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子由

嘲子由朗读

《嘲子由》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堆起几盏尘土的灯盏,
攻击它们就像攻击木虫一样。
谁知道圣人的意愿,
不在古书中。
曲调已经演奏完毕,琴弦仍然在颤动,
器物完成了,机械却显得空洞。
多么巧妙的技艺,
使得桓公在堂下嘲笑。

诗意:
《嘲子由》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苏轼对于功利主义观念的嘲讽和对于真正的智慧的赞叹。诗中以堆起几盏尘土的灯盏为比喻,暗示了那些埋头于琐事、追逐功名利禄的人。这些人像攻击木虫一样攻击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却忽略了真正的智慧和价值所在。

诗中提到"谁知圣人意,不在古书中",表明真正的智慧和理解并不仅仅通过书本知识可以获得,而是需要通过深思熟虑和超越传统观念的思考。

在后面的几句中,苏轼通过"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人们追求功利的结果往往是空虚的,即使达到了目标,也可能会发现内心的追求并未得到满足。

最后两句"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表现了苏轼对于那些陷入功利追逐中的人的嘲讽。他称他们为"斫轮手",暗示他们只是机械地追求结果,缺乏真正的智慧和灵性。而桓公在堂下的笑声则是对这种追逐的嘲笑和讽刺。

赏析:
《嘲子由》以苏轼独特的诗词才华,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在功利追逐中忽略了真正智慧的主题。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味丰富,通过对琐事和功名的反思,呼唤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智慧和价值。整首诗以嘲讽的口吻揭示了作者对于功利主义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展示了苏轼对于真正的智慧和灵性的赞叹。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和形象描写,表达了苏轼对于人们追逐功名利禄的嘲讽和对于真正智慧的赞叹。它引发了人们对于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深思,展示了苏轼在宋代文学中独特的才华和思想深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有命从他薄,无才倚佛怜,听小娃亲切,私语曲屏边。

乍闲情,教掠鬓,更密意,试凭肩。好减却、绣工夫,同理十三弦。

()

记寒宵携手,一篱新月,三径微霜。臂绡乍惜殷红减,平生意,百劫难忘。

为我飘蓬,由他飞絮,恶风吹堕何方。燕台尺素,犹自祝胜常。

()

十年才一觉,东华梦、依旧五云高。忆雉尾春移,催吟芍药,魑头晚直,待赐樱桃。

天颜近,帐前兮玉弝,鞍侧委珠袍。罢猎归来,远山当镜,承恩捧出,叠雪挥毫。

()

齐桓正不谲,鲍叔荐士公。一言为知己,任用即听从。

射钩置弗问,大度何冲冲。夷吾竭才力,五霸论称雄。

()

五朵青莲簇翠鬟,峨峨一朵涌中间。近来若个宗风彻,至此方知佛日闲。

采菊梵仙归洞去,踏花狮子自空还。法身宝塔门门现,毕竟游人未到山。

()

久别几于消息断,重逢犹记道途閒。两山相忆秋同老,一夜刚随雨到山。

故旧何人堪共话,林峦有主暂投閒。乱流落叶声兼下,听彻寒扉不上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