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凤山清明寺二首

隐居凤山清明寺二首朗读

《隐居凤山清明寺二首》是宋代楼淳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隐居清明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名利虚幻的感慨和寂寞之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风鸟久不至,哲人欢已矣。
空留千载名,寂寞残阳里。

诗意:
这首诗词以“隐居凤山清明寺”为背景,描写了清明寺的幽静和寂寞。诗人观察到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飞来附近的风鸟,寓意着孤寂,而他所称呼的“哲人”已经快乐地不会再来。清明寺已有千载之久的历史,但现在这个古老的庙宇只剩下孤寂和凄凉,只有寂寞的夕阳照耀着。

赏析:
诗词的开篇就传达了一种寂寞和萧瑟的气氛。风鸟长时间未至,意味着诗人周围的寂静和空虚。他提到的“哲人”并不只指名利之士,更多的是指深悟人生哲理的智者,这位哲人已经离开了这个地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而诗人感到自己处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忧愁和寂寞感从他的笔触中表露无遗。

“空留千载名”的形容表明了清明寺在历史中有其辉煌的时刻,诗人却感叹现在它已经变得荒芜寂寞,没有了过往的辉煌。最后一句“寂寞残阳里”则将诗人的心境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夕阳的余辉映照出了诗人的寂寞情绪。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文字展现了楼淳在隐居清明寺时的寂寥心境,突出了岁月更迭中的人事无常和一切皆空的哲理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风晴景不妨犁。
高机犹织卧蚕子,下坂饥逢饷饁妻。
杏色满林羊酪熟,麦凉浮垄雉媒低。
生时乐死皆由命,事在皇天志不迷。
()
岭上西行双石人,临溪照水久逡巡。
低头似愧南来使,居处虽高已失身。
()

令节启朱明,群仙降太清。蓂犹亏一叶,芝已秀三茎。

磨镜非凡迹,悬壶岂世情。不知尘市里,何处觅周生。

()

盖茅为寓所,郡治亦于兹。篱外獐窥吏,衣中蚁齧肥。

昼长无讼牒,兴到有新诗。早食逢来使,斋厨米再炊。

()
吏散车马寂,月色东城上。
敛衣高堂坐,重门静无响。
文奏屏在箧,朱墨委虚幌。
檐影望参差,霜气纷荡漾。
()
新春光景丽。
游子离别情。
交让未全死。
梧桐唯半生。
()
耆艾何须比龟鹤,高深岂止如川岳。
但祈公永辄萝图,常诵缉熙比帝学。
()
散策问芳菲,春半花犹未。
蓓蕾枝头怯苦寒,恰似人憔悴。
人莫恨花迟,天自催寒去。
雨意才收日气浓。
()

象床玉瑱鸳鸯裀,铜盘画烛烧红云。芳尊兰勺沾朱唇,《白纻》高歌动梁尘。

请君试听曲意新,挥金纵欢及良辰。落叶辞条无再春,遗令高台作歌舞,郁郁西陵那得闻。

()

寻僧朝偶出,还似厌尘劳。冰涧泉声细,霜林树影高。

倦行聊解屦,小坐暂旋袍。且喜逢支遁,酬诗染兔毫。

()
九日上梅山,愁心卒未安。
人情皆向菊,天意独摧兰。
管女不及嫁,莱衣空自寒。
牛山多感慨,把酒泪阑干。
()

汉国临清渭,京城枕浊河。居人下珠泪,宾御促骊歌。

望极关山远,秋深烟雾多。唯馀三五夕,明月暂经过。

()
应感随缘各有因,一源真寂自无尘。
须知此物非他物,能悟前身是后身。
叔子探环乔木在,房公发石旧书新。
区中谁是王文度,订印曾逢竺上人。
()

西湖美丽声吴楚,湛湛澄波照今古。红亭隐雾闪赪虬,古木盘堤踞苍虎。

大舟楼橹拥深䡴,小艇榔桡疾飞羽。春秋冬夏无虚日,下土浮沉送歌舞。

()
晓棹旌旗迥,暮河钲鼓喧。
商船极目避,汉使一何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