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朗读

这首诗是苏轼的《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
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
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
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
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梁、罗,迟、适小名)。
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与子由分别后,又一次相聚在端午节的情景。诗中描述了苏轼匹马前来参加佳节,孩子们对他的到来感到高兴,准备了典衣和鸡黍来款待他。苏轼怀念家乡的水饼,同时也对楚国的困苦感同身受。他打算喝醉并畅谈西川的事情,不再顾及自己的官职身份,而是愿意与那些醉心于酒色的人为伍。苏轼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前往古刹拜访禅宗祖师,与他们进行高谈阔论,甚至拿梁、罗、迟、适等小名来测试他们的诗律造诣。最后,苏轼回来后调侃着说笑,以此安慰自己内心的不满。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端午节的场景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家乡、亲情和诗文的热爱。诗中表现出苏轼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依恋,尤其是对端午节的寄托和思念。他用纤细的笔触,将自己的思念之情与儿童的喜悦、家乡的怀念以及对楚国境况的愤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诗人独特的感悟和表达方式展示出来。

此外,诗中也显露了苏轼对官场生涯的不满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他愿意放下身份与那些糟曲困熏的人一起畅饮畅谈,体现了他对自由和真实人性的追求。而他带着三个孩子前往古刹访禅祖的情节,则表现了他对思想、文化和艺术的追求,并欣赏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

整首诗以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在忧伤与欢乐之间的复杂情感,展示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洞察力。这首诗深入浅出地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人的思维和情感世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远游冒艰阻,深入劳存谕。春去辞国门,秋还在边戍。

轩车行未返,节序催难驻。陌上悲转蓬,园中想芳树。

()

青山行处近,白社到来稀。城化途犹是,台倾殿已非。

香泉流壑冷,花雨入林微。何事乌栖尽,僧船载月归。

()

峰峦夹岸青,野色苍苍暮。缘溪曲曲行,时与白云遇。

芦荻覆荒滩,茸茸花满路。斜阳乱溪波,白石粼粼露。

()
重楼高耸丹霄外,深夜声摩碧落中。
神通无量鸿音远,永镇名山有显功。
()

嘉皇三十载,薄海飞长鲸。波涛蹴宇宙,势欲东南倾。

定远起列校,巍然任彭黥。鸣枭树大纛,束马悬高旌。

()

南海黄茅瘴,不死成和尚。

()

桂堂倾圮藕池枯,旧径新移路转迂。射圃春风谁走马,歌台夜月自啼乌。

看花尚有閒人到,索酒今无醉客呼。多少侯家尽消废,如何来此独踟蹰。

()
云气拥松楸,佳城生意幽。
扫残黄叶路,奠遍绿新篘。
想像音容在,瞻衣涕泗流。
东迁祷灵墓,端为护行舟。
()

自昔洪都地望雄,剑光直与斗牛能。
角声悲壮秋风里,旗影横斜晚照中。
帘幕万家观小队,弓刀千骑拥元戎。

()

学省非簿领,卧痾常闭关。雨馀楼阁静,风晚鸟乌还。

赏逐四时改,心安一味閒。古人虽已往,不废仰高山。

()

月色花香掌上看,分明春事满阑干。凭谁说与林和靖,雪树枝头雪未乾。

()
得句胜於得好官,平生事业蠹鱼间。
近来世味尤如蜡,唯有吟诗不奈閒。
()

三江路千里,五湖天一涯。何如集贤第,中有平津池。

池胜主见觉,景新人未知。竹森翠琅玕,水深洞琉璃。

()

书牍三千奏上方,酣歌铜马昔年狂。露桃笑进金盘湿,明水看斟宝鼎香。

芝火夜深朝太乙,华旗秋早猎长杨。龙髯一与乌号堕,何处天涯望建章。

()
小令尊前见玉箫
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
唱罢归来酒未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