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亭山。宋代。苏为。昭亭载严祠,休祐穰穰布。森罗绝涧松,盘屈中阿路。凝眸盼平野,彷佛披寒雾。水远露微阳,山明照红树。数尺渔艇归,几点秋鸿度。唯思圜室静,更祷馀糧富。天末望白云,帝乡深所慕。
《昭亭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苏为。这首诗描绘了昭亭山景色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昭亭山上载有庄严的祠堂,它庇佑着这片富饶的土地。森罗万象的山谷中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松树,曲折蜿蜒的小径环绕其间。凝视着远处平野,仿佛隔着寒雾一般。清澈流水遥远,微阳初露,照亮了红树山。几尺长的渔船归来,数点秋鸿在天空中飞过。我只想躲进宁静的圆室,默默祈祷家乡能够丰收。天尽头的白云,让我深深憧憬皇帝的故乡。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昭亭山的景色,展现了其美丽和庄严,同时也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诗中的山川松谷、流水红树,以及渔舟秋鸿都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丰盛。而作者对自然景象的深情描绘,进而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的结尾,以"天末望白云,帝乡深所慕"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同时展示了对皇帝的憧憬。
这首诗词以其含蓄深情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情的协调共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展现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向往之情。整首诗歌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与昭亭山的风貌相得益彰。
于鳞子与元美夜过时元美将有江南之役矣二首 其一。明代。宗臣。今夕复何夕,相看又此亭。金樽堕明月,银汉倒繁星。吾已甘多病,君今幸不醒。胡笳中夜起,凄恻若为听。
呈刘子后赵行之司理舅二首。宋代。赵蕃。南渡凄凉六十年,故家遗俗日萧然。不应门户端如此,政坐吾曹欠勉旃。斗食我今悲的发,束书今喜继青毡。乡来未识衡州士,闾里皆推有此贤。
次韵吴明叟集鹤林五首 其五。宋代。汪藻。冥冥近岭翠,浏浏长廊风。他年竹林社,记取山王同。
失调名。唐代。无名氏。妙手庖人,搓得细如麻线。面儿白、心下黑,身长行短。蓦地下来後,吓出一身冷汗。这一场欢会,早危如累卵。便做羊肉燥子,勃推飣碗。终不似、引盘美满。舞万遍。无心看。愁听弦管。收盘盏。寸肠暗断。
送吕泽父。宋代。释宝昙。姓名元自彻东都,旧日河南肯便疏。利害总关天下事,聪明不惑枕中书。花迎马首浑无赖,山似人情却有馀。我亦西湖未归客,重来应得问何如。
绮罗香 车帷。清代。周之琦。绣幕围香,文裀藉玉,一夕屏星催换。怯试秋心,恰好梦深寒浅。认罽密、犀押匀排,爱绒唾、蝶衣新剪。问流苏、四角低垂,越娥网住定谁见。骄骢佳约未准,刚是虾须替却,圆晶双绾。云母轻盈,藏得几分春怨。似相看、帐里花枝,漫暗忆、镜中人面。盼愔愔、油壁归来,画帘风外卷。
赠浮屠道本二首。宋代。王之道。暑雨初晴江上村,藕花无数午风温。梁山正帖淮南岸,到得精蓝日未昏。
瓶中牡丹。明代。李昱。古铜瓶中红牡丹,宛如仙女醉乘鸾。娇姿不贮黄金屋,却向茅檐造次看。
苏武慢 其十二。明代。夏言。青琐玉堂,黄扉南省,久荷圣皇恩惠。九庙仪章,四郊典礼,西苑肇兴蚕事。千古中兴,一人制作,不过赞襄而已。却胜于、尼父当年,空叹吾衰衰矣。中岁时、种秫南村,读书象麓,自分放情山水。感激明时,遭逢圣主,不揣草茅微细。利害甜弹,是非廷诤,每事直穷到底。幸保全、未老归来,赢得熟眠酣醉。
少年行四首。唐代。令狐楚。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霜满中庭月满楼,金樽玉柱对清秋。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
浪淘沙·一叶忽惊秋。宋代。贺铸。一叶忽惊秋。分付东流。殷勤为过白苹洲。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回首恋朋游。迹去心留。歌尘萧散梦云收。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醉作观音像仍为书赞三首。宋代。白玉蟾。顶戴弥陀呈丑拙,手持杨柳惹尘埃。纵饶入得三摩地,当甚街头破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