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智叔三首。宋代。张耒。才似庖刀不待硎,思如流水更清泠。诗坛李杜谁为将,尽扫欃枪正国刑。
《次韵智叔三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才华就像庖刀一样,不需要磨砺;
思绪像流水一样,更加清澈纯净。
在诗坛上,李白和杜甫谁能胜任?
他们排除一切妨碍,正直地为国家扫除祸乱。
诗意:
这首诗词主要探讨了才华和思绪的特性,以及对于诗坛上的李白和杜甫的评价。
首先,作者通过对庖刀的比喻,形容自己的才华不需要经过磨砺,即天生具备了优秀的才华。庖刀是用来切割食物的工具,锋利而敏捷,暗示作者的才华犹如刀刃一般锋利,不需要经过琢磨和修炼,自然而然地闪耀出来。
其次,作者将思绪比作流水,强调思绪的清澈和纯净。流水代表了思维的流动和连续性,作者认为自己的思绪如同流水一样清澈,没有杂念,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纯粹和深入人心。
接着,诗中提到了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唐代著名诗人,被视为诗坛的巨擘。作者通过问句的方式表达了对李白和杜甫的赞叹和敬意,并质疑在诗坛上是否有任何人能够胜任他们的地位。他们以正直和才华在诗坛上崭露头角,为国家清除了祸乱和不正之风,成为了楷模和榜样。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和思绪的自信和自豪,同时也展现了对李白和杜甫的崇敬之情。作者以庖刀和流水的形象,巧妙地描绘了才华和思绪的特点,使得整首诗词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此外,诗中对于李白和杜甫的赞叹和怀疑也引发了对于诗人才华和地位的思考。作者以李杜二人作为标杆,暗示了在当时的诗坛上,能够与他们媲美的诗人寥寥无几。这种对传世名家的敬仰和对自身才华的自信相互交织,给人以自豪感和追求卓越的激励。
总之,《次韵智叔三首》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和思绪的自信,同时也借李白和杜甫的形象,探讨了诗人才华和地位的问题,展现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崇高追求。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张耒。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题徐渊子环碧亭亭有茶山曾先生诗。宋代。陆游。茶山丈人厌嚣哗,幅巾每访博士家,小亭谈笑不知暮,往往城上闻吹笳。兴来杰作粲珠璧,岁久妙墨亡龙蛇。郎君弟子多白发,回头日月如奔车。徐卿赤城古仙子,十年四海推才华。览观陈迹喜不寐,旋补罅漏支倾斜。曲池还浸古来月,丛莽忽见当时花。重题旧句照高栋,力振风雅排淫哇。席间紵袍已散鹄,堂上讲鼓初停挝。速宜力置竹叶酒,不用更瀹桃花茶。
红斗风桃,绿肥烟草,杨柳春暗重门。五陵佳兴,酿酝付芳尊。窈窕笙箫丛里,金猊篆、雾绕云粉。勾情也,歌眉低翠,依约鹧鸪村。
人生须快意,十分春事,才破三分。况点检年时,胜客都存。更把馀欢卜夜,从彻晓、蜡泪流痕。花阴昼,朱帘未卷,犹自醉昏昏。
满庭芳(元礼席上用少游韵)。宋代。王之道。红斗风桃,绿肥烟草,杨柳春暗重门。五陵佳兴,酿酝付芳尊。窈窕笙箫丛里,金猊篆、雾绕云粉。勾情也,歌眉低翠,依约鹧鸪村。人生须快意,十分春事,才破三分。况点检年时,胜客都存。更把馀欢卜夜,从彻晓、蜡泪流痕。花阴昼,朱帘未卷,犹自醉昏昏。
远游。宋代。陆游。老子平生喜远游,流麈不惜闇貂裘。江亭吹笛三巴夜,关路骑驴二华秋。但使澄心同止水,自知幻境等浮沤。悠然饱听松风睡,勾漏丹砂底用求?
堂成。宋代。苏辙。筑室三年,堂成可居。我初不知,诸子劳劬。父母老矣,风雨未除。橐装几何,勿问有无。伐木於山,因此旧庐。不约不丰,燕处无余。堂开六楹,南北四筵。昼明速然,夜冥黯然。四邻无声,布被粗毡。身非蚌螺,一睡经年。夜如何其,趺坐燕安。善恶不恩,此心自圆。东厢靖深,以奉尝烝。老佛之庐,朝香夜灯。西厢千卷,图书之林。先人所遗,子孙是承。杖屐经行,直如引绳。顾视而笑,此如我心。诸子之室,左右吾背。将食击板,一系而会。瓜畦芋区,分布其外。锄去瓦砾,壤而不块。废井重浚,泉眼仍在。辘轳雷鸣,甘雨时霈。园夫能勤,家足于菜。有客叩门,贺我堂成。揖客而笑,念我平生。三世读书,粗免躬耕。明窗修竹,惟我与兄。荫映茅茨,吐论峥嵘。猖狂妄行,以得此名。老而求安,匪以为荣。
辰龙关。清代。黄与坚。郁盘鸟道中,忽睹巉岩削。双耸若天门,神工斧斤凿。攒刺剑戟横,摩厉成锋锷。青冥杳无垠,怪雨从空落。一径折霄光,绝壁尽倒却。千仞蹙孤危,不敢栖猿玃。攀跻坂益欹,数武困行脚。嗤彼铜马馀,持铩倚木阁。狼窜险一隅,俄就官军缚。于今走轻车,亭午气颓索。白日景蔽亏,一步一狞恶。瞬息度层关,须鬓恐非昨。
题处州录参厅平远楼。宋代。史浩。山川著意吐幽奇,秾淡风烟总令姿。大似鹅溪垂数幅,饱看摩诘画中诗。
山行即事二首 其一。宋代。黄公度。落石奔沙岸,颓云拥树根。牛羊千古道,鸡犬数家村。风递邻舂急,春归农事繁。生涯随处乐,翁妪话柴门。
春雨初霁(1)。清代。费墨娟。玉槛春香九陌晴,岚光飞翠入檐楹。云鬓半偏新睡觉,绿杨阴里听莺声。
旌节。宋代。姜特立。君恩华我老,旌节到柴门。我本一书生,乃忝侯伯尊。忆昔有鼻祖,渔钓干周文。既已成王业,营丘垂后昆。功德虽不同,齿貌略可论,相望数千载,但愧非贤孙。
浣溪沙。金朝。元好问。芍药初开百步香,小阑幽拚隔长廊。好花都属富家郎。此乐莫教儿辈觉,老夫聊发少年狂。高烧银烛照红妆。
怜愚诗四十二首 其三十八。明代。宋应星。说短谈非遍世间,终身隔耳罔相关。才闻传报无多语,烟起心胸火足颜。
宋初祀神州地祇三首 其一 降神用《静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膴膴郊原,茫茫宇县。画野分疆,禹功疏奠。灵祇是臻,豆笾祗荐。幽赞皇图,视之不见。
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百二山河空壮。底事中原尘涨。丧乱几时休。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
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临风酹酒,堪笑谈话觅封侯。老去英雄不见。惟与渔樵为伴。回首得无忧。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
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宋代。张元干。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百二山河空壮。底事中原尘涨。丧乱几时休。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临风酹酒,堪笑谈话觅封侯。老去英雄不见。惟与渔樵为伴。回首得无忧。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
夜坐。宋代。晁说之。氛浊暑伏叹,夜久神宇清。鱼跃远池响,萤飞深竹明。扬州妙歌舞,驻跸盛公卿。植杖看牛斗,今年当太平。
南乡子。唐代。无名氏。凛冽苦寒时。万木凋枯力渐衰。昨夜前村深雪里,春回。庾岭南枝绽早梅。映月与清辉。驿使加鞭喜探回。风送馨香来小院,芳时。料想群花尚未知。
念奴娇(广汉士民送别用韩推官韵为谢)。宋代。魏了翁。万人遮道,拨不断、争挽房湖逐客。臣罪既盈应九死,全荷君王矜恻。况是当年,曾将愚技,十字街头立。恩波浩荡,孤忠未报涓滴。世事应若穿杨,一弦不到,前发皆虚的。自判此生元有分,不管筮违龟食。靴帽丛中,渔樵席上,无入非吾得。倚湖一笑,夜深群动皆息。
和刘古唐翁论学诗 其二。明代。叶春及。未发之中不是先,一齐穿纽几前贤。回三未解挥戈舞,吹万何妨隐几眠。朱陆异同俱有说,周程风月迥无边。明珠欲得惟沧海,却恐求鱼向木缘。
酬答叶国宾游演法观。元代。危素。聱牙细路洞门寒,松柏萧森太乙坛。厓坼倒流千岁乳,井空深蓄九还丹。温泉触石阴云起,白露凋林古木攒。我爱登临发高兴,赓歌自写寄君看。
偈颂十六首。宋代。释如净。净妙妙时解活计,露堂堂处有家风。须知脱体卓然道,廓落圆通是个宗。
送曹季材赴京师因寄刘子宪助教 其二。元代。贝琼。最爱刘公干,同为太学师。班联金马客,兴在玉台诗。地阔双鱼断,天空一雁驰。惟看千里月,夜夜独相思。
夜雨独坐怀范季方。明代。张弼。四檐风雨一篝灯,脉脉怀君思不胜。龙厩未收千里马,鹑笼却锁九霄鹰。何时玉斧重修月,今日青毡漫坐冰。回首东风旧游处,花开花落总无凭。
无相寺道中。宋代。叶适。傍水人家柳十余,靠山亭子菊千株。竹鸡露啄堪幽伴,芦菔风乾待岁除。与仆抱樵趋绝涧,随僧寻磬礼精庐。不知身外谁为王,更觉求名计转疎。
赠别王生 其一。明代。王世贞。肘后刀圭倘见分,不须杯酒叹离群。他时天眼如相觅,林屈峰头生紫云。
句。唐代。李商隐。兰膏爇处心犹浅,银烛烧残焰不馨。好向书生窗畔种,免教辛苦更囊萤。(金灯花。《事文类聚》)。遥想故园陌,桃李正酣酣。(以下见《海录碎事》)头上金雀钗,腰珮翠琅玕.芦洲客雁报春来。
次仲舅韵寄拙庵。宋代。楼钥。明月堂前玉几山,倦游双径却来还。舅甥相与成三隐,城郭山林等是闲。
送陈屯田知明州。宋代。郭祥正。屈指宛陵客,八九名世贤。我亦驾白鹿,往往登俊筵。昭亭自作老龙斗,叠嶂不碍明河躔。馀霞散绮入高阁,澄江似练拖晴天。黄金买酒不论价,壮心共许青春前。丞相初为部使者,精选邑治君尤先。业闻上书后荐达,玉陛引对亲承宣。付之一节使淮浒,三十二县刑无冤。嗟予末路最流落,哭儿清泪双眸穿。感君不弃半面雅,取之涸辙投深渊。稍回生意渐奋发,遽复舍我摇归船。明朝敕拜四明守,四明山水君所怜。奈何岁旱天下歉,岂容醉卧沧溟边。我疑帝命养头角,乘春霹雳惊蛰眠。白蘋风静湖月满,谩吊贺公怀谪仙。
伤歌行。清代。黄文琛。朱门日出锁未开,内批已遣金吾来。驱逐妇女出门走,惊妆欲竟频相催。屋屋检视谁复问,大索十日收赀财。膏田连栋不可算,吴绫蜀锦纷成堆。深藏宝赂发光怪,海物充积高崔巍。以车曳载入内府,街头杂沓奔如雷。宾客逃避家僮散,相公始自炎州回。番禺珠翠果何有,愁肠轸转心寒灰。小侯寄食长不饱,妖姬掩袖啼红腮。梦中旌纛犹在眼,锒铛夜半声喧豗。中朝达官忍弃我,风檐惨淡私徘徊。浮云变幻亦常事,如此颠折非人灾。门前一雨生莓苔,亲戚嗟叹行人咍。不记手抉大河水,鱼龙镵嚼天为哀。
永遇乐 吴坊本事和漱玉。清代。况周颐。惨碧山塘,画船只在,消泪多处。坐柳移尊,凭梅驻笛,相见应暂许。红罗嫌窄,金玲愁重,底是妒花风雨。最惆怅,惊鸿散后,梦云更迷春侣。可怜昨夜,画楼西畔,望断星点三五。钿小花羞,奁低月怨,歌态谁楚楚。赪鳞难托,红蚕更缚,可奈杜鹃催去。江南客,伤心第一,四弦倦语。
定风波 其二 为潘弱海题画松。清代。朱祖谋。苍虬根干。不管人间风日换。龙性谁驯。貌此嵚崎历落人。含豪犹怒。那便蜿蜒霄汉去。规作新图。待访家山第四株。
真宗奉圣祖玉清昭应宫十一首 其二 奉香用《灵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芳气上浃,飙驭下临。绍承丕绪,永励精明。氤氲成雾,葱郁垂阴。虔恭对越,介祉攸钦。
读宿州天庆观门扉仙篆有感。宋代。蔡襄。玉骨霞衣帝所游,案前香气与星浮。无端醉语落尘土,一过人间四十秋。
将之广陵过别林古度留小酌。明代。吴兆。客至摘篱豆,一尊相对吟。山光当户冷,秋色入门深。即此寒灯夜,兼之远别心。明朝广陵道,水岸但枫林。
仁宗皇帝挽歌辞四首。宋代。强至。飞帚飘宸翰,赓歌纵睿才。歌欢三合燕,声转两宫哀。人世金縢秘,天门玉锁开。年年初夏月,寂寞寿山杯。
题东堂竹。宋代。陈著。种来三世远,一片绿猗猗。节直清自见,心虚高不知。宁求千亩富,足与七贤期。要得龙孙茂,封培无已时。
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宋代。苏轼。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
简徐判院。宋代。潘柽。风谊峥嵘昔未亲,正悬一榻待高人。当年曾接东莱话,今日宁嫌北阮贫。世味梅花开野水,诗情马首没黄尘。何时载酒从君去,灵鹫峰前借早春。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 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货殖列传序。两汉。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 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 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 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繦至 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 也。 故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 之民乎!
阳羡道中。清代。叶大庄。路入渔洋诗句中,铜官射鸭竹枝弓。落镫门巷家家雨,补被江程夜夜风。似雪溪光成罨画,方春花信在空濛。忍寒来访灵雏拍,满意填词作寓公。
踏莎行 其二 甲午新春书感。明代。杨慎。白雪墙头,红云水面。匆匆花事看看半。去年花对断肠人,今日有肠无处断。萧寺双文,巫山一段。旧游回首空长叹。晓屏灯烬峭寒天,梦为远别啼难唤。
宿苏门山夜怀王龙池别驾有诗未就因追之以此。明代。卢楠。昔登苏门山,独发孙生啸。怅念青霞人,披襟可同调。落月照林薄,回风吹海峤。相思转陈迹,俛仰忆悲眺。
赠鸟窠和尚诗。唐代。白居易。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何年饮着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送荆溪蒋素亭先生。清代。徐宗达。落落荆南士,文章海内惊。郑门桃李茂,谢砌蕙兰生。应试来江邑,归舟过郡城。囊空无酒饯,四韵表微情。
分司东都蒙襄阳李司徒相公书问因以奉寄。唐代。刘禹锡。早忝金马客,晚为商洛翁。知名四海内,多病一生中。举世往还尽,何人心事同。几时登岘首,恃旧揖三公。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宋代。方蒙仲。忍寒宁死饿宁僵,不去偷它贾女香。感叹怀铅成底事,辛勤餐玉竟无方。
太简斋即事二首 其一。宋代。刘一止。太简老人家似客,室中犹恨未空虚。筋挛步涩常须酒,日入中昏始废书。
忆李文正公次崔世兴符台韵 其二。明代。顾清。又见青山雪后童,神游何处蹑星虹。无金可铸春风象,有笔难形化雨功。洛社衣冠觞咏里,孔庭诗礼笑言中。追寻不觉成今古,犹对遗编望小同。
孙子长居湖上别业却寄。明代。徐熥。西湖水色碧连天,湖上幽栖地自偏。远寺钟声明月夜,隔林樵唱夕阳边。行当花径常逢鹿,坐向柽阴独听蝉。闻说荒郊少人迹,与谁同泛钓鱼船。
题明皇并笛图。明代。程煜。华清宴罢卷霓裳,重立东风并海棠。凤琯莫吹新制曲,有人乘月倚宫墙。
中秋与南村泛舟石湖望月。清代。赵执信。王郎与我能无愁,客中放棹寻清秋。清秋了知在何许,且远城市辞歌讴。胥江水洗天宇净,片帆轻驶如星流。横塘西去见山影,苍翠豁露霜烟收。楞伽灵岩两迎揖,此中安得无夷犹?湖光一曲萦我舟,与子呼酒相劝酬,以湖为酒恣拍浮。须臾湖月忽晃漾,照映天上白玉楼。须眉萧飒风飕飕,飘然疑坠海外洲,却视人世真蜉蝣。我已一身随落叶,子亦一官成赘疣。不见吴越俱荒丘,鱼城酒城何处求,伍胥种蠡同浮沤。惟有石湖湖上月,曾照石湖居士游。西施溪畔馀温柔,座中微笑寒花羞。子既醉矣我未休,回帆挝急不可留。夙昔中秋有此不,令我却忆西湖头。
附:张郁洛川沿步吟。唐代。洛川仙女。 浮生如梦能几何,浮生复更忧患多。无人与我长生术,洛川春日且长歌。
早春。宋代。孔武仲。密雨霏霏欲结霖,洒开青帝发生心。风吹嫩草迸微绿,雷碾长空破积阴。啼鸟随阳声自得,卧龙思海意尤深。更看三月桃花浪,旧鬣凌云在尺寻。
赠萧迪敏南还。明代。金幼孜。晓日都门莺乱鸣,那堪把酒问归程。天涯绿暗花将尽,沽口船高水正生。莫谓难兄伤别意,极知慈母慰深情。故乡耆旧如相见,为道平安寄远声。
登金山寺 其一。明代。温纯。特立中流澜倒回,振衣极目此徘徊。寻源有意乘槎去,对景浑疑跨鹤来。雨霁龙宫行日月,潮回蜃气接楼台。入瞻座上西来像,为汲中泠供一杯。
女冠子。清代。姚青蛾。玉窗珠阁。雾锁烟笼漠漠。晓妆迟。遮雨檀心小,偎人星靥微。黄鸳沿水浴,锦雉啄花飞。多少伤春意,侍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