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潮州海阳馆独夜不寐二首。宋代。杨万里。腊前蚊子已能歌,挥去还来柰尔何。一只搅人终夕睡,此声元自不须多。
《宿潮州海阳馆独夜不寐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腊前蚊子已能歌,
挥去还来柰尔何。
一只搅人终夕睡,
此声元自不须多。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杨万里在潮州海阳馆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的情景。诗人在冬天之前,蚊子已经开始嗡嗡作响,不断地扰乱他的睡眠。他挥手驱赶蚊子,但它们却不断地再次飞来。一只蚊子的嗡嗡声让他整夜无法入眠。诗人认为这种声音本来就不需要太多,但它却足以打破他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普通而又真实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在夜晚被蚊子的嗡嗡声所困扰的无奈和烦躁。诗人通过对蚊子声音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宁静和安宁的渴望,以及对无法入眠的苦恼。诗中的“腊前”指的是冬天来临之前的时期,这也增加了诗词的冷峻感。整首诗词以简短的四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敏感和细致观察的能力。这首诗词虽然简短,但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使读者能够共鸣并感受到诗人的心境。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其一。宋代。周邦彦。霖潦合支流,洲浦迷片段。两桨入菰蒲,凫鸥欻惊散。疏林直炊烟,落日斜酒幔。王事得淹留,公私各相半。
菩萨蛮(写真)。宋代。侯置。霓裳舞罢难留住。湘裙缓若轻烟去。动是隔年期。生绡傅艳姿。精神浑似旧。碧暗黄金瘦。永夜对西窗。何缘襟袖香。
青玉案 闰三月,和家大人原韵。清代。易顺鼎。人生怎不蛮天住。便春也忘归去。破例东风浑借与。饧箫得意,酒旗增价,一倍江南趣。慢将首夏清和付。蝶梦翻新踏青处。万艳离魂还有主。绿添莺界,红销鹃国,赚了梨花雨。
东房夹竹桃花。明代。归有光。奇卉来异境,粲粲敷红英。芳姿受命独,奚假桃竹名。昔来此花前,时闻步屧声。今日花自好,兹人已远行。无与共幽赏,长年锁空庭。昨来一启户,叹息泪纵横。
次韵袁丈知府喜雨。宋代。陈造。使君今代段荆州,指顾为霖旱不忧。比屋便令开笑口,散人亦复掉吟头。封君擅富宁容数,义廪赒贫可待求。想阅贺章天更喜,津津玉色动凝旒。
送吴山人还四明 其一。明代。欧大任。芜城摇落楚云边,何处秋风不可怜。十载一冠犹侧注,渡江人识孝廉船。
东城寻春。唐代。白居易。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今犹未甚衰,每事力可任。花时仍爱出,酒后尚能吟。但恐如此兴,亦随日销沉。东城春欲老,勉强一来寻。
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宋代。张宪。金神起持水火齐,煅炼阴阳结精锐。七月七日授冶师,手作钳锤股为砺。一千七百七十锋,脊高体狭刀口洪。龙飞蛟化岁月久,阮师旧物今无踪。
送任师中任清江。宋代。苏洵。吾喜送任师,羡君方少年。有如伏枥马,看彼始及鞍。奔腾过吾目,萧条正思边。谁知脱吾羁,傲睨登太山。君今始得县,翱翔大江干。大江多风波,渺然势欲翻。浩荡吞九野,开阖壮士肝。人生患不出,局束守一廛。未常见大物,不识天地宽。今君吾乡秀,固已见四川。去上作边吏,出入烽火间。儒冠杂武弁,屈与氊裘言。又当适南土,大浪泛目前。胸中芥蔕心,吹尽为平田。陈汤喜划胜,所至常纵观。吾想君至彼,胸胆当豁然。
道情。清代。郑燮。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秋夕有感二首呈督视参政 其一。宋代。岳珂。汤汤南纪重喉衿,纵敌年来患已深。七十万家财与力,六千里地古犹今。薇屯正自忧无给,桑土当思彻未阴。用力愈劳工愈寡,相公试察此时心。
和周元吉提刑席上得雨韵三首。宋代。袁说友。蓬莱秦望两如峙,中有万顷浮光晖。自怜俗吏脚不历,每欣奇观身欲飞。芃芃布野翠卷浪,霭霭出袖云为衣。诗材满目供不尽,只恐寡和诗人稀。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元代。方回。歙州民与睦州民,比似吴儿大较贫。为问山中有何好,山中剩有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