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白居易。唐代。李忱。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参考资料:
1、肖占鹏.隋唐五代文艺理论汇编评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1072
2、李乃珍.新编注声唐诗三百首.山东:齐鲁书社,2014:136
唐宣宗不仅具有政治才能,也颇为爱好诗歌,他对白居易尤为敬重。但在唐宣宗即位后五个月,即会昌六年八月,七十五岁高龄的白居易不幸溘然长逝,唐宣宗不胜悲悼,以一往深情,写下了这首《吊白居易》。
参考资料:
1、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1411
首联写白居易文学创作时间之长、贡献之大,并为之赞叹。“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诗篇一开始就对白居易的诗作推崇极高,对诗坛上这颗巨星的陨落表示了深切的惋惜之意。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现存白居易诗中最早一首是《赋得古原草送别》,为应考习作,作于贞元三年(787),时年十六岁,到会昌六年(846)逝世,时年七十六。其实,据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说,“及五六岁,便学为诗”,则他的诗歌创作活动尚不止六十年。像他这样很小就从事诗歌创作,一生坚持不懈的诗人,在唐代及唐代以前历史上不多见。诗中说“六十年”,满含赞叹之意。特别是以珍珠、美玉来比喻他的诗,不仅对他几十年的创作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表示了由衷的赞美。像这样一位成绩斐然的伟大诗人,忽然辞世,叫人万分痛惜。所以下句言“谁教冥路作诗仙?”上一句平平叙起,这一句即以问句承接,其中充满着痛惜的深情,蕴藏着丰富的含义。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老臣的依依不舍之情,自己刚刚即位不久,正要利用万机之暇,来和这位敬仰已久的老诗人切磋诗艺,谁知道竟然来不及见面,就奄然去世了。“谁教”二字,饱含着对突然逝世的惊愕,和对老臣的无限爱惜。另一方面作者也隐然以白居易的知音自命,表现出对其理解和爱护。
中间两联,作者从老诗人的思想性格和诗歌成就两方面评价。“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这一联着重赞扬白居易不计名利、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思想性格。上一句使人联想到白居易年轻时谒见成名诗人顾况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诗人一生多次遭贬、坎坷终生的情景,他像浮云一样,飘然不定,但又无处不悠然自得,专心从事诗歌创作。下一句接着说,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他认识到“无为”是自然的规律,以“乐天”为字自勉。“无为”“知足”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李唐王朝极力提倡的思想。
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怆之情。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音。而作者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充满无比悲伤与哀痛。
此诗为唐宣宗悼念白居易之作。诗中高度概括了白居易的创作历程,尤其用“童子解吟”和“胡儿能唱”,点出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风格及特点,用“已满行人耳”来形象地表明白居易之作品的影响及被欢迎的程度。此外,诗中还流露出作者对白居易之死的惋惜和伤感,这也是其性格和重视文学家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诗中还反映出作者对白居易文学主张的认同。
参考资料:
1、肖占鹏.隋唐五代文艺理论汇编评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1072
2、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1411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李忱。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閒居二首。明代。卢龙云。茫茫道路,何时可息。载驰载驱,不遑自逸。鸟倦知还,言返我室。左右图书,长吟抱膝。
杂诗四首 其三。明代。方孝孺。贾生信英才,蚤识当世事。身逢致治期,遇主亦天意。道高固难合,流俗工媢忌。一死尚足多,千秋想奇气。
兰州闻见素致仕用前留别韵奉寄二首 其一。明代。郑岳。手疏连封乞引年,梦魂先绕八壶巅。云庄岁晚还移竹,兰水风清欲放船。远别无缘临潞渚,独游何意向秦川。老臣去国丹衷在,指点星河几废眠。
焙师。明代。杨守阯。年来折节出岩阿,灭裂抽思作用多。千眼法王空相在,九还仙子内丹多。亲闱不待身温被,斋室宁容汗浥罗。雪夜梅天尤藉汝,袪除寒湿养天和。
琉璃灯中鱼子。宋代。释居简。玄珠透水明,玉鱲弄晶晶。跃碍冰痕薄,潜疑月色新。器宏斯可乐,水浅易持盈。归趁烧灯后,蘋洲拍拍春。
邺中赠王大(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唐代。李白。一身竟无托,远与孤蓬征。千里失所依,复将落叶并。中途偶良朋,问我将何行。欲献济时策,此心谁见明。君王制六合,海塞无交兵。壮士伏草间,沉忧乱纵横。飘飘不得意,昨发南都城。紫燕枥下嘶,青萍匣中鸣。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豪英。耻学琅琊人,龙蟠事躬耕。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我愿执尔手,尔方达我情。相知同一己,岂惟弟与兄。抱子弄白云,琴歌发清声。临别意难尽,各希存令名。
题齐安城楼。唐代。杜牧。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下邳黄石公。宋代。苏辙。圯下相逢南北人,三邀不倦识天真。十年却见谷城下,寂寞同收一梦身。
题刘氏遂初堂。元代。刘崧。君家旧宅好林泉,乱定归来值万钱。燕子华堂犹故物,桃花流水自当年。共看帘捲清溪雨,尚想书藏古壁烟。毡复已闻群盗愧,笏存今见远孙贤。初心早向艰危遂,盛事应当久远传。忽忆善和三易主,柳家门地最堪怜。
和题藤架。唐代。独孤及。mH々叶成幄,璀璀花落架。花前离心苦,愁至无日夜。人去藤花千里强,藤花无主为谁芳。相思历乱何由尽,春日迢迢如线长。
醉书山亭壁。宋代。陆游。物外阳狂五百年,扁舟又系镜湖边。飞升未抵簪花乐,游宦何如听雨眠?绿蚁灩尊芳酝熟,黑蛟落纸草书颠。忽拈玉笛横吹去,说与傍人是地仙。
喜晴。宋代。陆游。正厌鸠呼雨,俄闻鹊噪晴。路开知潦退,书展喜窗明。日透疏帘影,风传暮角声。儿童竞相报,门有卖朱樱。
得罢官报。明代。袁宏道。拟将心事寄乌藤,料得前身是老僧。病里望归如望赦,客中闻去似闻升。尊前浊酒憨憨醉,饱后青山慢慢登。南北宗乘参取尽,庞家别有一枝灯。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唐代。李適。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
菩萨蛮。宋代。苏轼。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堕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秋江写望。宋代。梅窗。寒江暮泊小舟轻,白鹭栖烟丛苇鸣。宽望远空浮湛碧,老蟾惊玉弄秋清。
谒金门。明代。施绍莘。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
冶海冰图。清代。陈钟秀。茫茫冶海水平堤,万状冰图望眼迷。知是龙宫多妙手,故教呈出待人题。
送陆明府梦洲入觐。明代。卢楠。尔时登眺黎阳山,松门萝径穷追攀。昨梦岩花散幽色,髣髴百里开心颜。觉来欲往无时閒,思君玩弄双琼环。天寒日暮愁蹇产,漳水横波龙转眼。浮云北向徂高旌,海岳惊看在此行。异日层霄不可望,好将书寄凤凰城。
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宋代。楼钥。公家忠献公,勋名照穹壤。南轩传圣学,后进斗山仰。尚书天分高,百间真朗朗。日坐四益堂,濡染助涵养。小出辄惊世,发誉自英簜。两朝倚才刃,三接承睿奖。堂堂尹京手,风采汉张敞。九街寝桴鼓,终朝清讼缿。汙流化清沟,闹市锄巨驵。铃斋昼无人,士友厚吾浣。政成化自行,谈笑挥浩穰。皇家重阃寄,拊髀劳注想。颇牧起禁中,帝曰汝其往。人多惜公去,地位切台两。惟公不择地,引义犹慨慷。隃度更周询,千里若寻丈。再拜受临遣,因得进忠谠。边臣固多事,备御当素讲。要须久其任,百弊随划磢。愿假臣岁月,表里如指掌。人材固不乏,第一戒欺罔。朴拙胜巧心,好佞宁木强。愿求忠信士,枉直谨诛赏。更须宽辔策,奏请应如响。上问卿何先,安静最为上。上忧襄汉间,平楚欠遮障。公因论形势,衮衮到逊抗。是时晋在洛,武昌势相向。是为必争地,南北谨堤防。今虽居上游,事与古殊状。狂虏纵欲来,无处可传饷。况今三垂静,皇灵方远畅。与蜀相掎角,国势自增壮。尚期效尺寸,才疎意非广。忠肝气凛凛,秋旻足排荡。上喜忧顾宽,趣行开玉帐。捐金示优宠,谕赐烦上相。惟公最得士,离别俱惘惘。荐绅纷祖饯,直欲倾家酿。赋诗写胸臆,一一成技痒。家声与国事,负荷有余量。边头十万兵,公临如挟纩。吾闻胡运穷,君酋欲争长。不戢将自焚,前辙有狂炀。当为不可胜,有和谨毋倡。千载羊叔子,制敌恢天网。行将友斯人,山川固无恙。备成抚机动,应烦护诸将。功高归未晚,会见登弼亮。他时名父子,继踵凌烟像。
咏荔枝 其一。明代。区怀年。芒种家家听子规,邀欢何处柳塘西。香风十里嘘长夏,万簇红云酿火齐。
宣州李漕园亭三首 其一 控鳌亭。宋代。史浩。平生谢宣城,作意澄江练。不知烟霞间,有此巨鳌抃。三山没泱漭,几岁舞鳅鳝。邂逅钓竿手,一掣金背见。控之朝玉京,飞腾绝星汉。控之游绛阙,蓬莱压诸彦。伟我亭中人,风雷有奇变。何必紫绮裘,日诵黄庭卷。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陆襄。宋代。林同。忧居五十载,陆子最堪悲。恽独非人子,而云有既时。
酬海藏主纸扇歌。宋代。张宪。海一沤,气骨有似生骅骝。凡缰俗络羁不得,西望八骏瑶池游。终焉不遂志,屏弃妻子,祝发为比丘。遨游名山川,脚趼不肯休。誓绝俗士交,有语常不酬。西来贻我白纸扇,潇洒不画三湘秋。双石相对峙,不压长江流;上有秀发翁,踞坐披羊裘;手垂独茧丝,下挂直铁钩,其意不在鳝与鳅;凉风从西来,短发吹飕飕。故人位九五,驾六龙,垂冕旒。谏议亦好官,视若囹圄囚。作书骂丞相,傲气淩公侯。天星彻夜闹,帝座疑有忧。胡为太史公,仰观劳心眸。偶然共卧伸一足,误压天子腹,奚足尤!飘然纳爵去,天子不可留。清滩七里水如玉,上缚草庐下舣舟。有时耕白云,鞭青牛,何庸图像南宫楼。我今把钓钓台去,海沤此意知我否?海沤此意知我否?
次韵枢言龙图得请洞霄之作。唐代。朱长文。平生气节薄青云,不任机心只任真。金为散多虚越橐,衣从洗净远京尘。吟随猿鹤沧洲晚,醉赏莺花茂苑春。仰止高贤同里闬,扫门羞未效前人。
题军山徐秀才居。宋代。曾致尧。买断军峰不计钱,屋前屋后水潺潺。青春花发帘帷外,白日云浮栋宇间。金鼎欲成红气溢,玉芝初种紫苗悭。未知桃熟先生醉,鹤驭何人得往还。
明君词。两汉。王褒。阑殿辞新宠,椒心馀故情。鸿飞渐南陆,马首倦西征。寄书参汉使,衔涕望秦城。唯馀马上曲,犹作出关声。
金塔山居杂咏二十首 其十。明代。释函可。山南父老扣柴扃,世利谁云远翠屏。一斛细粮钱一串,请僧为转法华经。
岁暮述志二首 其二。明代。黄省曾。扬雄草玄闭环堵,夜夜青藜徒自苦。荒径三条翳草莱,仙经一帙披龙虎。綵绶浮云昔巳看,黄金北斗何须数。世务纷纷不可干,寸心独抱羲黄古。
拟作内词 其二。明代。袁宏道。宜春苑里日初斜,三百妖童校丽华。韎韐戎衣朱鬣马,不知若个是官家。
北海宋使君人贺。明代。戚继光。少负青云志,同鸣白玉珂。建旄天著象,持宪海无波。尊对千峰启,人怜万里过。离筵漫惆怅,春向使君多。
缘识。宋代。宋太宗。归信妙法要精专,极目烟霄路不偏。日月明通三界眼,云梯上有十洲仙。慈悲愿力弥何远,烦恼能除道最坚。救苦观音名利益,经文曾与世间传。
和李商隐赋红梅。宋代。王洋。梅蕊年年破腊时,玉花飞舞集鸾池。独将艳色添真色,任尔冰肌映雪肌。带恨不妨红作泪,洗妆终见白凝脂。可怜渠有风流句,只作歌词不作诗。
避暑郝园赠主人谦亨 其二。明代。祁衍曾。万里同归日,淹流有棣花。风云双鬓短,岁月一樽斜。大石通清溜,浮城落晚霞。主人不厌客,吾意欲移家。
秋暑二首。宋代。杨万里。追凉能到竹溪无,隔水斜阳未肯脯。剩暑不蒙蕉扇扇,细云聊债月梳梳。
郊外。清代。孙元衡。出门尘事少,原野自逍遥。鱼跃池还静,莺啼花更娇。短章惟诵酒,长啸可迎潮。最爱茄冬树,标青上碧霄。
长思仙 赠小张仙。金朝。马钰。小张仙。小张仙。款款搜寻汞与铅。先须缚马猿。气绵绵。气绵绵。龙虎相交玉蕊鲜。金丹一粒圆。
菩萨蛮·渚莲红乱风翻雨。宋代。张孝祥。渚莲红乱风翻雨。雨翻风乱红莲渚。深处宿幽禽。禽幽宿处深。淡妆秋水鉴。鉴水秋妆淡。明月思人情。情人思月明。
颂古九十八首。宋代。释印肃。百亿化身唯佛知,含生经劫转沉迷。空花水月分三界,一念归元也太奇。
取清苦廉正为韵课四古风呈漕使苏叔子。宋代。曾丰。吾事宁天左,吾道勿小径。穷通委自然,所以为孔孟。本期二百年,公传得其正。肯与世颉颃,岂至今蹭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