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左元规三诣太常

送左元规三诣太常朗读

《送左元规三诣太常》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左元规受到重用和赏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美和祝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晋侯三驾楚莫争,
薛侯三箭天山平。
江西今代再丘明,
亲到杏坛授麟经。
笔阵独扫万人军,
两魁槐花再荐名。
来年兰省与集英,
三元不数冯家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古代官职的名称和历史典故来表达对左元规的赞美和祝福。左元规是作者的朋友,他在江西地区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太常寺的官职。诗中提到了晋侯和薛侯,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将领,表达了左元规在官场上的出色表现。晋侯三驾楚莫争,薛侯三箭天山平,暗示了左元规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才能和成就。

诗中还提到了杏坛和麟经,杏坛是古代举行文化活动的地方,麟经是一种重要的经典。左元规亲自到杏坛授课,表明他在学术和教育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左元规的文笔和才华,他的笔阵独扫万人军,两魁槐花再荐名。这里用槐花来比喻文采,表达了他在文学方面的出色表现。

最后两句提到了来年兰省和集英,兰省是指兰州,集英是指集英殿,这些地方都是重要的官职任命地点。三元不数冯家京,表示左元规的成就和地位超过了其他人,冯家京是指冯京,他是宋代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左元规的赞美和祝福,展现了他在政治、军事、学术和文学方面的卓越才能和成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他未来的美好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

猜你喜欢

菩萨清凉月,游於毕究空。
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忍观伏尘劳,波澄泥著底。
八风动地来,尘劳还复起。
()

古今通一理,趋向自多门。贤士玉成美,贪夫金注昏。

谁知身是患,人以道为尊。前辈□□死,姓名千载存。

()

汉有郡文学,儒宫所宗师。稚圭虽叹滞,邓禹犹愿为。

圣朝兴庠序,内外振新规。嗟余介且拙,性与丘壑宜。

()

嵯峨西神山,太湖荡其腹。水汽蒸为泉,泉源各殊族。

龙缝与罗汉,渟泓石坎蓄。逊名及慧照,或堙或复续。

()

归。猎猎薰风飐绣旗。拦教住,重举送行杯。

()

耕耘我忆刘桥,古监河畔春浓处。稖苗出土,杨花糁径,鸡雏来聚。

村女浣衣,牛娃背篓,炊烟散缕。对青青阡陌,柴关昼静,频商略,老农语。

()
公已归为玉局仙,茂林乔木自苍然。
乡时寓客共千载,今日新堂恰百年。
铁画银钩三大字,金章玉局一佳篇。
远烦几似真双美,后世应知两并贤。
()
辚辚翟略八銮鸣,佐馂瑶池奉玉觥。
一事百王元未有,圣人仍是圣人甥。
()
细雨晓风柔,春声入御沟。
已漂新荇没,犹带断冰流。
()

盈盈高楼女,粲粲红粉妆。灼灼耀容华,粲粲□衣裳。

丹唇激浩齿,鬒发婉清扬。□□□闾里,□□□洞房。

()
数骑飞尘入凤城。
朔方诸部奏河清。
圜扉木索频年静,大晟箫韶九奏成。
流协气,溢欢声。
()

()
閒多便可赋诗健,客少应能减酒豪。
风雪六桥入图画,此身可并南山高。
()
林下一溪春水。
林上数峰岚翠。
中有隐居人,茅屋数间而已。
无事。
()

残暑初收院宇清,碧梧翠竹水窗明。茅檐对酒能高咏,不为秋风感不平。

()
水行天地间,万派出一指。
胡为穿石来,要洗巢由耳。
()

隔岁云鸿欣北向,高秋联趐复南飞。天边落木催行色,江上归帆挂夕晖。

闽越化分兼有望,苏湖条在可能违。老我无堪别知己,乡心先尔过庭闱。

()

雪云江上语依依,不比寻常恨有违。
四十余年心莫逆,故人如我与君稀。

()
菱舟烟雨久思归,贪恋明时未拂衣。
乞与一城教睡足,犹能觅句寄黄扉。
()

买得征车日日晴,炎风酷暑送行旌。朝来一雨清人肺,卧看垂杨过渭城。

()

薝卜林皆玉,旃檀室是香。供君鍮石罐,贮月在禅房。

()

郁郁倦时燠,云汉雨如洗。美人既云遘,胡宁不忻喜。

微烟升夕树,鲜月度秋水。人生岂所适,所适正在尔。

()

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
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
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

()

绣线图存陆晃遥,唐家花鸟棘针描。
只愁玉面无入画,须是传神盛子昭。

()

月明波上白,风送夜声寒。
数点蒹葭露,浑疑泪眼看。

()

精庐屈曲倚云根,松竹周遮不二门。顿使尘缘都洗涤,懒将世网一评论。

山花径绕名难辨,斋磬声沈日又昏。小衲坛前閒指点,赐幡曾沐大君恩。

()
()

白发白髭须,僧年八十余。
已成重阁在,别置一庵居。
客喜逢煎茗,童寒免灌蔬。

()

玉椀调冰涌雪花,金丝缠扇绣红纱。綵笺御制题端午,敕送皇姑公主家。

()
凉簟碧纱厨。
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
读尽床头几卷书。
()
此君款吾室,高人跂吾亭。
邂逅两相逆,保此岁晚青。
()

春山苍莽天欲明,枕上静听春禽鸣。雏莺初啭正调舌,姹娅乍闻三两声。

不如归去意良切,脱却泼裤何由行。愁人最是断消息,姑恶更觉声娇狞。

()

泖上相逢记昔年,风姿晔晔似神仙。如今看画浑疑梦,春树云林一惘然。

()
今日长洲苑,秋风列羽旗。
不图新约法,复见旧威仪。
鼓舞儿童乐,歌谣父老悲。
烟埃方衮衮,禾黍正离离。
()
沈燎兮桂醑,笳箫鸣鸣兮逢逢其鼓。
缓吴歈兮跄越舞,送龙兮归处。
龙之归兮悦娭,翻倒霄霏兮胶轕雾雨。
坜馆娃兮不留,过胥口兮小顾。
()

仙郎七十气空群,却向清时卧白云。綵笔旧高南海色,交梨析向紫薇分。

怀中莽挟青龙气,膝下看成彩凤文。我上峰头拾瑶草,与君沉醉坐氤氲。

()
严严层冰塞川泽,汹汹北风鸣木石。
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两仪混合去纤间,万类韬藏绝尘迹。
蛟龙岌起抱峦冈,江海横奔控阡陌。
()
明月堕我檐,白云生我屋。
明发起振衣,出户聊踯躅。
青冥下輶轩,皇华照幽谷。
乾坤散清气,固不在恶木。
()

驾前双白鹤,日日候朝回。自送銮舆去,经今更不来。

()
风细声音互答,月明体用全彰。
二士为君提唱,老僧无法商量。
()

恁喧阗那得怨魂酬。罗绮照中流。问谁乘片舸,笔床砚匣,冷处夷犹。

别是沅湘风味,都不混葵榴。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

()
曳杖上江城,清宵破二更。
月回高树影,风壮急滩声。
野艇鱼罾举,优场炬火明。
湖塘正如此,回首忆柴荆。
()
朋友之伦在天地,何啻玄璜耦赤璋。
不聆玉人春风话,禁得铁衾秋雨床。
几人超距作貔虎,三尺弱孺思蛮强。
几回合眼在丹碧,讲谈帝伯铺皇王。
()
摩挲妙墨慢微言,故箧才馀二帖存。
往昔翁为紫岩客,后来子及浦城门。
晚生多说参诸老,它日谁堪见九原。
自叹西河索居者,暮年归梦绕田园。
()
秋庭新过雨,佳菊独秀先。
含芳良未展,风气已清妍。
金凤汝婢妾,红紫徒相鲜。
老人对节物,昏昏只欲眼。
()
讼户无声日燕闲,驱驰风月笑谭间。
自今下海添新集,与繼当年大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