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虞氏兄弟。宋代。王安石。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
诗词:《寄虞氏兄弟》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中文译文:
一身兼抱百忧虞,
忽忽如狂久废书。
畴昔心期俱丧勇,
此来腰疾更悉虚。
久闻阳羡安家好,
自度渊明与世疏。
亦有未归沟壑日,
会应相近置田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题为《寄虞氏兄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虞氏兄弟的思念之情和自身的苦闷之感。
首先,诗中描述了作者自身的境遇。他心忧国家百姓的疾苦,忧虑纷纷交织,使他犹如狂乱一般,长时间荒废了读书的兴趣。他曾经怀揣着远大的志向和勇气,但多年的经历使他失去了当初的雄心壮志,如今只感到腰疼和内心的空虚。
其次,诗中提到了阳羡,暗示了阳羡虞氏兄弟的安好。这种对兄弟的称呼表达了作者与虞氏兄弟的亲密关系,他们相互关心,互相探访。阳羡是一个地方名,可能是指阳羡县,虞氏兄弟在那里安家。作者自己则感觉与虞氏兄弟渊源深厚,但与世人疏远。这句话表达了王安石在政治上的孤立和他自身的困惑。
最后,诗中提到了未归的沟壑,可能指作者曾经在政治上被贬谪的经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期待与虞氏兄弟相聚的心情,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与他们共同生活,安顿下来。
整首诗以深沉的抒情方式表达了王安石内心的忧虑和对亲友的思念。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挣扎,以及对家人友人的依恋和渴望。这首诗词展现了王安石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给人一种朦胧而深沉的美感。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和蹇受之 其三 醉。宋代。徐积。醉乡恍惚在空虚,若论真恬世所无。坐客任贪清者圣,今人何作古之愚。宜教侧帽穿花过,更好敲门趁月沽。谁似陶潜最潇洒,篮舆归去不须扶。
瑞鹧鸪。宋代。彭元逊。背人西去一莺啼。拍手还惊百知飞。浅雨微寒春有思,宿妆残酒欲忺时。浪起蒲茸暖,翡翠风来柳絮低。故遣苍头寻杏子,凭肩小语只心知。
恭和御赐诗。宋代。姚勉。叨尘愧甚鹤乘轩,誓报洪私敢寒源。回有圣胆真愿辅,轲于仁义岂忘言。清朝长欲诸贤任,公论常扶一脉存。湛露独沾惭过厚,盍推四海遍皇恩。
洞房曲为伯望赋 其二。明代。何吾驺。炉烟缥缈篆烟长,入户应誇玉署香。却道李花春固好,何郎能赋早春芳。
和赵晋臣送糟蟹。宋代。辛弃疾。人间缓急正须才,郭索能令酒禁开。一水一山十五日,从来能事不相催。
挽黄德远堂长二首。宋代。刘克庄。旧宅犹东里,新丘宛北邙。单鸡频哭友,老鹤悔还乡。斋记曾磋切,埋文愧耄荒。诸郎真五宝,虽死未尝亡。
游东岩。宋代。陈与义。散策东岩路,梦中曾记经。斜晖射残雪,岩谷遍晶荧。鸦鸣山寂寂,意迥川冥冥。乘兴欲穷讨,会心还少停。新晴远村白,薄暮群峰青。危途通仙境,胜日行画屏。岂独冷一念,将期朝百灵。不同南涧咏,悲慨满中扃。
秋霖。宋代。周密。久客惊秋老,愁闻积日霖。巷泥妨马足,庭草聚蛩声。俸薄欲饥死,诗清太瘦生。未能忘禄养,作赋愧閒情。
春夜世立携客过访息庐 其一。明代。李之世。春光已过半,林卧未知春。闭户殊无趣,逢君最快人。敲诗釐韵谱,品水集茶宾。晏坐林方寂,潮声到耳新。
送方宪副定之备兵饶州。明代。欧大任。使君千骑出长安,干越新开大将坛。番令古城楼橹壮,康郎春浪舳舻寒。军容班剑风云起,宾从胡床雪月残。遥想雅歌闲对酒,芝山应是几回看。
咏史诗·柯亭。唐代。胡曾。一宿柯亭月满天,笛亡人没事空传。中郎在世无甄别,争得名垂尔许年。
再叠前韵写怀。明代。谢迁。静中观物悟乘除,蚤向山间赋遂初。岁纪不知成老大,生涯安用慕嬴馀。支持门户承先训,劝课儿童理旧书。至乐底须歌鼓吹,春来长日笑颜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