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寺白莲

东林寺白莲朗读

《东林寺白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林寺北的塘水,清澈见底如青玉。水中生长着洁白的莲花,莲叶有三百根。在白日的照耀下,莲花绽放出光彩,清风散发着芬芳馨香。香气如同银囊破裂,露珠如同玉盘倾泻。我眼中逐渐洗去尘垢,看到了这美丽的仙莲花。我才明白,红莲花虽有名声,却只是虚幻而不真实的清净之物。夏天的花萼还未凋谢,秋天的花房已经结出果实。深夜中,众僧已经入眠,我独自起身,在池塘边漫步。我想采摘一朵莲花,寄送到遥远的长安城。但我担心离开这片山林,这样美好的莲花在人间无法生长。

诗意:
《东林寺白莲》以描绘东林寺的白莲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清净和美丽之物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纷扰的疏离之情。诗中通过对莲花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纯洁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人间繁华和名利的冷眼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写了东林寺的白莲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纯洁和美丽事物的追求。他用清澈见底的青色水面、洁白的莲花和散发芬芳的清风,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中的莲花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它代表了纯洁和超脱世俗的境界。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名利和繁华的冷眼态度。他意识到红莲花虽然名声显赫,但缺乏真正的清净,只是一种虚幻的美好。作者希望将一朵莲花寄送到长安城,但他又担心莲花离开了山林,无法在纷扰的尘世中生长和绽放。

整首诗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纯洁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尘世纷扰的疏离之情。它反映了唐代文人士人生观的一面,追求于纷繁世事之外的清净与超脱,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冷静观察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

猜你喜欢

玛瑙坡前树,春来亦著华。
雨晴烟乍敛,浓艳斗朝霞。
()

谷帘酿酒极清美,风味大似主人翁。我有一尊正倾写,却思烟雨庾楼中。

()

折柳都门晓,江头送远行。鸟催离兴急,风正去帆轻。

芳草雨中绿,岷山天外青。不堪回首处,肠断鹧鸪声。

()
三月牡丹方盛开,鼓声多处是亭台。
车中游女自笑语,楼下看人闲往来。
积翠波光摇帐幄,上阳花气扑樽罍。
西都风气所宜者,草木空妖谁复哀。
()

雾卷复烟披,嘈嘈话许时。大都寻故侣,莫是拣高枝。

半岭云千态,疏林月一规。夜寒风袅袅,归梦在天池。

()
兰亭墨妙总非真,石鼓遗文字亦湮。
更有断崖刊诅楚,辽哉千载笑亡秦。
()
世人竞写襄阳字,政似云师太白诗。
才匪若人宁躐等,自颠自醉只成痴。
()

长遇豪家不敢过,此身谁与取高科。故园久绝书来后,

南国空看雁去多。中夜永怀听叠漏,先秋归梦涉层波。

()

蓦地秋来,啼螀四面围灯起。一床如寄。葬向虫声里。

夜静更阑,渐近阶前砌。秋滋味。月斜风细。枕畔分明记。

()

团团初贴水,苒苒渐盈塘。微动知鱼戏,斜披见鹭藏。

幅裁巾学制,筒泛酒移香。折得同青盖,贻君障夕阳。

()

出郭无多路,惊看战垒高。秋原断烟火,破屋长蓬蒿。

党恶曾鸣镝,同仇更带刀。负嵎氛尚炽,扫荡仗戎韬。

()
郊郭山林有美处,皆为释子所栖托。
高闲不与时俗侵,寂静岂唯鱼鸟乐。
朝望平田插稻苗,暮看西村收雨脚。
()
暑别齐纨知有日,秋生蕲竹果如期。
月明半夜似相觅,角怨五更知为谁。
风露满天河转后,江山千里雁来时。
短檠莫倦亲灯火,又见槐花黄满枝。
()

披襟称快哉,天地雄风来。何以金茎表,吸取露一杯。

()

圣朝思纪律,宪府得中贤。指顾风行地,仪形月丽天。

不仁恒自远,为政复何先。虚室唯生白,闲情却草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