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朗读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是苏轼的一首诗,描绘了他在澄迈驿(位于海南岛)的所见所感。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倦客愁闻归路遥,
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
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
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
青山一发是中原。

中文译文:

疲倦的旅客忧心忡忡地听到归家的路途漫长,
明亮的眼睛俯瞰着飞阁和延绵的长桥。
贪心地凝望着白鹭横卧在秋色的水湾上,
却没留意到青翠的林木已经被夜潮所吞没。

余生渴望在海南村庄安享晚年,
天帝派遣巫山的神仙来招呼我的灵魂。
迢迢蓝天低垂,鹘鸟不见踪影,
青山一片展开,正是中原的风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澄迈驿的所见所感,表现出他对归途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旅客疲倦和路途遥远的愁苦之情,以及他俯视飞阁和长桥的景象,抒发了旅途中的孤寂和对家的思念。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苏轼贪看白鹭横卧在秋色浦湾的情景,然而他并未留意到青林已被晚潮所淹没。这一描写既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也隐含了岁月易逝、时光流转的意境。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余生的向往,希望在海南村庄过上宁静的晚年。他提到天帝派遣巫山的神仙来招他的灵魂,暗示了他对仙境般生活的向往和对超凡世俗的渴望。

最后两句以杳杳天低、鹘鸟不见踪影,青山一片展开的形象描绘了遥远的天空和浩渺的山脉,表现了苏轼内心追求自由、追寻理想的情感。同时,通过青山一片展开,他意味着中原的风貌,表达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和对中原文化的向往。

整首诗抒发了苏轼旅途中的孤寂和对归途的思念,描绘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家乡和中原文化的深深眷恋。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中透露出充满哲理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示了苏轼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倦客愁闻归路遥,
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
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
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
青山一发是中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写的作品,表达了他旅居澄迈驿时的感受和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诗的前两句写道,疲倦的旅客听到返乡的路途遥远,他眼明心亮地俯视着高飞的阁楼和延绵的长桥。这里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了旅途中孤独和思念家乡的心情。

接着的两句描述了苏轼贪看白鹭横卧在秋色的浦湾上,却没有留意到青林已经被夜潮所淹没。这里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余生的愿望,他希望在海南村庄安享晚年。他说天帝派遣巫山的仙人来招呼他的灵魂,暗示了对超凡生活和追求理想的向往。

最后两句描述了遥远的天空和广阔的青山,将苏轼的思绪引向中原。他说杳杳天低,鹘鸟不见踪影,而青山展开的一片,正是中原的风貌。这里表达了他对中原故土的思念和对中原文化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示了苏轼对归途的思念、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和故土的向往。同时,诗中透露出对人生意义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室如悬磬众推贤。蓍草占来命尚邅。
不耐扊扅愁妇室,且歌欸乃上渔船。
杀青聊卒檀溪业,破白难耕好畴田。

()
雨叶不自持,风花故入衣。
飞花已无定,忍著恶风吹。
()

黄坑黄笋旧知名,惜我来时笋未生。我是主人兼看竹,绿濛濛地一兜行。

()

芙蓉仙掌座中低,后土宵光手可齐。阁道蹴云衣有瓣,蜀天漏雨石无泥。

岐山过马应闻凤,陈宝停辀莫信鸡。扬我大邦文物盛,题诗应近草堂西。

()

朱轓今素幔,归路乃长迷。露菊荒三径,春棠叠五溪。

新丘悲寓马,陈迹记谈犀。泪迸无乾袖,重云入望低。

()

调得新声好自弹,雪车冰柱逼人寒。薇垣有客能相和,一曲空传下里难。

()
孰不为邦,孰守其乡。
如被锦衣,昼行辉煌。
侯曰上恩,曷敢弭忘。
何以报之,俾民向方。
()
翠窦连空跂可攀,飞仙时下五云端。
公车不暇频游此,今日才来可谓难。
()
马前双臂海东青,擒得哀鸿不忍听。
我欲南归无羽翼,问渠何事度龙庭。
()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
一枕华胥梦不成。
碧筒香润玉醪倾。
日长花影过池亭。
雪藕臂寒鹦较怯,采菱歌发鹭频惊。
()
径转危峰逼,遍令两眼明。
凉风吹咏思,幽竹送寒声。
砧响家家急,溪阴寸寸生。
含情不得语,拂石记闲名。
()

登台纵目望罗浮,台下飞来二鹤楼。君自解囊邀我醉,踏歌归去卧丹丘。

()

恭己时存养,敬以充四端。
唯狂能克念,作圣抑何难。

()

独鹤前山归,从容步浅渚。望远时一鸣,临流刷毛羽。

()

此去长江非浪游,两行别泪不胜秋。寄将三尺竹如意,为我严滩敲石头。

()

金华仙人玉局翁,清都台观五云东。十年丧乱残碑在,前代风流二老同。

海藏出云龙起蛰,松坛过雨鹤盘空。伤心落日沧江上,万叠青峰照蕊宫。

()

月出东山之上。长忆御街人唱。恨我不能琴。有琴心。
徙倚秋波平莹。渐久玉肌清冷。待更下阑干。起来看。

()
院落晓风酸。
春入西园。
芳英吹破玉阑干。
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
()
莫将管见谤苍苍,井底蛙牛逞巨江。
乾坤大地一只眼,用来还似一毫芒。
()
了了智空,闲闲色融。
髑髅常干世界,鼻孔摩触家风。
湛湛河源翡翠碧,团团海日珊瑚红。
()
不逐春风去,仍当夏日长。
一双还一只,能白或能黄。
恋恋不自已,翩翩空复狂。
计功归实用,终日愧蜂房。
()
太霄帝君神霄府,一日玺书行海寓。
筑宫奔走谁敢後,万牛挽材山作础。
步虚夜半落云间,玉磬漻漻鸾鹤舞。
帝师丞相领使名,侍晨校籍纷如雨。
()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

六龙骧首晓駸駸,七圣陪轩集颍阴。千丈松萝交翠幕,

一丘山水当鸣琴。青鸟白云王母使,垂藤断葛野人心。

()

为忆龙门笑语亲,长安长日望车尘。仙踪尽著黄金马,相国应推美玉人。

砖冷万花閒赋署,路垂千柳系行津。何须尚著东山屐,丝竹丛中度一春。

()

白马千年系庙门,炉烟浮动衮龙昏。
阖棺谩说荣枯定,青骨犹当履至尊。

()

西郭先生开草堂,南州高士载壶觞。春回群木秀而野,乐任主人情未央。

蚕月雨晴方播种,麦秋风起正条桑。相过半是悬车客,更觉田园兴味长。

()

葭茁迎春早,山芮得地高。
堪书同细带,入咏似青袍。
弱力绵绵葛,微香蓼蓼莪。

()
风落虚檐燕子声,屋头屋尾菜花明。
炉熏燕坐参消息,理本无亏莫望盈。
()

宝坐既兴,凤舆戒行。奏解严办,归燕邃清。问安寿慈,奉赍宗祊。

弥千万年,内助圣明。

()

春风吹乱散,窗影晦还明。弄月潮难定,压眉诗易成。

柔堪盈一握,幻若梦三生。莫更为人聚,零零作雨声。

()
江上青山无数。
绿阴深处。
夕阳犹在系扁舟,为佳景、留人住。
已办一蓑归去。
()

山林是处有依栖,及此秋晴唤妇归。随分谋生何厌拙,莫因饮啄傍人飞。

()

不学乘桴游,却为鞭石计。凭虚招米颠,花浪沾清袂。

()

莫谓仙源近,舟回路几重。他山苦相蔽,不见大王峰。

()
风前柳欲千尺,雨后梅才一斑。
邂逅纷纷桃李,飘零在在溪山。
()

石上一杯清泠水,传是若冰小洞天。借渠茗器登山去,春雪正与梅争妍。

()

林涧年来免愧惭,一瓢双屐径三三。幽怀自觉閒中剧,世态都从拙处谙。

花柳一春应共醉,阴晴明日不须谈。问君何事伤春早,可是稽康七不堪。

()
孙子传世世,木石穷年年。
太行亦可移,沧海终欲填。
入圣谅非难,惧君心不怪。
()
惊人新句叹无前,故态疏狂似少年。
便写锦囊三百首,为君披咏步凉天。
()
露坐看沟月,飘然风度荷。
珠跳散作点,金涌合成波。
老失芳岁易,静知良夜多。
陵秋久不寐,吾乐岂弦歌。
()

老去无心作好春,晓来风雨故欺人。从教发白桃花笑,不管帘垂燕子嗔。

()

长溪如虎踞,卜宅自何年。水影通帘幕,云光照简编。

晚凉开竹径,春暖种芝田。何日寻幽隐,清谈煮石泉。

()

田家无所有,晚食遂为常。菜剪三秋绿,飧炊百日黄。

胡麻山麨样,楚豆野麋方。始暴松皮脯,新添杜若浆。

()
生涯千顷水云宽,舒卷乾坤一钓竿。
梦里偶然伸双脚,渠知天子是何官。
()

华堂不洎千钟养,荒垄空遗四尺封。愁绝狐狸潭畔路,不知更扫几番松。

()

即赴东流也鬼雄,如丝九鼎一孤忠。书生胸有万兵甲,鼠视秦王气似虹。

()

霸业繁华事已空,江山如旧画图中。仙城日月留秦照,珠海云霞忆汉风。

渔艇棹歌归柳绿,野田烟景葬桃红。美人千古香魂在,粉腻随花出渚东。

()

忆得甲辰重九日,宣和遗恨几番秋。
蒋陵依旧西风在,一度黄花一度愁。

()

洞里幽泉澈底清,流澌总在石中行。潺潺不泻人间去,尽日閒吟世外声。

()

高社似东林,修行岁月深。
讲多删旧抄,斋早唤幽禽。
上国名流重,诸方学者寻。

()

惟王建国,设官分职。进贤兴功,取诸易直。除其不蠲,无敢反侧。

以德诏爵,允臻其极。

()
白鹤山头留几时,白鹤池畔歌来迟。
浮邱伯去无消息,老眼而今傥见之。
()
秋树婆娑风露凉,老蟾落子种虚堂。
胚浑天地中央色,漏泄神仙上界香。
贫里忽惊添粟满,老来不动买花狂。
带愁莫上黄楼去,归隐淮山兴味长。
()

新树低如帐,小台平似掌。六尺白藤床,一茎青竹杖。

风飘竹皮落,苔印鹤迹上。幽境与谁同,闲人自来往。

()

韩陵石一片,以下皆驴鸣。白堕引群豕,青尊对老兵。

文人无不可,太上贵忘情。戏作野雩逐,胸中块垒平。

()
英雄转眼逐东流,百战工夫土一坏。
荞麦茫茫花似雪,牧童吹笛上高丘。
()
饮冷寒中不自知,故应病骨易尪羸。
老人素懒何妨病,太守兼容得自私。
雨汗欺风元自湿,火云挟日故行迟。
江楼清绝真孤负,正是斋居禁酒时。
()
巫山一何高,片片朝云飞。
灵雨满旗神女去,夜月吹笙神女归。
()
徐稚前风在,何劳白首归。
书来寄文锦,诗报守寒机。
驽骥难同力,鸾凰任自飞。
前村幽独意,且放酒淋衣。
()
布被藜床醉即休,蛙声聒聒屋檐头。
惊回一枕瀛洲梦,碧树啼鹃血未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