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铁笔屠宗哲

赠铁笔屠宗哲朗读

《赠铁笔屠宗哲》是明代张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秦灰已冷文字灭,
峄山火焚石鼓裂。
跨斯肩籀属何人,
汉隶唐分竞殊劣。

若人笔力森积铁,
屋雨漏痕钗股折。
燕京死却茅召之,
四明乃遇屠宗哲。

亭前墨妙声登登,
野客海乡归未能。
预拂悬崖一片石,
要须元结颂中兴。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文字的衰落和对屠宗哲的赞颂,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才华的思考与敬意。

诗词以秦朝的文字灭亡和峄山火焚石鼓裂为开篇,暗示着古代文化的衰落和破坏。接着提到了跨斯肩籀,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四位书法家,他们是屈原、宋玉、左丘明和孔子。这里用汉隶和唐分来形容他们的书法,意味着他们的书法在技艺上相互竞争,但屠宗哲的书法却被认为是最出众的。

下一节诗词描述了一位笔力雄厚的人,将其比喻为铁,但他的屋子却漏雨,笔砚也有瑕疵。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人才和环境的不匹配,强调了屠宗哲的才华和境遇的反差。

接下来,诗词提到了燕京和茅召,分别指代明代的首都北京和官方的文学考试地。明朝时期,茅召是选拔人才的重要场所,而燕京则是文化中心。然而,茅召已经没有了文人的声音,而屠宗哲在四明(指山东的四个名山)却崭露头角,意味着才华应该在适当的环境中得到认可。

最后一节表达了对屠宗哲的赞赏和期待。诗词中提到了墨妙的声音,表明屠宗哲的书法作品令人叹为观止。然而,野客(指屠宗哲)尚未回到他的故乡海上,暗示他还未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归宿。最后两句寄望于屠宗哲能够继续为中兴之事贡献力量,并以此来表达对他的期待和祝福。

整首诗词通过对文字衰落和屠宗哲才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承和人才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对屠宗哲的赞美和期待,以及对他在书法领域继续取得成就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宣

(?—1373)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初名瑄,字藻重,一作藻仲。少负才名,明洪武元年以考礼征,预修《元史》。太祖召至殿廷,擢翰林院编修,常呼为张家小秀才。洪武六年谪徙濠梁,道中卒。...

张宣朗读
()

猜你喜欢

罗川带郭古南州,陵水环城小庾楼。
云淡青林无过雁,雨涵丹荔集鸣鸠。
叨荣铜竹三经夏,劝课农桑屡有秋。
好趁湍流下吴会,章台无柳击归舟。
()

朝回清坐广文毡,病起閒逃苏晋禅。了彻六尘成梦觉,迩来三月已无眠。

()
忆昔三衢看上元,玉虹横贯水精帘。
穷州今夕酸寒杀,老眼看来自不忺。
()

前年执手碧山阿,剩有心期对薜萝。只拟麒麟当日画,不疑鸲鹆去时歌。

平生倡和笺常满,别后封题字未磨。垂老自怜知友尽,几回悲泪洒流波。

()

苍苍仙种自谁栽,一度秋光两度开。
故遣宝花装世界,重教金粟见如来。
香於月下开樽对,意似霜前把菊催。

()

重遇风仙,重增开悟,一心专做痴愚。掀髯势已,且恁嘴庐都。罢了高谈阔论,疏笔砚、不讲经书。从今后,孤云野鹤,*食更鹑裾。寒来求纸布,忻来歌舞,饥觅残馀。似孤舟不系,有甚程途。自在逍遥坦荡,更无著、无染无拘。人来问,看予活计,何必更询予。

()

绿柳晴波杳霭间,昆吾御宿直南山。仙郎尚记看花处,宫锦曾披跨马还。

()

南山杨柳北山桑,山下人家礼义乡。携取旧书辞旧隐,愿从东壁借余光。

()

幽人无与娱,耳冷百不闻。
新米熟未知,但觉市酒醇。
沧洲散秋色,山水逾清新。

()

晋原垂恺泽,舆颂莫能忘。习射关经术,豪吟识蕴藏。

筹边曾虑险,报国独留芳。宠锡昭忠烈,铭功溯太常。

()
姑孰名邦,黄山畔、古台巍立。
秋渐老、重阳天气,郊原澄碧。
隐隐西州增远望,长江一带平如席。
怅英雄、千古到如今,空遗迹。
()
人言里中旧,独有陈太丘。
文若命世人,惜哉忧人忧。
()
流水细通何处。
柳溪新雨。
清风十里送篮舆,行不尽、山无数。
一簇楼台窣堵。
()
学者欲学易,当观羑里时。
如何是敬字,恐惧畏忧危。
()

襟颜何处不曾开,世短情多白发催。一曲高歌还自听,青山笑覆白云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