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道辅双岭见寄三叠。宋代。黄庭坚。莲塘倒箭靫,桂影凉霜兔。平生知音地,地下无尺素。十夜九作梦,虏乘惊沙度。时不与我谋,征西枕戈去。
《次韵道辅双岭见寄三叠》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莲塘倒箭靫,
莲塘的倒影如箭靶,
桂影凉霜兔。
桂树的倒影像凉霜,兔子般敏捷。
平生知音地,
一生中理解我音律的地方,
地下无尺素。
地下无法量度的音律。
十夜九作梦,
十个夜晚中有九次作梦,
虏乘惊沙度。
敌人骑着惊动的沙尘而过。
时不与我谋,
时机不与我相配,
征西枕戈去。
我躺在战争的西方准备出征。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黄庭坚对友谊和战争的思考和感受。诗词中的莲塘倒箭靫和桂影凉霜兔是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独特的比喻来展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和感受。平生知音地和地下无尺素则表达了诗人对知音和音乐的向往,将音乐的境界与无法量度的地下联系在一起,强调了音乐的神秘与无法言喻的魅力。
接下来的十夜九作梦和虏乘惊沙度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动荡和战争的残酷现实。诗人在战乱中的梦境和敌人骑兵的惊扰,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不安。
最后两句时不与我谋,征西枕戈去,表达了诗人对命运和时机的无奈,但他仍然选择投身战争,准备拿起武器前往西方,表现了他对国家和忠诚的承诺。
整首诗词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黄庭坚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对友谊、音乐以及国家的思考。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奉和李大夫题新诗二首各六韵·因严亭。唐代。白居易。箕颍人穷独,蓬壶路阻难。何如兼吏隐,复得事跻攀。岩树罗阶下,江云贮栋间。似移天目石,疑入武丘山。清景徒堪赏,皇恩肯放闲。遥知兴未足,即被诏征还。
次韵水官诗。宋代。苏轼。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阎子本缝掖,畴昔慕云渊。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熊冠金络额,豹袖拥旛旃。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鱣。神功与绝迹,後世两莫扳。自从李氏亡,群盗窃山川。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尚有脱身者,漂流东出关。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偏。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惟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清江引·立春。元代。贯云石。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浦阳十景 其二 白石湫云。元代。吴莱。独上南山最上头,朝隮一点便成湫。岩腰动石风初起,海眼输泉雨欲流。蜥蜴含珠光照夜,丰隆卷铁黑沉秋。明当去挟骑笼叟,直到扶桑第几洲。
雨后同姚元白杨惟五游城南诸寺四首 其三。明代。欧大任。木末亭西背郭斜,宝林庵是律僧家。春阴几日不出户,犹得闲行听暮鸦。
舟行入剡。唐代。崔颢。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山梅犹作雨,谿橘未知霜。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赠柏岩禅师。唐代。周贺。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乞食嫌村远,寻溪爱路平。多年柏岩住,不记柏岩名。
过金山用人韵。元代。耶律楚材。雪压山峰八月寒,羊肠樵路曲盘盘。千岩竞秀清人思,万壑争流壮我观。山腹云开岚色润,松巅风起雨声乾。光风满贮诗囊去,一度思山一度看。
戏赠医士从戎限韵。明代。李之世。梁生家世八闽人,少小学书并学剑。近得龙宫不死方,炼就昆吾跃冶焰。朝寻山顶采黄精,夜倚旄头看紫电。匣里龙蛇或一吼,袖中黄白将九转。逃名岂学吴门隐,排难儗飞聊城箭。朅来海上请缨去,漫尔壶中施药遍。芙蓉七宝冲星孤,芝草三花带露碾。隔垣且窥越人脏,射生须溥单于面。功成铸剑来种药,海外三山任游衍。
冬日扈从还南京随驾出丽正门马上作。明代。曾棨。朝随六龙驾,远别黄金台。万乘出都门,旭日净浮埃。翠华正飞扬,玉辇从天回。羽林罗猛士,夹道驰云雷。回首望玉京,城阙何壮哉。海水向东流,西山郁崔嵬。上有五色云,垂辉映蓬莱。壮游惬周览,欲去仍迟回。策马天仗间,夙昔长追陪。古来词翰臣,岂但邹与枚?至今百世下,声誉扬九垓。
赠答麻信之。金朝。雷渊。五老英灵未陆沉,一枝高秀出词林。圭璋自是清朝器,律吕偏谐治世音。此去文章足知巳,后来功用只斋心。济时相约元刘了,索我云山深复深。
偶成。宋代。孙应时。小斋随分有琴书,此外萧然一物无。地僻最饶间意味,日长还得睡工夫。四时风月吾心友,千里云山古画图。天赐彩衣如鹤发,箪瓢足矣更何须。
江上。宋代。孔武仲。秋空杳杳豁四顾,葛衣藜杖寻堤去。双凫拍波天外来,一棹凌风镜中渡。静中荣辱兴萧条,指点蓬莱作归路。
偶成。清代。宝廷。解忧堪贳酒,况复对黄花。官罢人同惜,家贫我自嗟。夕烽南海火,古戍北庭笳。何日销兵气,吾生幸有涯。
农家。宋代。陆游。寂寂江村数掩篱,吾庐又及素秋时。横林未脱色已尽,孤鸟欲栖鸣更悲。小釜蓴羹初下豉,矮瓶豆粉正燃萁。为农幸有家风在,百世相传更勿疑。
七阳字。宋代。戴表元。雁雁西北来,亦复东南翔。动物各有时,吾当谨行藏。厚□违严风,密袂御凛霜。陶然茅檐下,一箧生春阳。
题袁氏别业/偶游主人园。唐代。贺知章。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浣溪沙。宋代。刘辰翁。十日千机可复谐。郭郎感运岂仙才。人间自是少行媒。直上扶摇须九万,满前星斗共昭回。又传贾客向曾来。
到阙政府以辟郡未下隔封。宋代。程公许。练纸密衔袖,宫门报隔班。衷肠郁未吐,殿槛可容攀。巨用须桴栋,旁搜及蒯菅。对扬当有日,倾尽不须删。
上方銛老求宿芦诗宿芦盖所寓室名以其似渔舟。宋代。陆游。一曲亭前水接天,放翁短棹弄风烟。宿芦纵有江湖趣,犹是人间赝钓船。
鹊桥仙(寄季顺妹)。宋代。苏氏。星移斗转,玉蟾西下,渐觉东效向晓。马嘶人语隔霜林,望千里、长安古道。珠宫姊妹,相逢方信,别后十分瘦了。上林归去正花时,争奈向、花前又老。
送邹尊师归洞庭(一作杨达诗)。唐代。杨逵。众岛在波心,曾居旧隐林。近闻飞檄急,转忆卧云深。卖药唯供酒,归舟只载琴。遥知明月夜,坐石自开襟。
庄贤良有园在境上作诗相示因和韵。宋代。韩淲。贺家池上园,自足了一世。是中风味佳,恨我未能至。纵横十亩宽,想见去荒秽。药苗与菜本,岁久必多置。人生闲最乐,奚苦事名第。轩裳果可得,不过多仆婢。争如老山林,庶足远朝市。能吟无自悲,逢酒便须醉。因公发长谣,休去转觉易。
述怀诗二首 其二。魏晋。支遁。总角敦大道,弱冠弄双玄。逡巡释长罗,高步寻帝先。妙损阶玄老,忘怀浪濠川。达观无不可,吹累皆自然。穷理增灵薪,昭昭神火传。熙怡安冲漠,优游乐静闲。膏腴无爽味,婉娈非雅弦。恢心委形度,亹亹随化迁。
杨柳枝二首。唐代。司空图。陶家五柳簇衡门,还有高情爱此君。何处更添诗境好,新蝉欹枕每先闻。数枝珍重蘸沧浪,无限尘心暂免忙。烦暑若和烟露裛,便同佛手洒清凉。
和江虞仲华山二绝·仙人掌。宋代。郑刚中。意象轩轩势入云,为谁出手若经纶。夜扶星斗朝擎日,气力何知几万钧。
晤袁芗亭先生。清代。宗圣垣。红喜村中认故人,特施一榻且容身。重游祇觉青山旧,久别相看白发新。似水宦情何况老,生花笔意不关春。快心闻道随园叟,矍铄今年已八旬。
重庆阃治十咏·生意堂。宋代。李曾伯。硕果食难尽,其机运不停。岷峨几霜雪,依旧草青青。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宋代。张元干。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