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生子安应试新亭二诗。宋代。郑猷。一簪华发一庄书,尽日新亭适意无。莫道长安天样远,长安自不厌江湖。
《咏生子安应试新亭二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郑猷。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簪华发一庄书,
尽日新亭适意无。
莫道长安天样远,
长安自不厌江湖。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生子安在新亭的闲适生活。他只有一根簪子挽着华丽的发髻,只有一庄的书籍陪伴着他。他整日在新亭中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作者告诫人们不要说长安的天空是多么遥远,因为在长安,人们从不对江湖的生活感到厌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生子安在新亭的宁静生活,展现了宋代士人对自由自在、追求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所描述的一簪华发和一庄书,暗示了生子安过着简朴的生活,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知识的积累。
诗的后两句"莫道长安天样远,长安自不厌江湖"表达了作者对长安这个繁华都市和江湖生活的热爱。长安作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被视为遥远的地方,但作者却认为长安的人们不会对江湖生活感到厌倦。这种态度表明了作者对江湖文化的推崇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生子安在新亭的宁静自在生活,同时展现了对自由自在和江湖文化的向往,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哲理意味。
同柯东海出湖。宋代。陈宓。欲访西湖久未晴,故应穿屐踏泥行。不因世事无时尽,那识波光有底清。翠竹碧莲迷上下,雕栏画阁压峥嵘。扁舟正好频来买,烟景何人与子争。
自九江乘风已入湖风忽易还泊湖口再登石钟山题僧雪野壁。清代。梁朝钟。前秋维战舰,两叩石钟山。练若三江表,戎行几日閒。时来移舴艋,数定再登扳。霜雪淩春草,僧非旧日颜。
太湖诗。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因寄。唐代。皮日休。刘根昔成道,兹坞四百年。毿毿被其体,号为绿毛仙。因思清泠汲,凿彼岝峉巅。五色既炼矣,一勺方铿然。既用文武火,俄穷雌雄篇。赤盐扑红雾,白华飞素烟。服之生羽翼,倏尔冲玄天。真隐尚有迹,厥祀将近千。我来讨灵胜,到此期终焉。滴苦破窦净,藓深馀甃圆。澄如玉髓洁,泛若金精鲜。颜色半带乳,气味全和铅。饮之融痞蹇,濯之伸拘挛。有时玩者触,倏忽风雷颠。素绠丝不短,越罂腹甚便。汲时月液动,担处玉浆旋。敢献大司谏,置之铃阁前。清如介洁性,涤比扫荡权。炙背野人兴,亦思侯伯怜。也知饮冰苦,愿受一瓶泉。
禁中新月。宋代。徐铉。今夕拜新月,沈沈禁署中。玉绳疏间彩,金掌静无风。节换知身老,时平见岁功。吟看北墀暝,兰烬坠微红。
慎德堂。明代。程敏政。孙君仁宾名,一室揭慎德。高堂伤沦亡,恨莫报罔极。时时瞻云思,往往泣对客。兹焉趋吾庐,启卷冀教墨。吾观咸宾言,子字适可摘。名居兼名身,外内两竭力。中心期无惭,百作讵有忒。爰同书诸绅,庶足示孝则。
胡上幽栖四章为沈二丈赋 其一。明代。宗臣。主人结屋楚江曲,身披薜荔坐空谷,青天双眼望鸿鹄。春风一夜开石门,万里蘼芜散新绿。
戏德邵。宋代。李正民。漫说灵犀一点通,人生谁肯困途穷。远同汉代东方朔,近比江西黄仲熊。休戴南金双德胜,幸逢膏泽屡年丰。薄田正可捐鸡肋,义士于今少古鸿。
西湖社成集来鹊楼诗。宋代。李蘩。西湖清且浅,中有兰与蕙。烟德变晦明,鳞虫潜水裔。飞构冒层阜,仙筵敞平{左氵右上竹下巫}。野馔何芳鲜,烹调列甘脆。翩跹麟凤集,适遇风云际。簪佩耀林皋,觞酌宣文艺。社以白莲申,盟用青松誓。莫谓倾盖新,山林结遗契。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清代。纳兰性德。惊飙掠地冬将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秋晴欲出城以事不果。宋代。陆游。古人已去不可回,今人日夜归泉台。浮生细看只此是,到死自苦何为哉?矜名饰诈竟一世,忍寒触热忘其骸。不令金樽映翠杓,坐待白骨生苍苔。清秋九月瘴如洗,白盐千仞高崔嵬。荒庭落叶不可扫,惟有丛菊争先开。瀼西黄柑霜落爪,溪口赤梨丹染腮,熊肪玉洁美香饭,鮓脔花糁宜新醅。南窗病起亦萧散,甚欲往探城西梅。一官底处不败意,正用此时持事来!
登南城。宋代。叶梦得。大江南渡是长干,北望清淮岁已寒。废垒至今闻鹤唳,苍山从古自龙蟠。鬓毛白尽空看镜,髀肉销来尚据鞍。折箠不能笞黠虏,遗民犹有汉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