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钱惟济。这首诗词描述了凤箫和星石的神奇之处。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凤箫飞过碧落
星石能够觉醒神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凤箫和星石的神奇力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奇妙而神秘的景象的深深敬畏之情。
首先,凤箫通碧落。凤箫是传说中神奇的乐器,而碧落则指的是高空中的苍穹或蔚蓝的天空。凤箫飞过碧落,意味着凤箫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其笛音能够迅速传达到天空的深处。这里,作者通过凤箫通碧落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间的紧密联系,传递了一种与神奇力量相互交融的感觉。
其次,星石辨灵源。星石指的是璀璨的明星,而辨灵源则意味着识别灵性的起源。在这句诗中,作者描绘了星石能够觉醒神灵的特性。它们璀璨夺目,散发着神秘的力量,能够引起人们对宇宙和生命之谜的思考。通过星石辨灵源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中存在的神秘力量的探索和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凤箫和星石的灵异之处。诗词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给人们留下了一种神秘而奇妙的感受。通过对自然界中凤箫和星石两个景物的赞美,钱惟济着重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界奥秘的敬畏之情,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间特殊关系的思考。
彦文见和谨用韵作二首 其一。宋代。程俱。禅翁怜病士,时枉数行书。野寺寻荒径,烟林接远墟。拟回逋客驾,仍挽故人车。会赴山林约,无劳问久如。
赋素轩沭公家牡丹一首和杨彦谧韵。明代。郭登。浅红深碧画难分,左紫姚黄未足云。五色应将灵药染,三生曾用妙香熏。枝头直讶妆成锦,梦里还疑化作云。不与群芳竞开落,任教蜂蝶自纷纷。
寄韩子苍。宋代。吴则礼。忍饥彻困聊上书,世故如许可复耐。孔兄有底唤不来,人意政缘俗物败。撑肠一钵十方糜,要是坚持衲僧戒。失身文字因果中,黄发犹还毛颍债。
春日饮顾东桥园时蒋子云方伯同坐。明代。李舜臣。弃官江上肯归耕,几亩城中喜自营。结宇故栽芳树满,看山不断白云生。身裁鹤氅称居士,家本龙门远俗情。为扫落花名蒋径,春来吾忝众宾行。
无俗念 暮秋。宋代。丘处机。霜风荡扬,舞飘零、木叶斜飞阡陌。极目长郊凝望处。衰菊斓斑犹坼。点点苍苔,漫漫朝露,渐结清霜白。山川高下,尽成一片秋色。潇潇万物摧残,凄凉天气,愁损征途客。水谷云根无可玩,独有苍苍松柏。悟道真仙,忘机逸士,亘古同标格。欺寒压众,自来天地饶得。
独宿有怀。宋代。李光。危亭搔首拨寒灰,夜久无人共一杯。湿翠沾云溪外竹,暗香浮月垄头梅。乌啼日落孤村晚,被冷灯青夜梦回。还许对床寻旧约,肩舆应为我重来。
琼花。宋代。徐荣叟。琼甤走送宝瓶花,愧乏诗情用拜嘉。一种清香来月殿,十分雅态出仙家。细看后土春冰薄,未觉刘郎日影斜。拟跨胎禽尘几隔,珠帘十里自繁华。
纸被歌训行童。宋代。释印肃。皂袖寒袍入体仪,霞光闪烁绕身飞。或行或坐频频看,或卧或眠每每披。几度入山游胜境,数回海上觅龙骑。假饶千两黄金贵,难买山僧这个衣。
雪后思远楼晓望。宋代。叶适。腊尽冻初合,风花江欲平。急从高处赏,已向负前晴。莫与鬓争白,试将身比清。楼头接远岫,历历正分明。
上册宝十三首。宋代。真宗。望高六宫,位应四星。辅佐君子,警武相成。刘衣褒崇,琛册追荣。于以奠之,有椒其声。
次韵杨柳枝词。明代。杭济。玉沟萦绕水烟凉,嫩叶垂垂窣地长。百尺宫墙遮不尽,飞花犹自入昭阳。
中宿峡。清代。徐灏。苍山亘百里,列岫相倚伏。峭壁忽中开,江流势一束。层阴峡里生,赤日岩际宿。众壑来长风,万顷浸寒绿。古寺从何年,飞来著山腹。中有百丈梯,叠石榜林麓。密树漏斜阳,甘泉泻空谷。爱彼清且冽,揽之不盈掬。老僧导我饮,相接縆半竹。蜿蜒作鲸吸,取给日以足。僧言昔寇乱,菑杀及草木。劫灰所烧余,突兀见此屋。磐磐达摩石,坐阅人代速。上有支离叟,岁久顶已秃。林深阒无人,径转缭而曲。冉冉松间云,琅琅山巅瀑。来时值炎蒸,对此忘暑溽。云水尔何缘,终古自相属。
朝中措(生日生双竹)。宋代。沈瀛。论兵齿颊带霜寒。清似碧琅玕。好是天然风韵,琳宫瑶馆清闲。华筵初启,小蛮二八,对影朱颜。便好添筹索笑,双枝原应双鬟。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剧八咏·宝峰亭。宋代。司马光。孤亭冠山椒,正视物不隔。六合纵心赏,万家穷目力。髻鬟乌奴翠,衣带嘉陵碧。霞生白水尾,日没九陇脊。烟凝朝夕市,尘飞往来驿。虽复对纷纭,何尝改岑寂。宝兼观风远,非徒选胜适。巴峡少平田,每若天宇窄。及兹伏棂槛,坐瞰南北极。先君昔乘轺,名题古寺壁。侍行尚垂髫,孤露今戴白。读君登临诗,旧游皆历历。永无膝下欢,终篇涕沾臆。
绝句二首。宋代。张绍文。雨过盘池起绿波,夜来添得几圆荷。单衣不奈春寒恶,却美杨枝挟纩多。
沁园春。宋代。苏轼。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