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三首。宋代。范成大。四德仪邦族,三迁奠里门。姑宁忧疾痛,子自乐平反。夏枕方供扇,薰堂甫种萱。那知秋暑退,无复御轻轩。
诗词:《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三首》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四德仪邦族,
三迁奠里门。
姑宁忧疾痛,
子自乐平反。
第二首:
夏枕方供扇,
薰堂甫种萱。
那知秋暑退,
无复御轻轩。
第三首:
夙夜思无穷,
怀沈澹之恩。
念余有遗病,
飘然欲上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范成大写给他的舅母太夫人方氏的挽词。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舅母的思念和对她的赞美。
首先,诗的前两句写到了舅母方氏的家族有着崇高品德,代代传承,世代仪式庄重。接着,描绘了舅母方氏在生前常住的地方,悼念她的亲友们三次迁移到奠里门(即奠定祖坟的门前),表达了对她的深深怀念。
第二首诗描述了夏季时的情景,夏天的枕头用具供应清凉的扇子,室内弥漫着香气,舅母方氏喜欢在薰堂(指有香气的房间)种植萱草。然而,作者在最后两句诗中表达了对秋天的期待,暑热渐退,宫廷的轻便轿车将不再使用,这也暗示着生活的变迁和对逝去的舅母的思念。
最后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舅母的深深思念。作者日夜思念舅母的恩德,感叹自己有着遗留的疾病,而舅母却早已飘然升仙,希望她能在天堂得到安宁与幸福。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舅母的哀思和怀念之情,描绘了舅母方氏生前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变迁。范成大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舅母方氏深深的敬爱之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清明游包家山。元代。张翥。远近红千树,繁开夺艳霞。月明寒食雨,春老上阳花。辇路迷游躅,宫词入梦华。东风葵麦浪,回首野人家。
鹧鸪天 和答寻正道。宋代。段克己。衬步金纱村路遥。归来羞费楚词招。蜂黏落絮行池面,蝶避游丝过柳桥。方外友,仗谁邀。定于驴上作推敲。穷愁正要诗料理,莫问春来酒价高。
题椿上人梅花。元代。丁鹤年。娟娟净色雪消馀,剪剪寒香月上初。标格若教诸佛见,肯教薝卜譬真如。
七绝·屈原。近现代。毛泽东。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颂古二十四首。宋代。释胜。心佛物兮俱不是,坐断舌头除药忌。横拈倒用总由他,活捉魔群穿却鼻。
沁园春。宋代。夏元鼎。太极才分,鸿濛凿破,云收雾开。见曦魂蟾魄,升沈昼夜,光含万象,机应丹台。火里栽莲,水中捉月,两个人人暗去来。鹊桥畔,任传神送气,巽户轰雷。微哉。火候休猜。无师授徒劳颜闵材。问从头下手,收因结果,争魂夺命,何处胚胎。小法旁门,幸勤一世,谩道修真不惹埃。争如我,水晶宫里,独步琼阶。
题太乙张骞图。元代。胡奎。太乙真人坐莲叶,大宛使者泛灵槎。偶向天河一相见,直到牵牛织女家。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宋代。文同。徇速承王后,聪明复辟初。恩波同海浸,刑网比天疏。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惟余封禅事,应恨缺蒲车。
石溪歌。元代。陈樵。石溪一滴水,本自明河来。明河倒泻箕尾湿,千里万里喧风雷。小龙挟向云间过,水滑瓢攲误倾堕。苍崖一息裂清泉,似是巨灵新擘破。南州衲子天下奇,夜撑铁笛欲渡之。珠船照耀明月冷,赤手拾得珊瑚枝。又复扬舲向东去,直到众流归一处。东方火发海影红,金乌飞上扶桑曙。
奉和甘霖应祷。明代。区大相。天行瑞应慰三农,紫禁璇霄一气中。遥圃近郊流积润,奇花仙颖湿芳丛。云来御苑千重结,石激灵泉百道通。为是皇城过桑祷,雨旸元不减年丰。
圣节习仪朝天宫次华泉韵。明代。何瑭。风马潇潇夜气森,江湖廊庙几关心。太平天子春秋富,衰老孤臣感念深。词苑滥竽怜往昔,奉常叨禄愧而今。千秋金镜无由上,万岁遥同祝寿音。
画百花 其一。明代。王立道。春光尽向笔端回,万紫千红次第开。河阳满县真如锦,却恨潘郎归去来。
用蔡伯世韵作诗寄之兼简吕居仁兄弟十首 其六。宋代。饶节。见弹已求炙,亡羊犹补牢。功成无早暮,事竟等卑高。
同诗社诸公游白云寺分韵得千字。明代。李德。扪萝扣禅关,长啸青云巅。山开西北日,水豁东南天。凉叶散虚席,暝林啼清猿。浮云触石起,顷刻遍大千。悟言造真适,谈空忘至言。何当登绝顶,俯视苍苍烟。
春夜清溪泛月。清代。莫健。击楫高歌天四围,伤春怀古送余晖。溪山无主催芒屩,花月多情哭布衣。丝管谁家浮桂棹,凫鹥是处上鱼矶。梁鸿范蠡精灵远,烟水空濛独鸟飞。
玉山年兄薛涵所大尹留饮。明代。饶与龄。忆昔偕君听鹿鸣,相期飞控骋脩程。春深红杏多飘土,岁后青松见几茎。乍雨乍晴由大造,知新知旧孰钟情。多君下我陈蕃榻,不厌清樽意气倾。
秋郊有怀四首 其三。宋代。陆游。楚人固多孱,妄谓秋可悲。宁知河岳间,气俗乐此时。壮士鸣雕弓,健马嚼枯萁。日驰三百里,榆关赴战期。阵云压龙庭,杀气摇参旗。炽火燎狐兔,倒泻黄金卮。勒铭燕然石,千载镇胡儿。安能空山里,冻研哦清诗。
马底驿夜坐。明代。陈洪谟。峰峦高处驿亭斜,矮屋寒烟有几家。出壑松风声淅沥,入窗梅月影交加。仆夫笑语争分火,候吏殷勤次进茶。独坐清宵乡思渺,更依北斗望京华。
无事。明代。李梦阳。无事日长春但眠,水昏野暗风常颠。繁葩乱蕊眼欲尽,乳燕啼莺心自怜。匣中幸犹有双剑,杖头柰可无百钱。人生几何忽巳老,激昂泪下如流泉。
梅花 其二。元代。王冕。江南十月天雨霜,人间草木不敢芳。独有溪头老梅树,面皮如夷生光芒。朔风吹寒珠蕾裂,千花万花开白雪。仿佛瑶台群玉妃,夜深下踏罗浮月。银铛泠然动清韵,海烟不隔罗浮信。相逢漫说岁寒盟,笑我飘流霜满□。君家白露秋满缸,放怀饮我千百觞。气酣脱颖恣盘礴,拍手大叫梅花王。五更窗前博山冷,么凤飞鸣酒初醒。起来笑揖石丈人,门外白云三万顷。
丙子郧台偶题十绝 其四。明代。王世贞。莫欺憔悴鬓苍浪,片纸能为百邑霜。昨夜尚书来尺一,始知身是夜郎王。
偈颂一百零二首。宋代。释绍昙。高价卖生姜,雪真珠满床。清贫虽彻骨,富有敢斗君王。灼然如是,脍身为食,渍血为浆,尽情供养,犹未相当。若也未是,和烟耕绿野,枯笛送斜阳。
点绛唇(瓶梅)。宋代。刘辰翁。小阁横窗,倩谁画得梅梢远。那回半面。曾向屏间见。风雪空山,怀抱无荀倩。春堪恋。自羞片片。更逐东风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