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总管朝燕四首

送文总管朝燕四首朗读

诗词:《送文总管朝燕四首》

唤得岚乡昨梦回,
东风万里上金台。
出关曾解婆娑否,
枝北枝南一种梅。

中文译文:
唤起故乡昨日的梦回,
东风吹来,万里踏上金台。
离开关外曾经解放纷纷的烦恼,
不论在枝北还是枝南,这是一种花梅。

诗意:
《送文总管朝燕四首》是刘应凤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送别文总管朝燕的情景。诗中通过江南园林和梅花的描绘,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情感的忧郁和思乡之情。

赏析:
该诗使用直观的描写手法,通过东风、金台和梅花等形象,展现了离别的苦楚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其中,“唤得岚乡昨梦回”表达了诗人由于思念故乡而在梦中唤起往昔回忆的愿望。“东风万里上金台”则是以具象的风景来烘托离别的伤感,表达了离别的遥远,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朝燕的祝福。“出关曾解婆娑否”描述了出关后解除尘世烦恼的心境,表达了对文总管朝燕在工作中所遇的挫折和纷争的关切。最后,“枝北枝南一种梅”是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希望朝燕的人生如同梅花一样坚韧不拔、自立风姿的愿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祝愿。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情趣,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应凤

 刘应凤,字尧举,号书台,安福(今属江西)人。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进士,授建康军签判。入元不仕。事见《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清乾隆《安福县志》卷一○。今录诗十首。...

刘应凤朗读
()

猜你喜欢

官军闻说下扬州,梦里扶摇赋远游。
天运未容人力胜,民心须顺物情求。
遭逢丧乱生何补,见得升平死即休。
沽取一壶花下酌,弟兄儿女笑相酬。
()
无月无灯夜自明,糢糊何啻瓦沟平。
不拖藜杖高桥去,那得金龙背上行。
()

对月默默语,清光应照君。记得别时约,相思但望云。

月亦有圆缺,云亦有聚散。散与缺犹可,离愁尚减半。

()

积雨圜扉昼不明,忽惊蝉响闹新晴。无求似汝已难及,多事为谁鸣不平。

风露一枝何处好,乾坤馀暑几时清。故园心事秋来剧,空愧浮名累此生。

()

相送灵洲百尺台,苏公犹自更重来。才名并有西京赋,法从今看北极回。

坐久青尊人共醉,山深红叶绣如堆。凭高已厌悲秋客,何况离亭去鹢催。

()

震泽生奇石,沉潜得地灵。初辞水府出,犹带龙宫腥。

发自江湖国,来荣卿相庭。从风夏云势,上汉古查形。

()
津亭回首,望高城天远,何况城中玉人面。
数邮签万里,岭路千重,行不得,懊恼鹧鸪啼遍。
郁孤台畔水,解送归人,三板轻船疾如箭。
指点莫愁村,树下门前,怪别后双蛾较浅。
()

绣榻花关,记当日、轻涂嫩洒。曾有个、蛾眉蝉鬓,低头深拜。

捧砚焚香舒小影,为他题咏增慷慨。猛回头、早是廿年前,真堪骇。

()

诜诜孙子,有引无替。太史作诗,式昭永世。

()

书仙十阁壮儒宫,灵越山川实抛雄。
岫柏亚香侵几席,岩花回影入帘栊。
千秋碧锁东南竹,一水清含旦暮风。

()

三周寒暑汎重溟,遇著萧家有发僧。对朕者谁云不识,为谁辛苦到金陵。

()

孝友平生事,守廉天下难。
居官一日俸,阖室几人餐。
病骨何妨瘦,吟肩不肯寒。

()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
似闻高隐在前村,坐膝扶床戏子孙。
自赏春光携桂酒,喜逢晴色款柴门。
屏间带日金人活,头上迎风彩胜翻。
蓬鬓扶疏吾老矣,岂能旧貌改新元。
()

三马往往皆龙驹,神骏肯与凡马俱。

忽不见者其前驱,定应悄上天之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