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颂。宋代。释晓聪。参禅学道莫茫茫,问透法身北斗藏。余今老倒尪羸甚,见人无力得商量。唯有钁头知我意,栽松时复上金刚。
《法身颂》是一首由宋代禅宗僧人释晓聪创作的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参禅学道莫茫茫,
问透法身北斗藏。
余今老倒尪羸甚,
见人无力得商量。
唯有钁头知我意,
栽松时复上金刚。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禅宗修行的主题,强调了参禅学道的重要性以及追求法身的真相。诗中作者已经年老力衰,没有能力与他人交流,但他仍然保留着寻求真理的愿望。唯有与禅宗相关的“钁头”(指磨石头以磨禅定用具的僧人)了解他的心意,从中可以看出他在修行中的坚定与执着。钁头栽松时也常常上金刚山,这暗示着修行者要持续精进,不断攀登向上追求更高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禅宗修行者的内心境界。诗中透露出作者的孤独以及身心已经衰弱的状态,但他依然对修道与追求法身具有强烈的渴望。作为一位修行者,他意识到真正的智慧无法被言语描述,只有通过参禅与钁头的对话才能真正理解和传达内心意义。诗中的“法身”指的是人的本性或本体,追求法身就是追求真实自我的觉悟与解脱。通过栽松、上金刚山的比喻,作者表达了在修行中要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念。
《法身颂》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在追求法身真相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困境与心路历程,同时也表达了坚持修行、精进不懈的信念。诗中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以及直抒胸臆的情感,使其成为禅宗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和史药房三绝 其二。宋代。陆文圭。出处何如汉二疏,返耕聊以遂吾初。虎头未可轻摇笔,牛角何妨且读书。
送韦湛判官。唐代。郎士元。高阁晴江上,重阳古戍间。聊因送归客,更此望乡山。惜别心能醉,经秋鬓自斑。临流兴不尽,惆怅水云间。
泊舟。宋代。刘子翚。莽莽荒茨岸,回回乱石滩。雨寒收市早,风急泊舟难。宇县兵犹斗,乾坤网正宽。殷勤嘱龙剑,莫久卧波澜。
姑苏怀古。明代。徐熥。秋风吹送木兰桡,无那愁心逐暮潮。响屧廊中歌舞散,姑苏台上鹿麋骄。东吴霸气今俱尽,西子香魂不可招。半夜乌啼钟欲动,无情明月照枫桥。
歌风台。元代。吴澄。黄屋巍巍万乘尊,千秋游子故乡魂。韩彭自取夷三族,平勃那堪托后昆。湛露迄今王迹熄,大风终古霸心存。当时尽自规模远,谁起河汾与细论。
正三立春。宋代。谢翱。舟中隔岁话,偪仄信谁从。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移军增野灶,落碛减机舂。明日金华洞,牧羊寻故踪。
一斛珠 梅花。五代。袁思古。寒灯耿耿。疏棂斜透疏梅影。月明梦断芳魂醒。纸帐清幽,侬喜今宵永。一生常伴孤山冷。当时婚嫁何曾肯。无端拉入风流阱。有玷冰姿,独恨林和靖。
邀庄景说候船撰酌东皋同作。明代。陈子壮。背郭新畴一径偏,数声黄鸟绿阴穿。不嫌初服牵宫锦,共操南音入野弦。菡萏月明山雨后,琅玕风细烛花前。欲知鸡黍田家约,即是星槎海上仙。
花心动 客中见梅寄暖香书院。宋代。赵长卿。风软寒轻,暗香飘、扑面无限清楚。乍淡乍浓,应想前村,定是早梅初吐。马儿行过坡儿下,危桥外、竹梢疏处。半斜露。花花蕊蕊,灿然满树。一晌看花凝伫。因念我西园,玉英真素。最是系心,婉娩精神,伴得水云仙侣。断肠没奈人千里,无计向、钗头频觑。泪如雨。那堪又还日暮。
谒和靖先生墓借斗山韵。宋代。杨公远。孤山仙冢草菲菲,姓字留将后世知。遣稿文无封禅事,名家梅有影香诗。只惭老子携琴晚,不见苍头放鹤时。一瓣心香聊敢敬,寒泉自掬酹瓷卮。
久客书怀。宋代。陆游。行役饱看山,沉绵剩得闲。忘忧缘落魄,耐老为痴顽。射虎临秦塞,骑驴入蜀关。芳洲兰可佩,幽磴桂堪攀。欸乃声饶楚,陬隅句带蛮。悠然长自遣,故里几时还。
同过友人村居。清代。谢照。十里轻波泛小舟,眼前景物特清幽。村藏红叶萧萧雨,门对青山面面秋。市远盘餐能俭约,谈深主客转风流。襄阳旧有重阳例,可许还来就菊不。
满庭芳 赠于九皋先生。金朝。马钰。休言百岁,七十者稀。那更不测。闲想妻男,自己总是行尸。眼前荣华境界,是昏迷、性命根基。如省悟,把家缘撇下,物外修持。灵利翻成懵懂,便蓬头垢面,密护玄机。真息绵绵,祥瑞遍满华夷。欲赴蓬莱径路,仗三千、功满云归。神光灿,与大仙相聚,有甚*伊。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三柏轩。宋代。苏辙。筑室城市间,移柏南涧底。山林夙所尚,封植聊自寄。崎岖脱岩石,拥塞出棼翳。上承清露滋,下受寒泉惠。秋来采霜叶,咀嚼有余味。苦涩未须嫌,愈久甘如荠。
蓬门。宋代。陆游。莫笑蓬门雀可罗,老农正要养天和。穿林袅袅孙登啸,叩角呜呜甯戚歌。睡美到明三展转,饭甘捧腹一摩挲。床头更听糟床注,造物私吾亦已多。
泊垂虹桥口占。元代。顾瑛。三江之水太湖东,激浪轻舟疾若风。白鸟群飞烟树末,青山都在雪花中。
与王永锡廖敷锡同游三洲岩。明代。张吉。仙岩渺何许,宛在碧岑间。我来不惮远,鼓枻湘水湾。亦有同舟客,荧荧俱妙颜。舍舟入岩际,岩溜方潺潺。探幽动野癖,窥罅讶天悭。云深隐白日,薄寒侵蒯菅。时见空洞表,悠悠鸾鹤还。安知峡山里,吏隐非真閒。芳筵湛清酤,代舞秉长蕳。苍壁多往躅,跻陵忘险艰。更闻有仙客,炼形依此山。去来骑苍鹿,飘忽难追攀。我欲见此客,敢辞捐佩环。再拜问至诀,永超生死关。
春兴 其二。明代。王九思。忆在梁园诗兴发,康王城北见黄河。信陵公子萧条尽,白发侯生感慨多。落日酒酣提剑舞,中流风起扣舷歌。十年徒侣仍稀阔,袅袅行云奈尔何。
闵荒诗。唐代。元结。炀皇嗣君位,隋德滋昏幽。日作及身祸,以为长世谋。居常耻前王,不思天子游。意欲出明堂,便登浮海舟。令行山川改,功与玄造侔。河淮可支合,峰gH生回沟。封陨下泽中,作山防逸流。船舲状龙鹢,若负宫阙浮。荒娱未央极,始到沧海头。忽见海门山,思作望海楼。不知新都城,已为征战丘。当时有遗歌,歌曲太冤愁。四海非天狱,何为非天囚。天囚正凶忍,为我万姓雠。人将引天钐,人将持天锼。所欲充其心,相与绝悲忧。自得隋人歌,每为隋君羞。欲歌当阳春,似觉天下秋。更歌曲未终,如有怨气浮。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吾闻古贤君,其道常静柔。慈惠恐不足,端和忘所求。嗟嗟有隋氏,惛惛谁与俦。
偈颂七十一首。宋代。释了惠。楚江南畔,甬水东边。有一句子,不方不圆。四七二三,望风结舌。德山临济,退后垂涎。
忆西湖 其二。清代。麟庆。曾为寻春试马蹄,苏公堤接白公堤。香山已去东坡老,芳树流莺故故啼。
感秋六首 其五。元代。项炯。云雨手翻覆,越盟久已寒。尺布与斗粟,意态尤可怜。狂奴豹隐雾,故人龙在天。鹤书访羊裘,贱贵何足言。
残秋感怆。唐代。齐己。日日加衰病,心心趣寂寥。残阳起闲望,万木耸寒条。楚寺新为客,吴江旧看潮。此怀何以寄,风雨暮萧萧。
满江红 嵩山中作。金朝。元好问。天上飞鸟,问谁遣、东生西没。明镜里、朝为青鬓,暮为华发。弱水蓬莱三万里,梦魂不到金银阙。更几人、能有谢家山,飞仙骨。山鸟,林花发。玉杯冷,秋云滑。彭殇共一醉,不争毫末。鞭石何年沧海过,三山只是尊中物。暂放教、老子据胡床,邀明月。
临汀行馆十月桃花盛开。宋代。韦骧。十月临汀气候讹,桃花零落发林阿。也知欲趁春风媚,争奈穷州地暖何。
一卷断碧,有鸲仙倦眼。曾识荆南旧池馆。记词甄、白石格仿黄庭,晴窗底、一片松漪初展。
朅来惊羽化,石老云荒,孤负香东墨西伴。谁易米家山,长物摩挲,似旧雨、秋宵重见。
洞仙歌 题陈寅谷还砚图。清代。冯煦。一卷断碧,有鸲仙倦眼。曾识荆南旧池馆。记词甄、白石格仿黄庭,晴窗底、一片松漪初展。朅来惊羽化,石老云荒,孤负香东墨西伴。谁易米家山,长物摩挲,似旧雨、秋宵重见。算我亦青毡昔同遗,恁辇下人归,尘封箧衍。
卜算子 榆荚钱四首 其一。明代。宋琬。良冶让天工,不怕铜山匮。铸就青蚨亿万缗,乱向枝头寄。鹅眼易飘零,贯朽还垂地。欲付新丰旧酒楼,少个开元字。
休日饮直之运属家。宋代。吴儆。天与吾人臭味同,一官落魄郡城东。偶逢休暇追凫鹜,閒拂尘埃勘鼎钟。适意不知华衮贵,醉余聊看舞裙红。只愁寒漏催群动,又踏朝靴逐晓风。
长相思令。宋代。张元干。香暖帏。玉暖肌。娇卧嗔人来睡迟。印残双黛眉。虫声低。漏声稀。惊枕初醒灯暗时。梦人归未归。
寄淮南省参谋。元代。杨维桢。皇帝万年天统在,人臣八柱地轮回。西戎虎旅初传箭,南粤蛮王又筑台。斗上龙光红似电,海中蜃气黑成堆。白衣上客参谋议,画尽炉中铁箸灰。
秋尽怀八绣丈客蜀中。清代。苏去疾。凉风在群木,万壑有哀音。天末应搔首,千山起暮吟。洞庭波始阔,峡水月常阴。魂梦犹难到,愁君白发侵。
新竹。宋代。赵蕃。新竹不数辈,岁悭非地贫。破苔方挺出,突屋已长身。未害少为贵,居同德有邻。山中乏朋友,舍尔复谁亲。
十一月五日同子鱼风雨舟往治平寺访履约履吉。明代。顾璘。伍胥城东月映楼,越王桥下雨随舟。石湖喷薄鱼龙气,水国沾濡鸟雀秋。竹径松房人隐隐,酒杯香篆夜悠悠。平生白首相知侣,对宿空山兴转幽。
洛社八景 其三 长桥月白。明代。王永积。竹柏影参差,正市长桥下。何处无月明,谁似予闲者。
题隆中草庐。清代。凌如焕。摄衣岘山巅,停舟鹿门涘。凭吊草庐人,抱膝山之趾。烛照天下事,未尝一挂齿。一朝感知遇,卧龙挟云起。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伊吕良可追,管乐讵足拟。二《表》泣鬼神,耿耿光青史。命毕五丈原,恨流江汉水。当年有庞公,陇上秉良耜。足己外无求,民物捐敝屣。惟公立谈时,决策扶炎纪。闭户不失人,救世不枉己。缅怀三代下,谁许齐一揆。用行而舍藏,庶乎子渊氏。
金华史学录回永嘉雁荡。元代。金涓。青衫洗尽泮宫尘,三载琴书又问津。海阔正怜鸿去远,山深须遣雁来频。沈郎风月诗俱瘦,谢老池塘草自春。莫笑广文官独冷,长安一日看花人。
题颐庵胡祭酒先生玉笥白云图卷。明代。夏原吉。颐庵先生古君子,德行文章当世美。晨携玉笥白云图,访我金台官署里。自言先世多遗德,卜居远在金川侧。金川何处最清奇,玉笥岧峣插天极。云收万朵芙蓉青,雨馀百道银潢倾。阴岩月冷玉龙蛰,阳坡春煖金牛耕。萧家峡口尤奇丽,快若飞鹅舞空际。泥江更抱伏虎形,瓦桥重展游蛇势。祖宗体魄此地藏,松楸桑梓森相望。子孙奕奕藉馀荫,读书食禄门庭光。偶因海宇风尘迫,遂向洪都问田宅。缅怀玉笥不可亲,但见遥空云白白。云飞白白其柰何,先茔正在山之阿。林乌泣雨下乔木,野猿叫月悬春萝。矧惟宦辙方驱涉,未暇栖栖理家牒。聊凭缣素寄遐思,用诏儿孙知祖业。君其为我为歌诗,大书图尾君母辞。他年倘遂悬车乐,展图一玩纾心思。我闻此言声欲咽,复观此图肠欲热。水木本源人共知,谁似先生孝心切。愿言移孝忠吾皇,致时熙皞超虞唐。白头稽首谢丹阙,清风一棹归故乡。金川玉笥重登眺,西山南浦閒耕钓。此时此乐谁能如,丘垄州闾总荣耀。顾予薄劣无长才,鄙诗不足开幽怀。还君画图三叹息,好风飒飒从天来。
寄题甘露寺北轩。唐代。杜牧。曾向蓬莱宫里行,北轩阑槛最留情。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其来何从,云起孤峰。其去何诣,月落寒水。而今处处相随处,的的浑身是眼睛。万像森罗互为用,不许蝇泥黏鼻孔。
客怀柬龚定庵舍人 其四。清代。魏源。地平如板舆,天覆如穹庐。与君百年内,托足无斯须。试问所营营,花蕊上蜂须。一春所酝酿,广为三冬储。下备子孙哺,上奉君王需。区区一饱间,竭此百年躯。谁知甘似饴,出自苦之余。
挽赵南塘尚书汝谈二首。宋代。王迈。一自黄台咏摘瓜,伤心吾道竟非耶。病来陶侃少献替,老去谢安微误差。万里长江饶一曲,连城白璧略织瑕。太玄草就无人识,付与知音弟子芭。
和虚斋劝农十诗。宋代。郑清之。问讯桑麻真郡政,按行松菊似家山。挽回和气归田里,只费斋铃半日闲。
左蠡。宋代。洪咨夔。山为飞沙白,江缘涨潦黄。古今双去鹬,天地一轻航。隽永还欹枕,牢愁忍别觞。晴云横不度,何处是柴桑。
潇潇雨 喷壶。清代。庄棫。闲庭无一事,听萧萧、叶响药栏频。似跳珠溅玉,洒来自密,喷处还匀。多为盛将仙露,来写十分春。润逼衣篝静,美景良辰。谁把玲珑巧凿,向清泉一掬,只为芳尘。便柔荑纤手,都是灌花人。料灵苗、能解滋味;涨香泥、不藉雨和云。花间隐、问壶公去,可许容身。
摄事十三首。清代。佚名。思文圣祖,长发其祥。锡义蕃衍,德厚流光。眷命自天,卜世聿昌。祗肃孝享,降福无疆。
恨欢迟。金朝。王哲。名*排三本姓王。字知明子号重阳。似菊花如要清香。吐缓缓,等浓霜。学易年高便道装。遇渊明、语我嘉祥。指蓬莱云路如归去,慢慢地休
和张叔夏梅岭。宋代。赵士礽。闻道西山尽是梅,暂陪高兴酌金罍。衰颜白发旋老矣,脱帽簪花亦放哉。籍草为茵方醉睡,落英扑面又衔杯。须臾月照吉堆雪,故使朱轮倒载回。
玉虚观去宜春二十五里·许君上升时,飞白茅。宋代。范成大。白云堆里白茅飞,香味芳辛胜五芝。揉叶煮泉摩腹去,全胜石髓畏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