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公水

鲍公水朗读

《鲍公水》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村庄南边是鲍公山,山的北面是鲍公水。
高高的山峰引出了远处的水源,清凉的水流从山口落下。
水的颜色如同玉石,味道甜美,无法与其他味道相比。
竹树密密地遮盖着四周,翠绿的藤蔓相互交织。
我曾年少时来到这里,因为喜欢这个幽静的居所。
站在山口往里看,仿佛有所遇见,心生喜爱之情,但又无法具体描述。
尘世的名利还未玷污,我将永远坚守初心。
然而,不幸地被迫离开这里,来到繁华的长安,十年过去了,风雨已改变了我的容颜。
喧嚣的声音充斥耳际,无法洗刷,这水依旧清凉,可是它的意义已不同于过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村庄中的山和水景,以及诗人对于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鲍公山和鲍公水是地名,山高水清,景色宜人。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清静幽雅生活的向往。诗中还蕴含了诗人对于名利的坚守和对岁月变迁的思考。

赏析:
《鲍公水》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水之美,展现了宋代诗人王安石对于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真挚感受。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山与水、玉色与饴味的对比,突出了水的纯净清凉和美味的特点。竹树和翠藤的描绘增加了山水的层次感和生机活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追求的反思。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年少时在这里的幽居生活,对于曾经的美好充满了留恋之情。然而,他不得不离开这个宁静之地,到了繁华喧嚣的长安,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使他不禁感慨万分。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朝从双扉出,莫从双扉还。狂风吹山花,落我衣袖间。

()

千年兴废地,仙诀字犹存。
露重云生树,坛空月到门。
心清无外事,静极是真源。

()
租田已旱仍遭水,饱饭明年岁月长。
未见桂花先一笑,满山金粟拟为粮。
()
年来日日候阴晴,浑是耕耘陇上人。
但得鸡豚欢里社,敢将蠱鼠累陶钧。
()

山海雄关外,栖迟数十秋。登仙闻白鹤,揽胜逐清流。

石上松谁著,窗前画不收。几朝游赏地,回想尚夷犹。

()
伯威虽拙诗故巧,我拙似渠诗欠工。
竹溪想见梅花发,问讯穷冈今不穷。
()

风起横塘浪,涛声接大江。星河低画舫,鱼鸟识新腔。

酒态各争长,谈锋未易降。花源深几许,岛外吠仙尨。

()
北堂无老信来稀,十载秋风雁自飞。
今日满头生白发,千山乡路为谁归。
()
适情处处皆安乐,大抵园林胜市朝。
烦闹荣华犹易过,优闲福禄更难销。
自怜老大宜疏散,却被交亲叹寂寥。
终日相逢不相见,两心相去一何遥。
()

枫林叶赤露华浓,来往晴沙一径通。
遥望美人秋水隔,摐花吹老楚江风。

()

水阁中宵动,寥寥起远思。
秋风生折苇,星彩动寒池。
白社孤前约,青云少旧知。

()
易简乾坤正理,宽平雅颂真情。
何处如今更有,壁间床下秋声。
()

怜尔频年苦病攒,于今花甲转支干。只凭点点婆心在,留得双双鹤发看。

礼佛焚香无外事,含饴啖素有馀欢。丹书况屡旌贤淑,高枕蒲团梦也安。

()

读罢古思边,虚堂片月悬。光浮乌鹊外,影落绣帏前。

怨妇思朝暮,征人自岁年。刀头空有问,破镜几时圆。

()
形仪淡如,胸腹空虚。
懒不学佛,钝不知书,静应诸缘而无外,默容万像而有余。
齐物而梦蝶,乐性而观鱼。
渠正是我兮我不是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