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明代。朱有燉。静坐闲观理自明,是非荣辱岂须争。一身常在闲中过,万事肯于先处行。嫩竹半欹听夜雨,晚云收尽看秋晴。两般清意谁能识,世事交游物外情。
《静坐》是一首明代朱有燉的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静坐闲观理自明,
是非荣辱岂须争。
一身常在闲中过,
万事肯于先处行。
嫩竹半欹听夜雨,
晚云收尽看秋晴。
两般清意谁能识,
世事交游物外情。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静坐中所获得的启示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诗人认为,通过静坐,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清晰明了,能够超脱是非荣辱之争。他常常把自己的时间用在闲适的环境中,对待万事都能够先行处理。诗中描绘了竹林中嫩竹倾听夜雨的景象,以及晚霞收敛、秋天晴朗的美景。这两种不同的景象传达了一种清新的意境,但又表示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这种境界,因为人们常常被纷繁的世事所困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静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内心清明和超脱尘世的追求。在纷繁的世事中,人们往往被争斗、名利所困扰,作者在静坐中体悟到了超越这些琐事的智慧。他认为,通过静坐,人们可以观照自身的内心,认识到世间的是非荣辱并不值得争论。他选择在闲适的环境中度过自己的时光,以宁静的心态去处理万事。诗中的嫩竹和晚霞都是自然景物,象征了宁静和美好,与作者内心的清净相呼应。然而,诗人也意识到,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这种清新的意境,因为他们常常被世事所迷惑,无法超脱物外之情。
这首诗词展现了朱有燉对于静心、超脱尘世的追求,表达了他对宁静、清明和自我修养的向往。它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安宁的哲理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点绛唇·伤感。宋代。周邦彦。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题榴花。唐代。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湘口夜泊,南去零陵十里矣·营水来自营道,。宋代。范成大。我从清湘发源来,直送湘流入营水。故人亭前合江处,暮夜樯竿矗沙尾。却从湘口望湘南,城郭山川恍难纪。万壑千岩诗不偏,惟有苍苔痕屐齿。三年瘴雾亦奇绝,浮世登临如此几?湖南山色夹江来,无复瑶篸插天起。坡陀狠石蹲清涨,澹荡光风浮白芷。骚人魂散若为招,伤心极目春千里。我亦江南转蓬客,白鸟愁烟思故垒。远游虽好不如归,一声鶗鴃花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