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石帆山下雨空濛

渔父·石帆山下雨空濛朗读

诗词:《渔父·石帆山下雨空濛》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石帆山下雨空濛,
三扇香新翠箬篷。
蘋叶绿,蓼花红,
回首功名一梦中。

中文译文:
石帆山下雨蒙蒙,
三扇香新翠色的篷船。
苹叶绿,蓼花红,
回首功名如同一场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表达了渔父在石帆山下雨天的情景和他对功名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石帆山下雨蒙蒙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模糊的感觉。这种氛围暗示了渔父的内心世界,也反映出陆游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描绘能力。

接着,诗中出现了三扇香新翠色的篷船,这是在描述渔父的工具和环境。香新的篷船可能是指渔父的船舶装饰得很好,表现出他的生活比较宜人。

然后,诗中出现了苹叶绿和蓼花红,这些色彩鲜艳的描写增添了诗的生动感。苹叶绿和蓼花红可能象征着自然的繁荣和渔父生活的丰富。

最后,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渔父对功名的思考和领悟。回首功名一梦中,意味着渔父认识到功名利禄只是虚幻的一场梦境,与自然和平宁静的生活相比,那些功名成就并不真实也不重要。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渔父的思考,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冷静思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它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示了陆游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

猜你喜欢

一室迁居数,溪山客思中。琴书经晓露,门巷入秋风。

解榻非徐稚,开樽有孔融。相携看剑气,贯斗夜如虹。

()

黄葛衣轻信意行,荒烟残照淡回汀。金沙滩面印綦迹,瑶草结梢擎鹭翎。

终日溪山常阒寂,无风兰芷自芳馨。骚人佩服幽人宅,千古仍存旧典刑。

()
饱则高歌醉即眠。
只知头白不知年。
江绕屋,水随船。
买得风光不著钱。
()

青山自是栖黄发,白日虚传步赤霄。老我数椽秋色里,便同高宴会虹桥。

()
吾居鱼鳖乡,戒食兼鲜槁;鸡鹜以御客,乃者亦一扫。
区区仁爱心,殆可质苍昊。
物情岂远哉!我亦吝肝脑。
()

慈悲古刹翼然尊,奇石经幢泐尚存。东海飞鸿双爪迹,祗林新印碧苔痕。

()

閒中滋味谙来惯,懒费心情为节辰。
丹篆但期诗崇出,红泥俄见酒壶新。
移船遣送随鱼信,洗盏开尝对鹤宾。

()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

转蓬随马足,飞霜落剑端。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乾。

()

天上无穷路,生期七十间。那堪九年内,五度百牢关。

()

亭馆翛翛度日,园林寂寂经春。
且遮新笋夸客,莫扫残花闷人。

()

春倦如云不自持。起书花叶畏人知。斜阳倭妥绣帘垂。

凤约倥偬难解恨,莺期懊恼莫填词。泪痕红上海棠枝。

()
深井无浅汲,洪钟须妙撞。
揆公取士心,海若吞湖江。
泓涵老昌黎,客或陇头泷。
可待函丈扣,此心久已降。
()
读书林下寺,不出动经年。
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
云庭无履迹,龛壁有灯烟。
年少今头白,删诗到几篇。
()

熏笼夜静篆烟微。残月侵帘梦破时。一阵秋风冷透帏。

泪沾衣。卜尽金钱人未归。

()

远风江急潮来晚。晚来潮急江风远。横岸断山青。青山断岸横。
寄书无雁系。系雁无书寄。归梦只江西。西江只梦归。

()

云巢草虫十有七,我言蜂蚁非虫匹。
我见二虫常敬之,为有君臣天所秩。
江南此虫久已无,烦君翦取赠老夫。

()

苍髯白甲老烟云,万大丛中独挺身。

一柱擎天须此物,执柯它日属何人。

()

邮亭开锦帐,尊酒话襟期。已下王乔舄,还吟沈约诗。

烽烟生海上,鸿雁隔天涯。把袂休辞醉,重逢定几时。

()

远岸连天莫辨,青山似有若无。隐隐牧童何许,牛羊閒嚼平芜。

()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
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
十五游方今五十,翻思四十九年非。
守株林下头添雪,掩卷灯前泪滴衣。
过隙寸阴真可惜,流芳百世不笤归。
沐兰几度弹乌帽,又欲冲天放鹤飞。
()
高风发远籁,转响为清商。
隆曦减炎威,未晚先自凉。
庭前碧桐树,昨日闻早霜。
朝来逐叶上,已晕一拂黄。
()

少小与君情不疏,听君细话胜家书。

如今若到乡中去,道我垂钩不钓鱼。

()

两年三辅剧,千里一身轻。处世终无术,于民独有情。

壮心寒易水,晚节笑荆卿。欲脱人间迹,蓬莱顶上行。

()

素质犹相迩,冰心莫我遐。颇疑春有脚,能使雪为花。

窈谷辞兵气,荒村作岁华。可怜香自扑,独令远人嗟。

()

齐女门北古塘斜,岸苇无穷杂蓼花。
此地往来应惯熟,借书常到邺侯家。

()

万里既无归,何妨更万里。西行绝太荒,犹是乾坤裹。

古人驰异域,战伐功可纪。蝎来战伐余,乱丝待君理。

()

纷纷霜叶乱飘?。时令过重阳。黄花烂漫依槛,犹自吐清香。秋渐老,夜弥长。道情昌。云庵入定,法界游仙,不动凄凉。

()

几度归程入梦间,秋鸿社燕两为难。
西湖半夜风雨急,交泗一床心胆寒。
落第我为中酒味,圜桥子亟洗儒酸。

()

重门深院小廊偏,茗椀薰炉坐有毡。犹忆荆湖山色好,望穷来路渺云烟。

()

一统车书又纪年,爉灯烧夜对风烟。番番月令迎新候,剪剪春风向晓天。

玉律总颁皇帝朔,金莲尝赐近臣筵。共期膏泽为民下,莫漫心煎感岁迁。

()
春风送客渭城西,折柳亭前落日低。
骢马渐随尘影没,黄鹂飞上戍楼啼。
()

背淮辕楚过三吴,铁轴膏轮每疾驱。
千里未能归北客,一觞来此别西湖。
门门灯火动今夜,步步溪山迎故吾。

()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

溪桥竹边有酒沽,携鱼换酒满葫芦。
篷头月上不觉醉,自卷芦叶吹呜呜。

()

燕中国手颜子明,十年坐制中原盟。永嘉髯鲍故前辈,句践自老江淮兵。

橘叟衔龙擘空去,却堕燕中小侯里。人云两雄不并立,何得生颜复生李。

()

人梅两相得,雪云阴复开。此时对自足,朝夕为谁催。

逢花既攀折,寻香试徘徊。山意动诗兴,优哉而悠哉。

()

青阳载临,万物敷荣。勾萌甲坼,惷动含灵。雷乃发声,云行雨施。

大造之仁,品汇华滋。跂行喙息,繄以畴息。东皇太乙,莫匪尔德。

()

台荒霸业几经年,曾拄炎州半壁天。黄屋不归秦日月,白云犹荡汉山川。

星涵海面浮珠影,雨驾潮头卷穗烟。莫问旧时歌舞处,美人惆怅隔花田。

()

庾公欢此别,路远意犹赊。为出塘边柳,荣归府中花。

驰阳照古堞,遥思凝寒笳。延步下前渚,溯觞流浅沙。

()
江干平日重回首,楼阁参差自饱秋。
世事从来错经意,一生几误转船头。
()

尺幅传神,真实相、都成故纸。何代物、当时画者,本无名字。

法外觅心吾丧我,水中见影同耶异。弄沧浪、冷眼看轻鸥,西来意。

()

我生动多艰,一笑不易得。
朅来坐逆旅,俯仰空太息。
吾人当代秀,文章擅华国。

()

蝶梦惊残,仿佛似、东方才白。人报道、城疑不夜,界几无色。敲瓦微听冰线响,开窗倏放风花入。拥重貂、曾不觉寒侵,将何德。呼剡棹,行为客。平蔡垒,何能役。算争如、穷檐高卧,闭门毋出。安得松江江上去,一蓑独钓丝千尺。要不持、寸铁和前修,文章伯。

()
应接非吾事,深幽兴有余。
笋深鸣鸟下,花薄午风疏。
草浅见飞雉,溪清生细鱼。
端居亦多趣,不用席门车。
()

三十二年役梦魂,故人老尽一身存。灯前细讲当时话,别后相思谁与论。

()

近海川原薄,人家本自稀。黍苗期腊酒,霜叶是寒衣。

市井谁相识,渔樵夜始归。不须骑马问,恐畏狎鸥飞。

()

强蹋府尘从傅子,立谈江阁识钊郎。一尊此地见眉宇,十载相思成鬓霜。

秋灯煜煜照情话,夜浪翻翻吹客床。投名径入农圃社,老矣不梦天门翔。

()
出门道路多,纵横不我测。
我今欲远行,须问曾行客。
徐徐逢路人,咨问青松侧。
客曰君何往,答曰游京邑。
()

騋皇千万无归,博得麒麟作{外广内殷乛换二}厮。
一片兽心犹自在,建章殿下食其儿。

()

荒山藤束木皮棺,见此令人鼻骨酸。
自是杏殇风易剪,不须惭痛泪阑干。

()

无瑕虢国,有恨明妃,一朵千金价。盈盈笑靥,倩厨中、樱笋娱他新夏。

牡丹刚谢了,檀板银罂才暇。又阶前婢学夫人,一样娇姿莹夜。

()

十年垂钓卷空纶,主圣能容草莽臣。蕙带不谙朱绂好,衡门翻怯紫泥新。

传来似是天雄节,到了酬它地肺身。一掬松楸清泪满,可容挥洒向京尘。

()

截发搓绳联断铠,扯旗作带系金创。卧薪尝胆经营了,更理毛锥治溧阳。

()
二十余年此结茆,园公溪父日论交。
风翻半浦乱荷背,雨放一林新笋梢。
隔叶晚莺啼谷口,唼花雏鸭聚塘坳。
出门行罢还无事,借得丹经手自抄。
()

西边虏尽平,何处更专征。幕下人无事,军中政已成。

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醉里东楼月,偏能照列卿。

()
看梅腮妆腊,柳眼缄春,小寒交候。
蓂荚双开,庆生贤毓秀。
早著蜚声,荣登鹗表,正是当年少。
大器能藏,待当富贵,功名还就。
()

孤城此夜艳年芳,巷陌弦歌玉漏长。残雪离迷明月影,疏灯隐闪画桥光。

笛中折柳声新听,马上传柑事未忘。为报河阳仙令道,春风花树已飞香。

()
头陀灵迹閟岩隈,寻胜何人肯暂来。
野鸟衔花无觅处,绿苔封迳看空回。
()

步屧寻江路,随缘到上方。日高丹鹫岭,心远白云乡。

草树含芳润,风烟接混茫。隋家堤畔柳,春浪汴渠长。

()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
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