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丁端州

次韵答丁端州朗读

诗词:《次韵答丁端州》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莫嗟荒僻又离群,
且喜风谣岭北闻。
铜柱虽然蛮徼接,
竹符还是汉家分。

春书来逐衡阳雁,
秋骑归看陇首云。
相见会知南望苦,
病骸今似沈休文。

中文译文:
不要悲叹我身处荒僻又孤寂的地方,
反而欣喜风传岭北的民谣之声。
虽然铜柱标示了边疆的疆界,
然而竹符却仍然属于中原。

春天的书信随着衡阳的雁儿来到,
秋天的骑行回望陇山顶上的云。
相见之时,你会明白我望南的苦楚,
如今,病弱的身躯有些像沈休文的样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回答丁端州的诗作,表达了在荒僻孤寂的地方居住的心情。诗人并不悲叹自己远离繁华,反而欣喜地听到了风传岭北的民谣,这使得他感到心灵上的寄托和慰藉。

诗中提到的铜柱和竹符分别象征着边疆和中原的界限。虽然铜柱标示了边疆的蛮荒地区,但竹符仍然属于汉家,表明边疆与中原之间存在着文化的联系和共通之处。

诗人描述了春天的书信随着雁儿飞来,秋天的骑行回望陇山的情景,这些景象使他感到思乡之苦。他希望与丁端州相见,以互诉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他说自己病弱的身躯如今有些像沈休文,沈休文是宋代的一位文人,他也曾因病而身体衰弱。这些诗句流露出诗人身处荒僻之地的孤寂和病痛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孤寂病痛的苦楚,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的追求和对心灵寄托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菊得霜乃荣,性与凡草殊。
我病得霜健,每却稚子扶。
岂与菊同性,故能老不枯?今朝唤父老,采菊陈酒壶。
举袖舞翩僊,击缶歌乌乌。
()

嵯峨三殿出天中,系玉横金尽赐功。岂识凤仪先有瑞,实为龙种兆真雄。

玺符合正崇高位,杼轴随宽大小东。节俭汉文差可拟,安刘谁与勃平同。

()
天宇修眉分外妍,雷垣小静称行船。
向来蛟鳄骄无奈,今日凫鹥戏满前。
爽敢带人溥瑞露,醉题材眩眼烂非烟。
薄才羞与云龙啜,脱骨端须第一泉。
()
今年彻底贫,不复具一肉;日高对空案,肠鸣转车轴。
春荠忽已花,老笋欲成竹;平生饭蔬食,至此亦不足。
孰知读书却少进,忍饥对客谈尧舜。
但令此道粗有传,深山饿死吾何恨!
()

玺书光丽九芝涂,绣斧煌煌刺史车。当路狐狸那足问,漫山藜藿未应锄。

使星尚供天南极,卿月终环帝北居。此夜光华贲岑寂,故侯留落在郊墟。

()

规广前贤迹,相期幸有君。

搜奇辱佳句,纪实待高文。

()

涯海真何地,驱来坐战场。
家人半分合,国事决存亡。
一死不足道,百忧何可当。

()
雪月堂前冷掾廳,况如此邑甚於冰。
行移太白西边次,去占高青最上层。
冷不然官舍烛,俸凉自糴太仓升。
诗书莫道同刍狗,尚见宫墙践豆登。
()
松边庭户竹边窗,归卧故山云半床。
蕙帐夜寒眠鹤醒,芸签日暖蠹鱼香。
读书喜汝眼如月,涉世嗟予鬓欲霜。
莫道文章真小技,今人当与古争长。
()

三载论交两送君,更堪惆怅道涂分。离樽欲尽难成醉,去马长嘶又失群。

玄菟城孤开晓日,黄龙塞远断秋云。时平知我无东意,莫遣音书久不闻。

()

明时出镇得才难,莫厌经行万里间。玉节初辞青

()
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青蛟走玉骨,羽盖蒙珠幰。
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
凄凉吴宫阙,红粉埋故苑。
()

忠贞部曲驻施州,跃马争衡堵相谋。江上势方成破竹,穴中斗忽起诸侯!

三年百战城全弃,五路连营兵已收。湖北、湖南皆赤地,苍梧、象郡迥生愁!

()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

东风归去一星官,堂上东头是豸冠。如问翰林谁最健,此翁老未入诗坛。

()
西风凉萧萧,雁过秋空高。
时有岩桂发,落叶飞长皋。
()

郊外青骢马。蹀躞垂杨下。怅望碧云重。夕阳莲叶东。

最是销魂处。禾黍离披去。远客易惊秋。风多莫上楼。

()
千岁蟾蜍犹得仙,百年枸杞足延命。
也须点铁自成金,未信磨砖能作镜。
()

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时树。已怜根损斩新栽,

还喜花开依旧数。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袴.

()
进退兔和乌。
驱入乾坤造化炉。
少减多添循度运,情娱。
巧炼丹凝体不枯。
()
五花骢马七香车,云是平阳帝子家。
凤凰城头日欲斜,门前高树鸣春鸦。
汉家鲁元君不闻,今作城西一古坟。
昔来唯有秦王女,独自吹箫乘白云。
()

无缘翻悔意相关,云雨巫阳一梦间。独抚朱弦琴哽咽,背流红泪烛潺湲。

新分半玦终难合,旧赠明珠未忍还。纵使章台零落后,长条犹自望君攀。

()

少年曾读活人书,壮岁能为死马医。学究岐黄惟我许,术参卢扁少人知。

鼎中九转丹垂就,肘后千金世莫窥。旧有烟霞泉石痼,饮君一七顿成诗。

()
开阁雨吹尘,陶家揖上宾。
湖山万叠翠,汀树一行春。
景逼归檐燕,歌喧已醉身。
登临兴未足,喜有数年因。
()

太学秦文夸第一,国子先生里行立。
岭南梅花太枯涩,花岂唤人人底急。
炉亭雪深叫孤鸿,传书为愬明光宫。

()

谁是庵儿,阿谁在、庵中撑柱。看饥来吃饭,谁知甘苦。角徵宫商谁解听,青黄皂白谁能睹。向平常、日用应酬人,谁区处。是谁行,是谁举。是谁默,是谁语。这些儿透得,便知宾主。外面形躯谁做造,里头门户谁来去。造无为、毕竟住谁庵,朱陵府。

()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

芙蓉艳金谷,秋色锦机中。霜树不知丑,叶与花争红。

()
贵不改旧习,老犹遵幼仪。
安贫偕隐者,急义胜男儿。
馀涧河九里,宁馨桂一枝。
秋毫有遗恨,石窌剖封迟。
()
梦魂飞到碧霄东,日出扶桑万丈红。
窗户曈曚开晓色,园林淡荡已春风。
时平正使车书混,天远那能玉帛通。
万事悠悠均梦尔,一樽聊与故人同。
()

楼阁最高处,秋水亘长天。剧怜江上明月,浩荡不知年。

但见圆灵清澈,倘少琼浆玉液,何计却秋寒。千里共遥诉,疑在有无间。

()
地狱天堂,八字打开,谁知无去亦无来。
若言已得三禅乐,未免将身自活埋。
()

三年婴酒渴,高卧似袁安。秋色鬓应改,夜凉心已宽。

风衣藤簟滑,露井竹床寒。卧忆郊扉月,恩深未挂冠。

()

宪台台下有莲塘,一种高荷迥异常。乍见仙花开并蒂,旋看瑶实结双房。

垂垂共压秋波净,袅袅同沾晓露凉。绝胜当年连理瑞,画图还拟进明光。

()

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几雨里,近清明。吹箫门巷冷无声。梨花月,今夜负中庭。

远岫敛修颦。春愁吟入谱,付莺莺。红尘没马翠埋轮。西泠曲,欢梦絮飘零。

()
渥洼奇骨本难求,况是豪家重紫骝。
膘大宜悬银压胯,力浑欺著玉衔头。
生狞弄影风随步,踥蹀冲尘汗满沟。
若遇丈夫能控驭,任从骑取觅封侯。
()
冷落何人肯见寻,断弦尘匣愧知音。
倾家酿酒犹嫌少,入海求诗未厌深。
薄宦簿书常衮衮,中年光景易駸駸。
香奁赠别非无意,共约跏趺看此心。
()

二十年前访石泉,登临曾得侍高贤。水帘不捲聊同坐,云壑无关亦可眠。

碧海周回环大地,文峰联络峙中天。祇今风景宁殊旧,咫尺怀人思惘然。

()

别来六改岁,想遍江南山。
江南二百州,云水相往还。
秦望冠吴越,嵯峨俯尘寰。

()

岳岳冠盖彦,英英文字雄。琼音独听时,尘韵固不同。

春云生纸上,秋涛起胸中。时吟五君咏,再举七子风。

()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
苍梧之南湘水头,烟波逐客增离忧。
重瞳孤坟閟白日,双娥贞佩摇清秋。
江空夜开鬼对泣,泣罢仍为鼓瑶瑟。
瑟声渐杳江声长,丹枫坠影天霜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