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戍边。明代。徐勃。天涯秋气深,行子别家林。客泪月中笛,边愁马上砧。风沙连朔漠,鼙鼓散穷阴。后夜相思处,空闻胡雁音。
《送人戍边》是明代徐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天涯秋气深,
行子别家林。
客泪月中笛,
边愁马上砧。
风沙连朔漠,
鼙鼓散穷阴。
后夜相思处,
空闻胡雁音。
译文:
远离家乡,天涯孤独的秋天来临,
行旅离别故园中的树林。
客人泪水滴在月光下的笛声中,
边疆的忧愁在马上敲打着砧杵。
风沙吹拂着无垠的沙漠,
鼙鼓声散发着穷困和阴郁。
深夜思念之处,
只空闻到胡雁的哀鸣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戍边送别为题材,描绘了士兵离别家园,奔赴边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边疆戍卫者的赞颂和思念之情。
首两句写出了诗人离开家乡、远离亲人的情景。天涯秋气深,意味着无论多远的地方,无论多么孤独,秋天的气息都是相同的。行子别家林,表达了诗人舍弃家园,踏上边疆之旅的决心。
接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在边疆的困苦和离愁。客泪月中笛,形容诗人在夜晚的月光下,被演奏的笛声所触动,离别之情溢于言表。边愁马上砧,用"边愁"表达了戍边士兵的忧愁和辛苦,将其比喻为在马上敲打砧杵。
后两句描绘了边疆的荒凉和孤寂。风沙连朔漠,表现了边疆的荒凉和辽阔,风沙席卷着无垠的沙漠。鼙鼓散穷阴,描述了边疆的贫困和阴郁,鼓声散发着穷困和压抑的氛围。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之情。后夜相思处,指的是深夜思念之时,寂寞的地方。空闻胡雁音,形容诗人只能听到胡雁的哀鸣声,增强了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疆士兵的困苦和离愁,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佩和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感情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边疆的荒凉和孤寂之境,展示了士兵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对家园的深深眷恋。
遇仙槎 赠清风散人。金朝。马钰。勤勤物外修,谨谨心中扫。渐渐绝尘缘,细细通玄奥。灵灵大药成,灿灿神光好。得得遇仙槎,稳稳归蓬岛。
悼亡。元代。丁鹤年。别时如玉人,归来死生隔。日暮泣孤坟,音容杳难得。惟馀坟上草,犹带罗裙色。
虞美人。宋代。张孝祥。清宫初入韶华管。宫叶秋声满。满庭芳草月婵娟。想见明朝喜色、动天颜。持杯满劝龙头客。荣遇时难得。词源三峡泻瞿塘。便是醉中空去、也无妨。
纸帐。宋代。苏轼。乱文龟殼细相连,惯卧青绫恐未便。洁似僧巾白*布,暖於蛮帐紫茸毡。锦衾速卷持还客,破屋那愁仰见天。但恐娇儿还恶睡,夜深踏裂不成眠。
舟溯黄河即事。明代。卢龙云。乘舟五月出维扬,客子当歌思转长。京阙北瞻云渺渺,河流东下水汤汤。频年旱魃怜荒损,何日污邪足稻粱。转饷未能宽旦夕,催丁已复急河防。梯航十道输天府,车骑千人指帝乡。负弩形疲还置驿,挽舟力尽尚赢粮。几家烟火愁炊桂,极目沧波待变桑。中泽雁鸿差可叹,大东杼轴向来伤。但看耕凿俱王土,不似纷争屡战场。最爱阳城先抚字,并须元结集流亡。年来荒度功多就,更拟河清颂圣王。
游象罔亭偶成二绝。宋代。韩维。竹色隐波流不去,莲香浮坐断还闻。诛茅结宇才方丈,占尽清风与白云。
临刈旱苗二首。宋代。郑刚中。黄梅雨断水如汤,百日连秋苦亢阳。所在自应知孝妇,孰云今尚有弘羊。沛然天泽因谁靳,蠢尔黎民重可伤。罪己伫闻须圣诏,中兴仰首望君王。
题梅月图 其一。元代。胡奎。维摩室里散花人,写得江南第一春。本是一株无影树,只教明月伴清真。
九日对菊有怀粹老在河上四首。宋代。黄庭坚。黄花节晚犹可惜,青眼故人殊未来。金蕊飞觞无计共,香钿满地始应回。
忆汉月 答索历。清代。邹祗谟。纵使百年胶漆。三万六千时日。红箫翠帐几多欢,又被闲愁搀越。休把春秋记,着无数、等闲风月。今年寒食又来过,应恨莺花恍惚。
送王鸿胪彦贻得请归养二首 其二。明代。欧大任。诏许宁亲去,秋风兴渺然。裹茶二泉寺,吹笛五湖船。橘子新开辅,鲈鱼不论钱。青山招隐久,吾亦赋归田。
送夔师杨校书解印还乡二首。宋代。项安世。清秋丹凤不蓬莱,惊倒瞿唐滟滪堆。监国入堂催议事,相公开馆梦翘材。未甘直上青云上,更欲斜飞锦水回。一片芦帆楚江岸,新春蓑笠候高栀。
王国祀仁祖庙乐八章 其八 送神奏德和之曲。明代。宋濂。杳兮忽兮,神运无迹。鸾驭上征,星流飙疾。其灵在天,其主在室。亿万斯年,孝思无斁。
白门舟中。明代。张家玉。栖迟白门下,行采青溪蕨。隔水望三山,迢迢不可越。中路逢胜友,相携理兰楫。霜叶兼帆度,江花背棹发。东迎晨曦出,西送素辉没。彼美隔蒹葭,一水如天末。琼枝未获攀,瑶草何由掇。相期赴良晤,毋令蕙草歇。
送李祠部知滑州。宋代。梅尧臣。自古重名器,未尝轻授人。煌煌东郡守,灿灿两朱轮。父祖继居此,恩荣谁与邻。秋风度河水,马足不生尘。
方韵别元可。宋代。方岳。帆带春风梦,鸥知远客心。暮愁随雨做,逸兴与江深。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绝怜寒食烟,与子不同斟。
叠营字韵寄盛子履。清代。富斌。莫叹儒冠误半生,名场屈指几人成。耽诗未必非清福,嗜酒何尝减至情。姓氏千秋原有命,穷通一笑自无营。怜君近有羁愁句,故和新篇作越声。
四怨三愁五情诗 其二 二怨。明代。郭之奇。鸿沟不可割,乌江不可济。虞兮从逝骓,幸不为人彘。
送王万里赴阙。宋代。洪咨夔。安西老元戎,再出护全蜀。槃槃大幕府,宾从如立竹。狷者多调娱,狂者间枨触。谁与得中行,有美万里独。正大一根气,义利两孰复。信人乐正子,君了蘧伯玉。春风半萧艾。秋雨几薋菉。划然心眼明,见此霜晓菊。何人诵子虚,燕说得举烛。平沙起孤鸿,太液下黄鹄。云深阊阖启,天近觚棱矗。牖明易纳约,井渫终受福。杨柳细吹絮,海棠豔成屋。买酒鏖东风,嘉陵江水绿。
漂母祠。明代。宋琬。楚媪祠边荐白蘋,谁将卮酒酹王孙。千金一饭犹思报,肯负高皇吐哺恩。
阊阖行赠朱大理。明代。皇甫汸。少年为儒不习吏,天子试政谒廷尉。耳剽刑书非所堪,手持法律了莫谓。是时朱博材过人,平反轻重称绝伦。谳常八九中意指,谈每一二相开陈。冉冉府中趋独久,迢迢忽拜遐邦守。万里驱车仗此身,一朝投劾遭多口。世事升沉安可知,人生聚散更难期。海内萍踪各飘转,天涯柳色几相思。我本与君同里闬,十年不寄云中翰。阊阖门前会面时,把臂道故两增叹。自言彭泽早归来,却笑平原尚羁宦。看君遗世有高情,失路何曾气不平。薄暮乘舟入湖去,似闻抚缶作秦声。
重送胡大夫赴振武。唐代。杨巨源。向年擢桂儒生业,今日分茅圣主恩。旌旆仍将过乡路,轩车争看出都门。人间文武能双捷,天下安危待一论。布惠宣威大夫事,不妨诗思许琴尊。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四台笠。宋代。王安石。耕有春雨濡,耘有秋阳暴。二物应时须,九州同我服。欲为生少慕,得此自云足。君思周伯阳,所愿岂华毂。
和吴朝议。宋代。王洋。小说风烟已自佳,前峰矗矗为盘牙。千重岩壑名卿宅,一簇楼台刺史家。自愧虚凉无物望,难将术业向人夸。所闻政绩刊金石,刻画无监学篆沙。
上詹仲通县尉 其一。宋代。华岳。松竹不著花,密叶徒如帚。江梅不藏叶,寒花缀枯朽。独有龙焙茶,花叶秀而耦。冰霜著群木,冻死十八九。惟此百草灵,名可缀三友。春雷迸雀舌,夜雨滴龙口。皆萌哺啜心,谁假栽培手。惟有蔡端明,识之在蒿蔌。移根入北苑,金碧焕星斗。夸作龙凤团,封成献元后。问花何以报,牙舌甘鼎臼。他时子复生,为公涤繁垢。
八月十四夜听汪竹居先生鼓琴三十韵。清代。王浩。城东琴师汪处士,摩挲灵台吐松气。李侯为甥韵作子,法中龙象大心志。剧谈楼冉妙高弟,自言绝无苍生意。李侯短褐有长处,奉师再拜蹈且舞。槃槃大腹坐寒暑,肉山裹云未易煮。归牛浮鼻过积水,呼吸关元罅春露。海东青鸾哕十指,手色清于玉柄麈。初弹扊扊味甘苦,娥江女儿神弦语。忽然迸作万猿叫,施州去天尺有五。优昙偶现道人绿,眉鬓枯藤挟风竹。黄庭中人袖拂石,坐令十洲漫金栗。少年相期在澄清,老色上面抱关更。富春山塘十日雨,一百八盘车走声。给予如九秋下鞲鹰,稍稍雪山落霜翎。胸中直有过秦论,下指已是陶唐生。我持高丘苏肺热,龙头芝菌缩百结。莫辞清瘁损二阮,聊同刑天舞跛鳖。四无人声耸项领,风味不减鬼瞰室。往时吴侬歌尔尔,此行净淬筝笛耳。后来一李端能事,西方金音敛手底。其馀隅坐裹头靡,不识不知叹韶美。归去彭湖仰青巘,梦中开门落松子。吁嗟三闾亦大夫,巫山采兰能启予。予亦齐王学吹竽,亦颇挟瑟雍门趋。成亏曾不辨有无。终朝鼓琴色不腴。中庭但有明月珠,斗酒豚蹄醉斯须。明朝高斋云卧冷,羲皇午窗日上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