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求非滞想。宋代。释遵式。融抱回曲照,熙如鉴中象。谛览无遗心,虚求非滞想。追梦忘始终,通幽宛如往。藉此会神姿,逍遥期西赏。
《念佛三昧诗》是宋代释遵式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融抱回曲照,熙如鉴中象。
谛览无遗心,虚求非滞想。
追梦忘始终,通幽宛如往。
藉此会神姿,逍遥期西赏。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念佛三昧的境界与效果。其中的“融抱回曲照”指佛法普照和世事转回的境界,如同照映在明亮的镜子上;“熙如鉴中象”形容内心明澈,能够洞明一切事物的真相。“谛览无遗心”表示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观照,没有杂念和困扰。“虚求非滞想”表示没有执著追求,不被烦恼所困。“追梦忘始终”表示在佛法的境界中,忽略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通幽宛如往”意味着在修持中能够进入幽深的内心境界,如同到达一个净土。“藉此会神姿,逍遥期西赏”则表示通过念佛三昧,可以达到身心合一的自由境界,期待获得西方净土的享受。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念佛三昧的妙处和境界。释遵式通过描绘境界和表达心境,生动地形象化了念佛三昧的修行体验。诗歌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内心状态和境界的描述,传递了修行者在念佛三昧中所体会到的超越时空、返璞归真的境界感受。同时,诗词中蕴含着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释遵式对念佛三昧修行效果的期待和渴望。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象征意象,清晰而深刻地表达了释遵式对念佛三昧境界的理解和追求,呈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宽广,以及对解脱和幸福的向往。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从宝云义通受业。淳化初,居宝云讲席。真宗咸平中,归天台。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后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著《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释遵式。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从宝云义通受业。淳化初,居宝云讲席。真宗咸平中,归天台。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后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著《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