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七首

览镜七首朗读

《览镜七首》是明代文人陶望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不要奇怪我年岁喜欢修道,
名字早已属于虚空王。
六时自己按时礼佛经,
每天亲手拈着印香。
诗词景物与天和邀客,
家门前的草比人更长。
夜晚灯熄了还朝拜佛殿,
在山中静修,却感到忙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陶望龄对修道生活的热爱和投入。他坦然面对自己的年岁,不怕别人嘲笑他追求修道的行为。他每天按时自己进行佛经礼拜,每天亲手拿着印香,表达了他对佛教的虔诚和对修行的坚持。

诗人在诗中也描绘了山中宁静的修行环境,表现出修道者的清净和超脱。他与自然合为一体,与诗景相和谐。诗人还提到自家门前的草长过人,意味着他对修行的专注,与世无争。

最后两句表达了即使夜晚灯熄了,他仍然在佛殿朝拜,山中的修行生活忙碌而充实。这种忙碌并非单纯的繁琐,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专注。

赏析:
《览镜七首》是一首表达修道者心境的诗词。通过描绘修行者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体验,诗人表达了对修道道路的热爱和坚持。诗中的景物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展现出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

诗人运用简洁的语言,通过对具体细节的描写,将修行者的生活情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对修行的执着和专注,以及对宁静内心状态的追求,都在这首诗中得以体现。

整首诗词透露出一种超然世俗的意境,强调修行者对尘世的超越和对内心的净化。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唤起读者对修道生活的共鸣和思考。

总之,《览镜七首》是一首表达修道者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的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入的描写,展现了修行者对佛教信仰和修行道路的坚持,以及他们在宁静中追求内心净化的心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陶望龄

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

陶望龄朗读
()

猜你喜欢

客里风光难到夜,夜更如何也。难道不相思,酒熟香温,一个灯花下。

秋棠红点苍苔罅,惹得寒蛩骂。莫说少年狂,老去休文,较为情多怕。

()

京洛信名都,佳丽拟蓬壶。九华凋玳瑁,百福上椒涂。

黄金络騕袅,莲花装鹿卢。咸言仪服盛,无胜执金吾。

()

玉节何如素节高,归来喜气溢东皋。
存耕元自有余地,嘉植何曾生不毛。
采石勋名须世济,陵阳今昔几人豪。

()

万里归来客鬓臞,徘徊岐路重瞿瞿。尚生婚嫁何时毕,陶令田园已半芜。

短策未能随鹿豕,扁舟还复问江湖。真惭昔日樵渔侣,时叩天机近有无。

()

好事屡载酒,扁舟每乘兴。况当秋气清,开我心若镜。

风漪蹙寒绿,日干下脩影。却从苍翠中,羡彼各飞泳。

()

东风转瞩又东阜,久赋将芜力未薅。
古木阴深巢燕弱,荒陂水浅怒蛙豪。
儿废方拟半栽秫,身隐尚嫌全种桃。

()

虎帖耳,豹俯首,青天白日雷电走。尚食黄羊光禄酒,史骡曲曲春风手。

萧王马蹴滹沱冰,亚父玉碎鸿门斗,凤凰铩翮蚌珠剖。

()

步武舒迟,升坛肃祗。其容允若,于礼攸宜。

()
正槐龙欲老,影动朱门,薰风帘卷。
竹外人清,听秋声将转。
梦草池塘,种兰庭砌,爽气生葵扇。
香染黄扉,律调翠简,赏音清宴。
()

天上斜河星灭明,人间宫漏隔重城。老兵几度搀前立,一簇寒灯听点名。

()

只缘心地乐宽平,便把青衫付外心。
健羡春莺娇出谷,自惭宿鸟倦投林。
光阴有限嗟空度,义理无穷要极深。

()

昔挂轻帆济江泽,载酒同舟尽佳客。两岸秋声枫树青,半夜月明江水白。

飘零朋旧感平生,摇落关河复今夕。漳水东流汶水清,寒雨孤篷百忧积。

()

()

予昔在髫龄,及窥勿坞子。蚤岁步青云,磊磊终贫士。

六月被大布,放歌悲世否。奋毫落琼珠,孤鹤鸡群耻。

()

清晓于门开寿宴,绮罗香袅芳丛。红娇绿软媚光风。绣屏金翡翠,锦帐玉芙蓉。

珠履争驰千岁酒,葡萄满泣金钟。人生福寿古难逢。好将家庆事,写入画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