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江检详太夫人。宋代。潜放。盛事于今苏老泉,郡侯端的是坡仙。棣华咫尺龙颜近,竞诧皆出孟母贤。
《庆江检详太夫人》是宋代潜放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盛大的场面,夸赞了苏轼贤良的妻子苏夫人。
诗词中的“盛事于今苏老泉”指的是苏轼的家庭盛事,可能是苏轼夫人的生日或其他重要庆典。苏轼被称为“老泉”,意味着他是有智慧和才华的人。
接着诗句中出现了“郡侯端的是坡仙”,指的是夫人像山川仙子一样端庄美丽。这里用“坡仙”来形容夫人的美貌与高贵。
“棣华咫尺龙颜近”描述了夫人的容貌,如樱花般娇艳美丽,使得许多人都感到惊讶。诗中的“咫尺龙颜近”表示夫人的美丽近似于皇龙。
最后一句“竞诧皆出孟母贤”,指的是夫人的优秀和智慧超过了孟母。孟母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典范,她以她的智慧和教育方法闻名。
整首诗词以夸赞苏轼夫人的美貌和聪明才智为主题,通过对苏夫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敬仰和赞美。
中文译文:
庆江检详太夫人,
盛事于今苏老泉。
郡侯端的是坡仙,
棣华咫尺龙颜近。
竞诧皆出孟母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夸赞苏轼夫人为中心,赞美她的美貌和聪明才智。通过对她庆生盛会的描绘,描述了她的美丽和高贵。诗中的比喻手法(如坡仙、龙颜)使诗更加生动鲜明。最后一句表达了夫人的智慧超过了孟母,显示了她的非凡之处。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苏夫人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戏为张叟题麻姑进酒图 其二。清代。丘逢甲。多恐麻姑鬓亦霜,蓬莱清浅海栽桑。还丹要乞馀杭姥,三少鸡皮却老方。
戊辰闰正月书怀。宋代。释行海。茅屋风光总入诗,今年何事燕归迟。繁花犹未竞春色,百舌最先啼晓枝。深导竹渠防雨涨,密扶花架恐风欹。人生三万六千日,莫负芳菲少壮时。
游寺醉归却寄同坐。宋代。李覯。江村古寺偶闲行,一饮全疑酒有灵。水底屈原应大笑,我今独醉众人醒。
寄赠方金湖中丞。明代。谢榛。今王神武重边功,镇静遥看节钺雄。蓟北霜连兵气外,幕南春在政声中。天分两地书难达,路隔千山梦易通。更忆楚才心独壮,何须摇落赋秋风。
送徐季公运干罢任。宋代。王之道。羁栖无奈老而穷,又见徐卿马首东。快意一时荷叶雨,增明千里稻花风。高材合在云霄上,胜处能忘涧壑中。法护相从如问我,为言踪迹与君同。
春晚书怀。宋代。赵禕。三分春色二分休,是处红稀绿已稠。芳草池边空有思,落花亭畔不胜愁。人情似昔犹难合,身世于今岂易谋。若欲忘忧须是酒,醉乡安稳胜封侯。
秋日有寄。唐代。罗隐。丹青未合便回头,见尽人间事始休。只有百神朝宝镜,永无纤浪犯虚舟。曾临铁瓮虽分职,近得金陵亦偶游。东去西来人不会,上卿踪迹本玄洲。
浣溪沙。宋代。辛弃疾。新葺茅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去年曾共燕经营。病怯杯盘甘止酒,老依香火苦翻经。夜来依旧管弦声。
九日登千佛山寺五首 其一。明代。边贡。南山空崒嵂,野老倦登临。城郭千年迹,云霄万里心。夕阴涵积水,风叶下长林。短发新来白,黄花不可簪。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十。元代。马臻。万柳摇金接画桥,一清堂外景偏饶。文章太守开华宴,预报龙舟夺锦标。
日本刀歌。清代。梁佩兰。市中宝刀五尺许,市中贾人向予语。红毛鬼子来大洋,此刀得自日本王。王使红毛预斋戒,三日授刀向刀拜。龙形虎视生气骄,抽出天上星摇摇。黄蛇之珠嵌刀首,百宝刀环未曾有。有时黑夜白照人,杀人血渍紫绣新。阴晴不定刀气色,风雷闪怪吼墙壁。相传国王初铸时,金生火克合日期。铸成魑魅魍魉伏,通国髑髅作人哭。人头落地飞纸轻,水光在水铺欲平。国王恃刀好战伐,把刀一指震一国。红毛得刀来广州,大船经过海若愁。携出市中人不识,价取千金售不得。我闻此语空叹呼,兵者凶器胡为乎!中国之宝不在刀,请以此刀归红毛。
郊行。宋代。刘克庄。薄有西风意,郊行得自娱。山晴全体出,树老半身枯。林转亭方见,江侵路欲无。何妨桥缆断,小(左舟右定)故堪呼。
衙署观桃 其三。明代。黄公辅。澹荡风翻万绿森,载阳光景六亭岑。也知春色难关住,只在桃花不费寻。好与游蜂分嫩蕊,还同眠鹤共清阴。虽然冉冉风尘客,亦有渔人再问心。
和李十二舍人直日放朝对雪。唐代。姚合。今朝街鼓何人听,朝客开门对雪眠。岂比直庐丹禁里,九重天近色弥鲜。
得家讯一首。宋代。刘克庄。不觉离乡久,南来驿使疏。羁臣一掬泪,慈母两行书。租税闻输毕,田园说歉馀。何时真宦达,处处奉潘舆。
上海。清代。冯誉骢。蕞尔一隅地,居然冠海疆。烟花古南部,风景小西洋。紫陌车声碎,红楼酒味香。匆匆三日住,也似宿空桑。
整庵罗老先生七十寿诗。明代。符锡。华岑峙南服,灵异杳莫攀。世德秉人龙,天飞复来还。时荣故自保,名教岂踰闲。宿厉词林翮,嗣登贤士关。宰衡遂牢让,讲殿虚崇班。讵远移孝理,终怀色养欢。蔼蔼三威凤,集和庭树端。皇猷岂不眷,道腴肆盘桓。微言虑蓁塞,辩析忘寝餐。身退名益显,德邵气愈完。衰迟门士晚,瞻望道里艰。古稀属悬弧,谁有歌南山。洛沿文路起,汉忆鸠杖颁。寿光耿不磨,容在百年间。
赠孔徵君。清代。成鹫。住世不必丹砂床,清心寡欲岁月长。应世不必风云会,功成名遂身须退。遁世不必颍水滨,良田方寸无嚣尘。君不见墩山之下孔巢父,远溯尼山称鼻祖。出身事业继萧曹,中年归隐称三高。教子一经绍家学,二难矫若云中鹤。大儿仲谋次士龙,文章道德绳乃翁。我翁当今正黄耇,高风传遍时人口。晚年好道礼金仙,寻僧卜筑溪桥边。祇园布金推长者,閒来更缬东林社。玉麈风生四座清,地炉火热蚯蚓鸣。高谈话到日西夕,策杖归来问耕织。运筹声与读书声,灯下儿孙笑不停。尽道我翁真矍铄,地上行仙解行乐。井干桐飘一叶初,我翁寿考悬雕弧。朝来洗爵劝翁饮,沉醉风前花似锦。醉摘花枝插鬓边,参差笑倒东林禅。曰翁真似庞居士,了得心空须及第。一门尽入选官场,满床牙笏卜诸郎。留将选佛一句话,不妨独步还高誇。墩山看似寿山高,慧炬双辉长不夜。
题令狐处士溪居。唐代。项斯。白发已过半,无心离此溪。病尝山药遍,贫起草堂低。为月窗从破,因诗壁重泥。近来常夜坐,寂寞与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