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野吏亭

惠州野吏亭朗读

《惠州野吏亭》是宋代黄仲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景色秀美的野吏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和对野吏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危亭治旧基,登览一何奇。
万态罗浮景,三章宰辅诗。
岚光如画处,霁色乍开时。
味此休间趣,惟予野吏知。

诗词的意境是描绘了一座历史悠久的危亭,经过修葺后变得更加壮丽。作者登上亭子,欣赏到了美丽多姿的罗浮山景色,感叹不已。亭内还保存着三位宰辅的诗文,更增添了诗情画意。

诗词通过描绘云雾缭绕的景色和阳光照射下的美丽色彩,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变幻多样。诗人用“岚光如画处,霁色乍开时”来形容这种美景,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最后两句“味此休间趣,惟予野吏知”,表达了作者对于野吏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野吏是指官府中负责巡逻、巡查的官员,他们的生活简朴而自由。作者认为只有野吏才能真正领悟这种休闲的趣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野吏生活,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宁静、愉悦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官僚生活的厌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黄仲通

...

黄仲通朗读
()

猜你喜欢

青帝行春气初播,云沍余阴苦难破。
江头碧草生未长,战马寒嘶龁残莝。
炊烟泠落雨中湿,邻屋时闻有啼饿。

()

一蒿绿水,四面青山,山水皆韶秀。东风晴昼。苏堤外、十里平湖春透。

小桃细柳。看西子、芳容依旧。棹烟波、合有高人,艳福频消受。

()

幽亭危处读书庵,月白风清好纵谈。竹石暂留凭客赏,乾坤同寄欲谁惭。

地偏巳觉离亭外,调古时闻起巷南。我拟借游应不惜,春忙曾未卜东骖。

()
锁减芳容,端的为郎烦恼。
鬓慵梳、宫妆草草。
别离情绪,等归来都告。
怕伤郎、又还休道。
()

携手日不足,暂聧心已悭。况复共理策,相从山水间。

晴江照远岫,晓镜堆烟鬟。玄蛟忽汹涌,大浪堆银山。

()
枕上浮生过半百,短发毵毵霜样白。
西溪溪上旧家山,岁岁故乡归似客。
船头渐这古松门,云是吴均读书宅。
烟云半岭见层楼,峥嵘鳌顶蓬宫窄。
()

充耳还馀龙角幽,花趺不奈蝶须搂。鸺鹠苦咒孀妻土,卢雉偏明懒妇油。

月令丹良羞白鸟,天情须女狎牵牛。相逢幸得方今日,荆轲无冠万发柔。

()
缓解罗裳,十分鸳履低腰素。
冰香微度。
一罅殷红露。
风折芳莲,影落盆池去。
()

成均冷坐穷吞纸,额叩龙墀滨九死。
背负琴书偶生还,赖有春风满故里。
故里渺居天一隅,因仍蔓草不堪除。

()

萱花凋谢北堂阴,霜露频惊孝子心。几夜梦魂随雨散,四时哀怨逐年深。

镜中人去尘生匣,窗外乌啼月满林。留得杯桊是遗物,难将春酒为重斟。

()

向壁见空翠,满堂烟霭生。都无粉墨姿,但觉泉籁声。

羡尔丘中赏,沿源结幽盟。閒寻天窗外,时拂青萝行。

()

天生明日照秋空,人把鲜晴候岁功。
可忍浮云来镜里,更堪风雨落庭中。
旌旗踏浪惊吴俗,灯火连街见楚风。

()

熟读周官知几冬,染人袍就彩丝缝。生当永日三三夏,数应西岷六六峰。

囚放尽言公活汝,民期无复鼠穿墉。笼中上药芝苓富,却笑频看镜里容。

()

花神未怯春归去,故遣仙姿殿后芳。白玉体轻蟾魄莹,素纱囊薄麝脐香。

梦思洛浦婵娟态,愁记瑶台淡净妆。勾引诗情清绝处,一枝和雨在东墙。

()

溪头坐对夕阳明,风叶随人似有情。松菊未荒归老地,鹭鸥曾结洗心盟。

潭凝潦水连天碧,山抹晴岚隐树平。邻叟好怀晨馈鲤,浊醪呼取尽馀觥。

()

少壮游醉乡,别离三十载。旧路渺漫漫,赖有指南在。

()

衰年无思独栖栖,月旦何劳更品题。自古冥飞知避弋,从来世事笑吹齑。

阶前野鹤鸡同食,谷底芳兰棘自迷。天末数峰犹在眼,微阳隐映暮云西。

()
行杯酌罢歌声歇,不觉前汀月又生。
自是离人魂易断,落花芳草本无情。
()

秋山白皓皓,东水走不停。群动净变化,竟以归空冥。

世人苦自蔽,动息累有形。披襟拥孤榻,山月来中庭。

()
昔年望长芦,去江逾百步。
垣宇呀已缺,浮图欹欲仆。
僧徒噬肯留,日有沉溺惧。
重来舒望眼,佛刹非故处。
()

馀不之水浮玉山,仙人来往乎其闲。圭璋藻思发天巧,粉墨绢楮留人间。

钱翁山居窈绵密,深润山林閟白日。翁去而今能几年?旧游一变成荒烟。

()

林下轩居无限清,虚棂面面常不扃。孤桐三弄晚风细,老鹤一声秋月明。

高山流水谁解听,玄裳缟衣真有情。可怜清献去已久,独羡使君能擅名。

()
雨开繁菊金无价,风皱平池鉴有痕。
日暮客帆何处落,柿林西畔荻花村。
()

坐荫凉云好,轻衣未觉寒。
月临花树午,春逼鸟声残。
满酌秦淮酒,新弹贡禹冠。

()

花垂萝洞口,树满碧云层。对境疑为梦,前身恐是僧。

楼台依北阙,经论有南能。却恨相过晚,登临意不胜。

()
举杯长揖常娥,高情怜我霜髯白。
婆娑树底,老蟾何物,千秋一色。
一镜高悬,肺肝洞烛,了无尘隔。
任忆千万里,同然玉界,都不管、天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