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孙莘老见赠时莘老移庐州因以别之

次韵孙莘老见赠时莘老移庐州因以别之朗读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题目是《次韵孙莘老见赠时莘老移庐州因以别之》。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炉锤一手赋形殊,
造物无心敢忘渠。
我本疏顽固当尔,
子犹沦落况其余。
龚黄侧畔难言政,
罗赵前头且眩书。
惟有阳关一杯酒,
殷勤重唱赠离居。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孙莘老的回赠之作。诗人通过自述和对孙莘老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深思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自身性格特点的描述,也有对孙莘老的景仰与敬佩,以及对离别时刻的祝福和送别之情。

赏析:
首句"炉锤一手赋形殊"描述了诗人的才思之独特,将炉锤的锻打工艺比喻为诗人创作的过程,强调了其独具一格的创作风貌。接着,"造物无心敢忘渠"表达了诗人的创作态度,他认为造物主宇宙间万物的创造并没有特定的目的,因此他在创作中也敢于忘却世俗的眼光和评判。

下文中,诗人坦言自己"疏顽固当",即自己的性格粗疏固执,与孙莘老相比,更加显得沉闷拘谨。而孙莘老则更为开放和多才多艺,诗人自叹不如,感到自己的境遇比他更加不济。

接下来的两句中,"龚黄侧畔难言政"指的是诗人难以言说政治之事,而"罗赵前头且眩书"则是指政治权谋纷杂,使人眩晕。这两句中的政治暗示,可能是苏轼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感叹和不满。

最后两句,"惟有阳关一杯酒,殷勤重唱赠离居"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祝福和送别之情。阳关一杯酒象征着朋友之间的情谊和深情厚意,而"重唱赠离居"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孙莘老离开庐州、告别时刻的重视和祝福。

整首诗词以自述和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性格的反思、对友人的赞美以及对离别的感慨。同时,通过对政治和世事的隐晦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的看法。这首诗词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融入了社会时代的意蕴,是苏轼多才多艺、才情出众的写作风格的典型体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本作一行书。
殷勤道相忆。
一行复一行。

()

花开有底急,迫此岁律残。
捷报春信来,不知冰雪寒。

()

祥光曾射斗牛墟,想见当年吉庆符。天遣麒麟来玉户,史占昴宿下云衢。

扬鞭禁省声华籍,拥旆侯籓治状殊。妙世文章燕大手,致君才业鲁真儒。

()
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
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
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
()
年年当此际,酒病掩柴扉。
早是人多感,那堪春又归。
花残蝴蝶乱,昼永子规啼。
安得如前日,和风初扇微。
()
老来无复事狂游,倚杖看花动客愁。
病骨却寒春不管,柳棉风裹木棉裘。
()
老子年来百事慵,不妨诗课尚能供。
残花已觉胭脂淡,煮酒初尝琥珀浓。
羸病不堪连日雨,孤愁偏怯五更钟。
旧交只有乌藤在,且伴禅床莫化龙。
()

绚彩烟花,穿云梦羽,俊盟但结芝兰圃。更凭飞信劝芳卮,月华千里深深护。

槐穴容栖,桃源共渡,东风迢递关山路。梅苞点点正萌茸,明朝应是香无数。

()

临安城郭枕江隈,碧浪青山满眼来。夹岸笙歌缘水画,倚空楼阁拂云开。

西泠暮雨烟花冷,南渡春风石马哀。儿女英雄总消歇,好传乌榜共余杯。

()

奉劝十八公,莫入明光宫。藉尔毬端露,助我屩底风。

粉它粉,总弗近,总总松毛粪松本,松子松花香愈猛。

()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