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朗读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是苏轼的诗作,他在宋代创作了这首诗。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

道人劝饮鸡苏水,
童子能煎莺粟汤。
暂借藤庆与瓦枕,
莫教辜负竹风凉。

这首诗的诗意是描述苏轼在归途中经过宜兴,留题在竹西寺的三首诗。诗中描绘了一个道人劝说苏轼饮用鸡苏水(一种有名的美酒),而一个童子则能煎制美味的莺粟汤(一种以鸟和米为主要材料的汤)。苏轼在竹西寺暂时借用了藤庆和瓦枕,藉此享受竹风带来的凉爽。诗的最后,苏轼表达了对竹风的珍惜,不想辜负这美好的景物。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旅途中的一段经历。通过对鸡苏水和莺粟汤的描述,以及对竹风凉爽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美食和自然之美的欣赏。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自然,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同时,诗中的藤庆和瓦枕的借用,也暗示了旅途中短暂的休息和对物质的临时借用,展示了作者在旅途中的随性和豁达。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传递了一种宁静愉悦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寒灰应六律,万卉自春风。堪笑夸毗子,人力夺天工。

玄珠得象罔,忘言意自融。

()
忧听不及远,客梦不暇长。
哀风吊中夜,古叶啼高苍。
幽幽篱下枝,尚缀微薄芳。
严霜将卒至,生意安所望。
()

峡山开辟有,峡路待诸贤。举事谋千古,垂名动万年。

()
远归谁道日辰误,小醉自觉精神豪。
已誓孤褰脱世故,南山斗底诛蓬蒿。
()
闻道秋来过别居,秋风应已入琴书。
草玄正要一区宅。
入蜀何须驷马车。
()
衣冠双日款蓬莱,帘脱琼钩扇不开。
清晓逮惊三殿启,翠华遥自九天来。
晨光稍稍侵黄盖,瑞雾霏霏著禁槐。
千两翟车观礼罢,归时满载德风回。
()

浮云淡秋水,落日横暮山。与子有幽抱,时在山水间。

()

惟王真英雄。忆钱湖饮马,天目飞龙。掌握神州十四,剑光流虹。

凭画槛弯强弓。讶霎时、江潮为东。有勒券金书,还乡锦节,凛冽表孤忠。

()

孤臣祠宇枕江皋,遗恨吞吴与灭曹。寂寞忠魂何处是,江流击石阵云高。

()

内台兼约行台使,南郭相寻负郭翁。行径追随双盖并,草堂洒扫一尊同。

饮中仙侣逢苏晋,坐上嘉宾接孔融。正喜淹留乘暮雨,莫辞颠倒醉秋风。

()

一言子产识然明,白首怜君独抱经。
去马来牛随白日,落花飞絮得浮名。
曳裾五府非良计,发愤三书亦漫成。

()

万点匀红上海棠,小亭无处着春光。
放教晓日滋新彩,要问东君学醉妆。

()

挽我过溪桥,请与春风权摄。推出雪峰千丈,照碧溪春色。
别来三度见梅花,今日共君说。只这溪山十里,剩几多风月。

()

胜侣皆灵运,名僧有道林。行歌穿竹径,醉舞占花阴。

寺好偏宜古,山幽不厌深。春城无限酒,爱向野间斟。

()
地静城荒可当山,士衡瓦屋两三间。
作亭领略吾何暇,留待来贤涉笔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