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朗读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
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

中文译文:
筹备的青苔肉,烤制的青蒲鱼,烂熟的蒸鹅和鸭子盛在瓠壶中。
煮豆做成乳脂酥,用高温熬制的油烛倒满蜜酒,贫穷之家初次拥有了这些美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食物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同时也包含了对贫寒之家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苏轼描绘了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如青苔肉、青蒲鱼、蒸鹅和鸭子,以及由豆子熬制而成的乳脂酥。这些美食的烹饪和享用过程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展现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然而,在享受这些美食的同时,作者也意识到了贫穷之家的艰辛。通过描述贫家最初没有这些美食的状态,苏轼表达了对穷人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思考。他认为,贫寒之家也能创造出各种巧妙的办法,将一些简单的食材制作成美味的佳肴,这是贫穷人民的聪明才智。

接下来,苏轼提到自己对诗书的热爱,将其比喻为曲蘖(曲蘖是指植物的枝条弯曲生长)。他通过诗书的积累和沉淀,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谋略、有才华的人,达到士人的地位。

然而,苏轼也意识到,仅凭文学造诣是无法长久地得到认可和尊重的。他用脱下官帽、放下文学身份,回归农耕生活的扶犁叟来对比。他认为,与其追求虚名和身份,不如像蜜酒一样温暖和纯净,不论在寒冷的冬天还是酷热的夏天都能给人带来快乐。

最后,苏轼表达了对自己作诗的疑虑,认为自己的诗作缺乏独特的味道。他对这三篇诗抱有喜爱之情,但也感叹自己的诗作无法与历史上的杰作相媲美。他希望能够有更多像王郎子这样的才子与他共同切磋文学,共同进步。

整首诗通过描述美食和对贫穷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苏轼对文学创作和个人成就的思考。他虽然追求诗书和官职的地位,但也认识到真正的快乐和价值在于纯净和温暖的生活,以及与有才华的人共同交流和进步。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贫穷人民的同情和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二月八日天晴晻,故人特地停舟舰。相约菩提树下行,吁嗟霜雪枝条斩。

千秋古迹罕复存,石幢宝历犹唐錾。南公为我开一轴,先朝赐物珍如琰。

()

溪行欲尽竹不已,苍雪纷纷化流水。

船尾甫出碧玉湾,船头不见白云起。

()
天上佳上云缕衣,暗传春恨入新诗。
楼头玉笛关情绪,不念残香结子时。
()

琴心永托伴閒居,远别犹勤一纸书。弹指转缘伤浅促,文君无望诔相如。

()
子孝亲兮弟敬哥,吁嗟分拆听搬唉。
囊中财物他嫌少,祖上田园你要多。
夫妇眼前虽快乐,儿孙日后恐消磨。
何如孝弟亲乡党,子孝亲兮弟敬哥。
()
一春湖上看花枝,看到青青杏子肥。
家在江南身在浙,年年生日未曾归。
()

父子而善书,自羲献而始也。寥寥千载,固已莫之拟也。

至于我朝,有楚国之芈也。不陨其名,虽未济厥美也。

()
别驾来时,灯火荧煌无数。
向青琐、隙中偷覰。
元来便是,共采鸾仙侣。
方见了,管须低声说与。
()

晓上台高处,遥看岱岳尊。霞光明日观,云气起天门。

汉刻今何在,唐镵喜尚存。忆曾纵登览,胜事颇能论。

()

华山畿,事可悲,华山之女歌有辞。侬昔见君君有思,君为侬死侬不知。

()

蠛蠓浮天劫竟乘,居然栖爵上觚棱。窥窗玉女云都散,承盖铜仙露尚疑。

此日黄图成故事,何时赤伏佐中兴。运移新室悲文母,望断瀛台泣渭陵。

()

今朝执手难言处,此去倾怀更有谁。

()

清朝有道野无贤,乔木新莺屡见迁。秋色遥连萧寺树,虹光下射米家船。

一壶浮蚁倾杯美,三尺肥鲈入馔鲜。幕府长官才思敏,草书诗句满花笺。

()
万古同山川,八方异风俗。
男儿事弧矢,心目快一瞩,结交必名胜,旷怀无狭促。
昂昂千丈松,朗朗百间屋。
彼富自钟鼎,我贫甘芋菽。
()

老踪沧海珠,道价压千古。暮年还东吴,岂不以亲故。

世衰道陵夷,学者例顽鲁。处处如尘沙,纷然不容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