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

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朗读

诗词:《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六花薝卜林间佛,
九节菖蒲石上仙。
何似东坡铁拄杖,
一时惊散野狐禅。

中文译文:

在常州太平寺法华院的薝卜亭醉酒题字

亭中有六朵薝卜花,似佛陀在林间盛开;
石上有九节菖蒲,犹如仙人栖息其上。
它们与东坡手中的铁拄杖相比,又有何等的神采,
一时间令野狐禅者们惊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太平寺法华院醉酒时所题的,通过描绘薝卜亭中的景物,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文之美的感悟。

首先,苏轼以六朵薝卜花比喻林间佛陀,凸显了花朵的美丽和纯洁,暗示佛法的精神境界。薝卜花是一种香花,常常被用来作为佛教寺庙供奉的花卉,因此它们被比喻为佛陀。这种比喻表达了苏轼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佛陀境界的赞美。

接着,诗中出现了九节菖蒲石,将菖蒲与仙人联系在一起。菖蒲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叶子呈现节段状,而这里的菖蒲有九个节段,象征着上九天的仙人。苏轼通过把菖蒲与仙人联系在一起,将自然景物与神话传说相结合,突显了仙境般的美丽和神秘感。

最后,苏轼提到了自己手中的铁拄杖,与薝卜花和菖蒲形成对比。东坡是苏轼的字,他以自己的铁拄杖与薝卜花和菖蒲相比,表达了自己在文学创作和思想境界上的追求。铁拄杖象征着他坚定的意志和执着的精神,而薝卜花和菖蒲则象征着纯粹和高尚的境界。通过这种对比,苏轼表达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自省和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景物的对比和象征意义的运用,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美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中融入了对佛教文化和仙境传说的借喻,使整首诗增添了一层神秘和超脱的意味。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感悟和巧妙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他对生活、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玄冬用事秃千林,蓓蕾凌寒瘦不禁。
已唤苍头篘腊脚,未逢玉颊吐春心。
客居避俗遨游少,老境看花感慨深。

()

王母仙桃,亲曾醉、九重春色。谁信道、鹿衔花去,浪翻鳌阙。眉锁娇娥山宛转,髻梳堕马云欹侧。恨风沙、吹透汉宫衣,余香歇。
霓裳散,庭花灭。昭阳燕,应难说。想春深铜雀,梦残啼血。空有琵琶传出塞,更无环佩鸣归月。又争知、有客夜悲歌,壶敲缺。

()
槐市任花黄,赓歌且闢场。
醒心流水曲,警耳白云章。
冷竹枝枝翠,芳兰叶叶香。
满前皆俊彦,何但有三康。
()
乡国鸡头卖早秋,绿荷红缕最风流。
建安城里西风冷,白枣堆盘看却愁。
()

短短钗银压鬓鸦,围腰群捉木绵花。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

()
穷荒未信子年欺,自笑山林老一枝。
海上尝思龟壳卷,天涯欲化鸟工窥。
丹青阎令如曾到,风俗张骞旧独知。
公喜著书尤博雅,山经暇日补残遗。
()

深深一点红光小。薄缕微烟袅。锦屏斜背汉宫中。曾照阿娇金屋、泪痕浓。

朦胧穗落轻烟散。顾影浑无伴。怅然一夜漫凝思。恰似去年秋夜、雨窗时。

()

渺渺苍波接远天,曦晖晴到戍台前。风中一角龙旗舞,似向人间说旧年。

()
昼漏新来一倍长。
众宾沾醉尚传觞。
浓云遮日惜红妆。
应是主人归凤沼,为传芳讯到黄堂。
()

风伯困吾舟,悠悠行复止。离京两踰旬,今辰过分水。

源泉一派来,河流看瀰瀰。牵挽不劳人,棹歌声四起。

()

镂楣消落濯春雨,苍翠无言空断崖。草碧未能忘帝女,

燕轻犹自识宫钗。江山只有愁容在,剑珮应和愧色埋。

()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

龙孙头角奋春雷,蓦径穿林破绿苔。已放琅玕摩碧汉,聊从玉版荐金罍。

煮泉清入诗脾健,喷饭香传笑口开。清味不妨频作供,万竿烟雨为栽培。

()

白社孤楼引望频,于今学士掌丝纶。洞云尚带宫袍色,峰日犹悬馆阁春。

鹤驭飙轮仙客迥,銮坡天阙帝臣亲。江南处处多芳树,得似甘棠覆缙绅。

()

金马旧游三学士,玉麟交政两诸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