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偈颂二首》
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
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绵。
中文译文:
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
夜叉与菩萨,相比没有分别。
诗意:
这首诗以佛教的视角,表达了夜叉与菩萨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分别。夜叉是传统佛教中一种具有恶性的鬼神形象,而菩萨则是佛教中一种具有悲悯心和智慧的圣人形象。作者通过对夜叉与菩萨的对比,说明它们并非截然不同,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奥的思想。通过夜叉与菩萨两种形象的对比,作者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佛教观念——万物皆空。即使在不同形象之间,也不存在绝对的界限与差异。夜叉和菩萨虽然形象迥异,但它们都是共同存在于佛教思想中的一部分。这首诗表达了佛教中通常所说的「无我」的观念,即物质和精神实体并没有实际的界限,它们之间是相互转换和共存的。
此外,诗中使用了反义词「夜叉」和「菩萨」,通过两者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意的内涵。夜叉代表纷世杂念,菩萨代表智慧与慈悲。作者想要借此表达的是人们应该超越纷扰的现实,追求智慧与慈悲,从而实现内心的净化与升华。
总之,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提醒人们在繁杂的世界中,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超越局限,追求智慧与善行,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充实。
释思业,一作净业,俗姓文,石照(今重庆合川)人。少业屠,后出家。住常德府文殊寺。为南岳下十六世,文殊心道禅师法嗣。事见《舆地纪胜》卷一五九,《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释思业。释思业,一作净业,俗姓文,石照(今重庆合川)人。少业屠,后出家。住常德府文殊寺。为南岳下十六世,文殊心道禅师法嗣。事见《舆地纪胜》卷一五九,《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王检正挽词。宋代。楼钥。到处称循吏,星轺复郡侯。威名致降虏,恩信感亡牛。省闼主公议,祠庭寻旧游。善人天不憗,愁绝岘湖秋。
虞美人八首 其三。清代。李慈铭。炉烟绕尽缠绵字,正日书难至。斜阳莫去倚层楼,知道小屏山外、几重愁。湘帘那有巫云影,有亦无踪迹。箫声吹出晚凉天,无奈一钩新月、又帘前。
黔游返惊悉吴竹村毓苏先生物化恸之。清代。陈忠平。快游浑未觉寒深,叵料家山鹤影沈。枯木萧萧秋易折,前情历历梦难禁。镂肝尽是伤时句,撒手真安出世心。怜我迟来三径冷,徒闻流水响空林。
双泉亭。宋代。李光。甃石流沟汲愈新,秋无落叶旱无尘。他年莫忘痴顽老,曾是双泉旧主人。
三月初一晓。清代。郑孝胥。儿女失其母,啼号不欲生。我固无以慰,朝夕缠哀声。出门暂弃置,入门复屏营。灭灯人定后,锐意趋幽冥。鬼神乃馀气,未若人所能。冤抑或为变,居常终无灵。亡者果已矣,何用期遐龄。
偈颂四十一首。宋代。释普宁。没弦琴,指趣深。尖新曲调,须遇知音。高山流水无穷意,落落断崖千万寻。
自况。宋代。戴炳。多赀徒作守钱奴,伏腊无忧便有馀。世路本夷休自险,人情太密反成疏。非图报施方为善,岂为功名始读书。门外良田堪种秫,自牵黄犊试犁锄。
宿竹阁。唐代。白居易。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
翼翼重门昼不开,两帘悬隔断嫌猜。珠玑照夜宁非宝,桃李经春总是材。
奉诏每期精简拔,论文真欲细敲推。荐贤报主吾儒事,得见英髦衮衮来。
癸丑春闱忝知贡举试事将毕寄柬李陆二学士 其一。明代。倪岳。翼翼重门昼不开,两帘悬隔断嫌猜。珠玑照夜宁非宝,桃李经春总是材。奉诏每期精简拔,论文真欲细敲推。荐贤报主吾儒事,得见英髦衮衮来。
诗偈 其一六三。唐代。庞蕴。仰手是天堂,覆手是地狱。地狱与天堂,我心都不属。化城犹不止,岂况诸天福。一切都不求,旷然无所得。
游千佛寺悬空洞。清代。邓琛。边城愁雨雪,丈室爱烟霞。春水几时至,寒梅何处花。中原犹带甲,汉使自浮槎。岁序伤催促,山深景易斜。
寄题商洛宰令狐励迎翠楼。宋代。陈与义。西来金衣鹤,书落汝水湄。云霞映道路,中有迎翠诗。遥知五斗粟,未办买山资。政要百尺楼,了此浮天眉。森然诗中画,想见凭栏时。朝曦与暮霭,百变皆令姿。君方领此意,簿书何急为。众手剧云雨,唯山不瑕疪。当年四老翁,视世轻於芝。坐令山偃蹇,不受人招麾。谁欤楼中客,俯仰与山期。顾要君折腰,督邮真小儿。因之感我意,故岩归已迟。便携灵运屐,不待德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