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诗

念佛三昧诗朗读

《念佛三昧诗》是宋代释遵式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融抱回曲照,熙如鉴中象。
谛览无遗心,虚求非滞想。
追梦忘始终,通幽宛如往。
藉此会神姿,逍遥期西赏。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念佛三昧的境界与效果。其中的“融抱回曲照”指佛法普照和世事转回的境界,如同照映在明亮的镜子上;“熙如鉴中象”形容内心明澈,能够洞明一切事物的真相。“谛览无遗心”表示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观照,没有杂念和困扰。“虚求非滞想”表示没有执著追求,不被烦恼所困。“追梦忘始终”表示在佛法的境界中,忽略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通幽宛如往”意味着在修持中能够进入幽深的内心境界,如同到达一个净土。“藉此会神姿,逍遥期西赏”则表示通过念佛三昧,可以达到身心合一的自由境界,期待获得西方净土的享受。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念佛三昧的妙处和境界。释遵式通过描绘境界和表达心境,生动地形象化了念佛三昧的修行体验。诗歌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内心状态和境界的描述,传递了修行者在念佛三昧中所体会到的超越时空、返璞归真的境界感受。同时,诗词中蕴含着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释遵式对念佛三昧修行效果的期待和渴望。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象征意象,清晰而深刻地表达了释遵式对念佛三昧境界的理解和追求,呈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宽广,以及对解脱和幸福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遵式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从宝云义通受业。淳化初,居宝云讲席。真宗咸平中,归天台。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后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著《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释遵式朗读
()

猜你喜欢

斫桂作薪香愈烈,捣莲成粉丝难绝。美人心比金石坚,不愿同室愿同穴。

歌舞销沈玳琩筵,春风秋雨思华年。香心不死郁双树,叶叶相覆枝枝连。

()

佩刀怜独往,鼓棹别溪阴。每吐惊人语,长虚出世心。

浮生怀五岳,结客散千金。策马咸阳道,能无念竹林。

()
青铁作小冠,白紵缝短褐,右扶九节杖,左执七缀钵,何尝有定止,到处可生活。
惟有烈士心,白刃不能夺。
相逢一笑粲,滞思得披豁。
挥袂去若飞,跂望已天末。
()
堕絮飞花掠钓船,天华寺下赏春妍。
县多官府鸣驺过,僧少丛林避客眠。
出网长鱼犹鱍鱍,争泥新燕欲翩翩。
典衣剩买旗亭醉,已过旗亭六十年。
()

西望湖天半日程,拟

()
老匠隳山斩苍石,偃然巨璞长於席。
锐凿飞椎日鑱击,金錞嘲轰满虚室。
白沙礲就大禹圭,绀滑自同青玉色。
两螭攫拿相闹立,欲求大篆冠其额。
()

津门未为天下险,勿作骇相观兹图。偃月堂中李林甫,有人能写此心无。

()

人生如寄耳,世态逐时移。浮名薄利能几,方寸漫交驰。粗足生涯随分,到眼风光可乐,终不羡轻肥。有志但长叹,无路且卑飞。恨年华,何去速,又来迟。绿荫浓映池沼,縠浪皱风漪。啭午莺声睍睆,滚地杨花飘荡,爱景惜芳卮。此意谁能解,一笑任春归。

()

抱病经旬独卧家,故人咫尺似天涯。愁添鬓改霜生镜,岁暮心惊雪作花。

白日看云飞桂海,青藜然火直金华。清宵只隔宫城月,怅望西南五色霞。

()
翠舫迎凉避日行,只随风去不须撑。
云移茂树添层影,鱼喜新荷角嫩茎。
客有何人从远至,天怜吾辈太清生。
功名世上虽为急,弄水搴芳未可轻。
()

经冰纬玉纷纵横,三盥寒露方织成。晓机裂下不敢玩,一道雪瀑来中庭。

天然精洁不可涴,犀熏麝染惭吴绫。制成素服轻于雪,雅称仙官锵佩玦。

()

浊醪篘得玉为浆。风韵带橙香。持杯笑道,鹅黄似酒,酒似鹅黄。

世缘老矣不思量,沈醉又何妨。临风对月,山歌野调,尽我疏狂。

()

住与老逋邻,空湖隔市尘。
布衣安破屋,白发守清贫。
引鹤风穿袖,听猿月满身。

()
流落江湖东复西,归来未洗足间泥。
偶随鹏翼培风上,时得衙香满袖携。
落笔逡巡看儤直,醉吟清绝许分题。
相望鲁卫虽兄弟,终畏邻封大国齐。
()

贲禺亦瘴乡,海气接扶桑。令已飞双舄,人今跨五羊。

辛盘调玉露,火树杂珠光。共听弦歌遍,春来或下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