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僧韵。宋代。周暕。曾对寒炉细尽灰,岁番回首重徘徊。山间已有幽人占,门外宁教俗子来。老杜名留修览寺,东坡诗在妙高台。新凉拟洲登山屐,莫待黄花逸与催。
《次僧韵》是宋代诗人周暕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曾对寒炉细尽灰,
岁番回首重徘徊。
山间已有幽人占,
门外宁教俗子来。
老杜名留修览寺,
东坡诗在妙高台。
新凉拟洲登山屐,
莫待黄花逸与催。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对诗意和赏析的解析: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曾经在寒炉旁细细燃烧的灰烬,意味着作者曾经以虔诚的心态修行苦行,但岁月流转,他回首往事,感到时光的重返和往事的重演,让他倍感惆怅。
第二句表明山间已有幽人占据,这里的幽人可能指的是禅宗修行者,他们在山中寻找宁静和内心的平和。而门外的俗子指的是尘世中的人们,作者呼唤他们前来,希望他们也能够领悟到心灵的宁静和内在的修养。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了两位文人,即杜甫和苏轼。杜甫以他的名字留在修览寺,表明他的诗歌名声广传,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而苏轼的诗作则在妙高台上流传,妙高台是苏轼的别号,这里表示苏轼的诗才和思想在文坛上独具一格。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新的季节到来的期待。新凉的气息让作者想起了洲登山的景色,他计划穿上登山屐,踏上新的征程。然而,他也警示自己不要等待时间的流逝,不要让黄花凋谢,而是要积极行动,追求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词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内心修养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对文人雅士的景仰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四民诗其四·商。宋代。范仲淹。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有常籍,岂云逐末人。天意亦何事,狼虎生贪秦。经界变阡陌,吾商苦悲辛。四民无常籍,茫茫伪与真。游者窃吾利,堕者乱吾伦。淳源一以荡,颓波浩无津。可堪贵与富,侈态日日新。万里奉绮罗,九陌资埃尘。穷山无遗实,竭海无遗珍。鬼神为之劳,天地为之贫。此弊已千载,千载犹因循。桑柘不成林,荆棘有馀者。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上有尧舜主,下有周召臣。琴瑟愿更张,使我歌良辰。何日用此言,皇天岂不仁。
初一夜月诗。明代。苏福。气朔盈虚又一初,嫦娥应事半分无。都于无处分明有,恰似先天太极图。
盱眙北望。宋代。戴复古。北望茫茫渺渺间,鸟飞不尽又飞还。难禁满目中原泪,莫上都梁第一山!
家藏旧画效前人论画绝句各系一诗 其十六。清代。陈式金。布衣笔致似耶非,兴到神来便中机。大巧信能如大拙,不嫌拖带水云飞。
为范尊师赋云林清游。宋代。虞集。太茅千仞下,结屋三四楹。云林户牖润,鹤去海天平。坐上发长啸,人间闻玉笙。斸苓春雾重,煮朮晚烟轻。绿室嘘丹气,苍崖受日精。樵遗伐木斧,真降引霓旌。九鼎金还就,千龄树不倾。问谁解居此,云是范长生。
白鹿洞书院。宋代。钱闻诗。锡名有旨感皇明,百载荒基一日营。白鹿虽无归洞迹,青衿犹有读书声。尘中讲贯似难入,静里工夫终易成。孕出庐山真秀气,宁复渭钓与莘耕。
癸未生日书于本堂。宋代。陈著。与云俱卷十年强,百短难医独命长。自有青天看晚节,不将白发换时妆。田园活计雨声好,湖海醒心山气香。得一日閒胜一岁,老来免得别思量。
散郎亭。宋代。沈辽。法华寺上散郎亭,老树苍崖如有情。欢戚已随时事去,代间秪有古人名。
元约三年。文卿不忍舍主,厥母不容与议,坚索之去。今失于一农夫,常常寄声,或片纸数字问讯。仙源有感,遂和其韵
破靥盈盈巧笑,举杯滟滟迎逢。慧心端有谢娘风。烛花香雾,娇困面微红。
别恨彩笺虽寄,清歌浅酌难同。梦回楚馆雨云空。相思春暮,愁满绿芜中。
临江仙。宋代。赵长卿。元约三年。文卿不忍舍主,厥母不容与议,坚索之去。今失于一农夫,常常寄声,或片纸数字问讯。仙源有感,遂和其韵破靥盈盈巧笑,举杯滟滟迎逢。慧心端有谢娘风。烛花香雾,娇困面微红。别恨彩笺虽寄,清歌浅酌难同。梦回楚馆雨云空。相思春暮,愁满绿芜中。
诗列子。宋代。秦观。咄咄两小儿,多言空尔为。後之日无定,不觉心有期。尺棰探苍溟,俱令傍者嗤。谁谓不能决,孔兵乃真知。
登镇州阳和门。元代。刘因。百尺市门起,重过为暂停。毫分秋物色,米聚赵襟形。北望云开岳,东行气犯星。凭阑天宇在,人事听浮萍。
长干行 其三。明代。徐渭。红板青楼是尔家,鸳鸯家做在荷花。月明打开犹自可,月黑打开愁杀他。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唐代。李廓。金紫少年郎,绕街鞍马光。身从左中尉,官属右春坊。刬戴扬州帽,重熏异国香。垂鞭踏青草,来去杏园芳。追逐轻薄伴,闲游不著绯。长拢出猎马,数换打球衣。晓日寻花去,春风带酒归。青楼无昼夜,歌舞歇时稀。日高春睡足,帖马赏年华。倒插银鱼袋,行随金犊车。还携新市酒,远醉曲江花。几度归侵黑,金吾送到家。好胜耽长行,天明烛满楼。留人看独脚,赌马换偏头。乐奏曾无歇,杯巡不暂休。时时遥冷笑,怪客有春愁。遨游携艳妓,装束似男儿。杯酒逢花住,笙歌簇马吹。莺声催曲急,春色讶归迟。不以闻街鼓,华筵待月移。赏春惟逐胜,大宅可曾归。不乐还逃席,多狂惯衩衣。歌人踏月起,语燕卷帘飞。好妇惟相妒,倡楼不醉稀。戟门连日闭,苦饮惜残春。开琐通新客,教姬屈醉人。请歌牵白马,自舞踏红茵。时辈皆相许,平生不负身。新年高殿上,始见有光辉。玉雁排方带,金鹅立仗衣。酒深和碗赐,马疾打珂飞。朝下人争看,香街意气归。游市慵骑马,随姬入坐车。楼边听歌吹,帘外市钗花。乐眼从人闹,归心畏日斜。苍头来去报,饮伴到倡家。小妇教鹦鹉,头边唤醉醒。犬娇眠玉簟,鹰掣撼金铃。碧地攒花障,红泥待客亭。虽然长按曲,不饮不曾听。
挽邓夫人。宋代。王柏。霜冷留宾发,心融篆贝经。疏金重锦诰,琢玉璨之庭。方禄参军养,俄丹寿母铭。可怜萱草露,也解泣仪形。
句。宋代。晃咏之。当时鸡犬皆霄汉,自是刘郎不得仙。伤心有恨关存殁,袖手无人问姓名。旌旗太一三山外,车马长杨五柞中。唤得梅蕊要同韵,羞杀梨花不解香。
春晓东郊送客。宋代。陆游。雨馀气清润,迨我送客时。翻翻车盖风,五里城东陂。初旭敛花房,晨露流桐枝。南山卷湿翠,更觉光景奇。澄潭集鱼艇,村路亚酒旗。欲归且复留,造物成吾诗。
赠别几复。宋代。黄庭坚。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蘋。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只今满坐且樽酒,後夜此堂还月明。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八。清代。刘鹗。春来农事及,雨过田水满。呼童具犁锄,耕作趁春暖。但愿黍稷稔,客至得相款。此外复何求?读书识吾短。
送颜平原。唐代。岑参。天子念黎庶,诏书换诸侯。仙郎授剖符,华省辍分忧。置酒会前殿,赐钱若山丘。天章降三光,圣泽该九州。吾兄镇河朔,拜命宣皇猷。驷马辞国门,一星东北流。夏云照银印,暑雨随行輈.赤笔仍在箧,炉香惹衣裘。此地邻东溟,孤城吊沧洲。海风掣金戟,导吏呼鸣驺。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鱼盐隘里巷,桑柘盈田畴。为郡岂淹旬,政成应未秋。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苍生已望君,黄霸宁久留。
游浯溪。宋代。王壶。□□□□□□□,□值凄凉八百秋。入院伽蓝先稽首,题诗神鬼暗添愁。几章镌石珠玑灿,一带临江泉石幽。读罢中兴碑去后,逢人便举伴茶瓯。
和退如舟中韵退如访道回家有新姬并以为嘲。明代。袁宏道。霞光犹绕芰荷衣,红袖前迎远客归。玄鬓返来犹可辨,丹砂健后却疑非。三山誓许鸾台入,一鹤终随弄玉飞。云作风神花作语,看君战胜几多肥。
饶平杂诗 其十六。清代。丘逢甲。径畔行人拜更勤,中原灾旱正如焚。九龙潭畔呼龙起,重向人间作雨云。
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送梁和仲兼属寄谢吴丈三首。宋代。赵蕃。学诗将老竟无奇,犹有求交气未移。臭味只知论翰墨,情亲元乃与壎篪。见来草草都能几,别去悠悠孰慰思。衢信两邦闻击柝,叩门他日得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