉老三首 其三。宋代。郭祥正。已将形影老江南,不饮情怀稍自谙。安得道人挥玉麈,一宵清语响圜庵。
挽颜子明 其三。明代。杨士奇。南浦江山一旦空,行吟谁复继高踪。薇垣柏府多知己,犹为传经惜马融。
相和歌辞·祠渔山神女歌·送神。唐代。王维。纷进舞兮堂前,目眷眷兮琼筵。来不言兮意不传,作暮雨兮愁空山。悲急管兮思繁弦,神之驾兮俨欲旋。倏云收兮雨歇,山青青兮水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