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句和太白水西韵。宋代。管向。绝景西溪寺,分明见城郭。绿水缬清波,青苔照朱阁。石迳无纖尘,杨花共纷泊。香刹中天起,野泉当案落。蛇龙蟠古根,院竹翻夏箨。李侯金闺彦,颇多宛陵作。韵与金石谐,遗声寄寥廓。何人继其踪,佳游屡前诺。
《集句和太白水西韵》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管向。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绝景西溪寺,分明见城郭。
绿水缬清波,青苔照朱阁。
石迳无纤尘,杨花共纷泊。
香刹中天起,野泉当案落。
蛇龙蟠古根,院竹翻夏箨。
李侯金闺彦,颇多宛陵作。
韵与金石谐,遗声寄寥廓。
何人继其踪,佳游屡前诺。
译文:
在西溪寺的绝景中,城郭清晰可见。
绿水缠绕着清波,青苔照亮红色阁楼。
石迳上没有一丝尘土,杨花在翩翩飞舞。
香烟从寺庙中升起,野泉落在案几前。
古老的根须像蛇和龙一样盘绕,庭院中的竹子翻动着夏季的箨叶。
李侯和金闺的才子们,曾经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宛陵的作品。
诗词的韵律与金石碑刻相得益彰,他们的声音寄托在辽阔的天地间。
有谁能继续他们的足迹,多次承诺前来欣赏美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西溪寺的美景,以及在这美景中留下的诗人们的足迹。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溪水清澈、绿意盎然的景象。清澈的水波与青苔照亮的红色阁楼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中提到的石迳没有纤尘,说明这个地方被精心打理,保持了干净整洁的环境。杨花飘落,落在水面上,增添了一抹生机和浪漫的氛围。
诗人还描绘了寺庙中飘出的香烟和野泉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清凉的感觉。庭院中的古老根须盘绕如蛇龙,竹子在夏季的微风中翻动,为整个景象增添了一份古朴和生机。
最后,诗人提到了曾经在这里留下过作品的李侯和金闺的才子们。他们的诗词和这片美景相得益彰,既表达了他们的心境,又留下了他们的声音。诗人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这些才子们的敬仰与赞美,并寄托了对后人能够继承他们的艺术传统和欣赏美景的希望。
整首诗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西溪寺的美景,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文人雅士的赞美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前人才子的致敬,诗人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传统延续的期望。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前人文学遗产的尊重和传承的责任感。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文学艺术的赞美,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化传统的珍视。
画马为内学生题。明代。顾清。毵毵嫩绿垂杨短,冉冉晴沙御堤软。骅骝行惯稳不惊,圉人徐牵不教远。飞黄食料三品丰,青丝络首飘风騣。曾见沙场征战苦,方知此物是真龙。
村花晚(庚寅)。唐代。元稹。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村中女儿争摘将,插刺头鬓相夸张。田翁蚕老迷臭香,晒暴gqgQ熏衣裳。非无后秀与孤芳,奈尔千株万顷之茫茫。天公此意何可量,长教尔辈时节长。
直庐岁暮。明代。于谦。直庐萧索度残年,静夜焚香思悄然。市远不知沽酒价,庭空惟见煮茶烟。风穿疏牖银灯暗,月转高城玉漏传。归兴渐随生意动,昨宵清梦绕林泉。
同张伯雨过。元代。萨都剌。晴日赤山湖水明,湖中山影一眉青。蒲衣道士无人识,羽扇年年落凤翎。
太常引 次韵伯阳雪中。元代。邵亨贞。销金帐底烛花偏。低唱拥婵娟。遥夜酒杯传。几沉醉、琼林洞天。梅花如旧,竹窗犹在,留得煮茶烟。独欠钓鱼船。待归问、羊裘故川。
食蟹。宋代。张耒。世言蟹毒甚,过食风乃乘。风淫为末疾,能败股与肱。我读本草书,美恶未有凭。筋绝不可理,蟹续牢如絙。骨萎用蟹补,可使无骞崩。凡风待火出,热甚风乃腾。中炎若遇蟹,其快如霜泠。俗传未必妄,但恐殊爱僧。本草起东汉,要之出贤能。虽失谅不远,尧跖终殊称。书生自信书,俚说徒营营。
雪中见枯树似梅二首 其一。明代。李梦阳。忆在江南梅照眼,几年繁蕊失溪云。如何枯树寻常见,一雪垂花朵朵分。
秋夕。明代。贺一弘。日落秋空淡,烟销夜色清。书灯分近舍,官鼓起高城。萤乱池星影,蛩和涧水声。幽人浑不寐,坐待月华生。
十五夜抵建宁通都桥玩月。明代。徐渭。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坐当林树看乌绕,望入银河与木连。久欲乘槎问天上,几回津路渺无边。
送王甥受福重谒相府作。明代。皇甫汸。归来贫贱幸相随,何事韩生复别离。供奉凭将三世术,遨游仍恋五陵私。惯谙客路如平地,祗恐人情异昔时。记得燕公曾误采,省堂应见旧题诗。
过崇德。宋代。叶绍翁。野塍泉自注,断岸柳空存。雨霁云开塔,船过犬吠门。柴扉斜着水,草迳别通村。翻羡田家乐,盈盈老瓦盆。
游北山寺。唐代。喻凫。烟冈影畔寺,游步此时孤。庭静众药在,鹤闲双桧枯。蓝峰露秋院,灞水入春厨。便可栖心迹,如何返旧途。
答俞氏 其一。明代。王世贞。肃肃短后衣,烈烈北风吹。譬彼罗原雉,毛羽乍摧颓。婉娈唯古欢,踯躅惠来绥。言当谐缱绻,不谓中乖离。欲留不须臾,往者会无期。临别仰天叹,星斗纵横垂。腹中双车轮,宛转先路驰。
山中寄元二侍御二首。唐代。刘商。心期汗漫卧云扃,家计漂零水上萍。桃李向秋凋落尽,一枝松色独青青。拖紫锵金济世才,知君倚玉望三台。深山穷谷无人到,唯有狂愚独自来。
晚泊江戍。唐代。杨凭。旅棹依遥戍,清湘急晚流。若为南浦宿,逢此北风秋。云月孤鸿晚,关山几路愁。年年不得意,零落对沧洲。
署斋即事。清代。朱景英。频岁贪游涉,今移海上情。鹤无宵露警,鸥逐晓烟轻。草木惊殊状,壶餐愧此生。劳歌仍未已,敢拟志虞衡。
送刘青壁湖北道按察。宋代。陆文圭。飘然南去客,使者趣扬舲。白帝秋云滑,黄牛暮雨腥。寻诗行楚甸,间酒宿巴汀。北道人多杯,无词到讼庭。
上谷歌八首上楚中丞。明代。尹耕。阳河西带镇宁流,顺圣川南是蔚州。比岁凶荒犹在眼,向来荼毒几曾收。灵关背出红沙岭,直峪斜通白草沟。封殖紫荆端在此,仓场刍粟可深筹。¤
赠南昌教谕良懋。宋代。邓林。浩浩江上流,累累水中石。泛泛木兰舟,悠悠远行客。江流石可转,远行未云极。把袂杯酒间,故情满胸臆。十年共青毡,黾勉崇明德。风云一得路,弃我如遗迹。游鱼在深渊,冥鸿奋高翼。相从弗及时,流光恐抛掷。荣名各有时,愿言加餐食。朋簪盍有期,岂必长相忆。
夜宿枣林闸闻雁。元代。刘崧。迢递来何处,苍茫叫此时。夜深犹去远,春近独归迟。江上烟波阔,山前塞月低。十年来往地,回首意兼悲。
造楮山翁操国柄,一时物价赴低昂。渔梁水落青螺出,鸟道天晴白果香。
误喜病怀相唯诺,空遗老笔擅文章。平生周子通家契,昨拜兄茔涕泗滂。
病中辱周彦明吴彦冲下顾荒寂长篇短句间见层出懒拙不即奉答姑述唐律十解以谢 其五。明代。唐桂芳。造楮山翁操国柄,一时物价赴低昂。渔梁水落青螺出,鸟道天晴白果香。误喜病怀相唯诺,空遗老笔擅文章。平生周子通家契,昨拜兄茔涕泗滂。
至治壬戌八月十五日榆林对月。宋代。虞集。日落次榆林,东望待月出。大星何煜煜,芒角在昴毕。草树风不起,蛩蜩绝啁唧。天高露如霜,客子衣尽白。羸骖龁馀栈,嫠妇泣幽室。行吟毛骨寒,坐见河汉没。驿人告晨征,曈曈晓光发。
念七日繇百宜移居石井。明代。郭之奇。侧身依鸟道,即见有鸿濛。萝薜心安处,烟霞俗在中。稍闻群涧沥,渐许一林通。叹息人间世,犹留物外风。
次韵玉清避暑。元代。吴澄。廛西水北有佳处,五月六月泠泠风。移将上界清净下,岂与尘世热恼同。若人睡厌黄琉璃,晓梦惊走红守宫。起来忽忽动逸兴,倒指畴昔闲过从。相邀采真无何境,嗒然熟视谁长雄。谈边了悟蝉蜕壳,区中局促鸟在笼。杯行笑语各忘倦,西景徐射宝藏东。归来剩带烟霞馥,一眉初月浮高空。新诗追纪昨游胜,泉思涌出清无穷。善观惭我非季子,世业早已荒寿梦。况加白雪不易和,欲待他日不匆匆。坐间政尔挥白羽,门外又报来青童。和篇两地一时至,灿灿星斗罗璇穹。旋温镬汤抽茧绪,陡觉平陆生奇峰。拟代移文谢幕府,且卷片玉还冰翁。
题米元晖寒林。元代。方回。善书善画古来希,前辈风流日渐微。开卷令人忆羲献,米元章更米元晖。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南北朝。庾信。虹枌跂鸟翼。山节拱兰枝。画梁云气绕。雕窗玉女窥。月悬唯返照。莲开长倒垂。盘根纽坏石。行雨暴浇池。长藤连格徙。高树带巢移。鸟声唯杂曲。花风直乱吹。白虎题书观。玄熊帖射皮。文弦入舞曲。月扇掩歌儿。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若论曹子建。天人本共知。
月下观海棠。宋代。张嵲。澄空流华月,列炬林梢缀。从焰烁明霞,红曛花似醉。流连陶嘉月,共惜春风驶。预叹他日来,余红纷满地。
醉书王玄德德聚亭。元代。陈泰。前日相逢一尊酒,即欲写向君家亭。别来十日不会面,胸次硉兀愁难醒。忆我曾为帝城客,客里论交话畴昔。玉楼弦管天下春,醉舞杨花日西夕。此时聚首情皆真,云萍转盼难重陈。高官坐揖小官拜,九州四海知何人。长安少年更翾薄,一饷飞蚊聚欢乐。残杯冷炙心已悲,此士平生惯藜藿。君不闻汉时豪杰称东方,列卿太史尚书郎。就中亦有贫贱者,威动星宿回清光。为君痛饮亭边月,怀古伤今重离别。丈夫有志江海深,匣中雄剑知君心。
杨处干挽诗。宋代。魏了翁。丁年已分与时违,便把书棚嘱付儿。峨岭秋寒千古意,符溪春暖一筒诗。彩云来往吾何与,草露消磨我自知。含笑黄泉应不恨,桂华犹有未开枝。
猿。唐代。杜甫。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小东山草堂歌。清代。林朝崧。谢先生有好奇癖,避喧诛茆向绝壁。堂成自署小东山,希风乃祖老安石。堂前秫田类泉明,堂后橘园如李衡。山居兼有生计事,岂徒浪博高隐名。有时凭高作伎乐,山水丝竹音俱清。中年哀乐藉陶写,一任俗儒嘲风情。先生行乐不知老,逢人便诩东山好。暮春三月山花开,倾家买酒延客来。林中扫地置磐石,平稳可以安樽罍。红妆当筵劝尽醉,诸君何可辞深杯。东山调丝西山应,猿鸟惊啼夜不定。坐久残月衣上明,相属拈题尽馀兴。余亦东山客,请赋东山歌。东山草木尽识我,去年此际曾来过。重游但作信宿计,匆匆难免山灵呵。唯愿主宾长健在,年年觞咏山之阿。
又一首离合转韵寄孙虢州。宋代。孔平仲。鳜鲩饮石乳,鱼中最温补。字画尚茫然,何由食鲜□。漆林自小足,水绕庵前竹。君性本清高,伊人又閒熟。三堂秋际馀,一枕梦回初。斤斧却无事,新诗或起予。
谒刘谏议祠再用元博韵二首 其二。明代。倪岳。泮宫西畔野城湾,一拜高风一厚颜。砥柱不随流水去,浮名真作片云还。当时多士惊鸣凤,此日斯文仰太山。何物斯文澌尽久,芳祠长对夕阳閒。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宋代。苏辙。掇拾于川,搜捕于陆。俯鞠妇子,仰荐昭穆。闽乘其偷,载耒逐逐。计无百年,谋止信宿。
题宣州书堂山寺。宋代。王之道。书堂形胜好,山转与江抛。泉古应黄蘖,亭新换白茅。雨余苍藓合,春晚绿阴交。欲问香岩旨,风林竹自敲。
长干宝塔放光偈。明代。等慈润公。戊午孟冬丙辰朔,长干塔下闻天乐。洪公大建华严期,贤圣粉纭齐赴约。百千善信云从龙,遐迩资粮川就壑。众香缥缈烟岚浮,万烛炜煌星斗错。欲表南询五十三,法筵清众仍相若。绕塔幢幡四色分,开经钟鼓三通作。梵呗同宣出妙音,见闻随喜生欢乐。始知无碍法门中,处处圆融非住著。只消半偈悟无生,能使群迷趋正觉。一体均沾法乳恩,情与无情学无学。野禽并作迦陵鸣,霜风亦共天花落。塔顶金光觉倍明,塔心宝相如新琢。铃索时时杂《濩》、《韶》,檐廊夜夜栖鸾鹤。八面玲珑透碧霄,九层宛转流丹雘。卷石三山钟阜低,弹丸千里舆图缩。门门皆得见如来,俨然弥勒开楼阁。金刚密迹驱雷霆,宝杵灵威失干莫。慧灯无尽破重昏,甘露洪施济枯浊。亦如多宝现全身,为听莲华从地跃。由来此塔非寻常,七宝龛中舍利藏。往昔神光犹间发,况今大法重敷扬。啐啄因缘相辏泊,七十二门同放光。光中出生无量塔,一一悬灯散妙香。香光庄严亦何限,遍涌金莲坐宝王。十方菩萨如鳞次,八部天龙若雁行。化佛光明复如是,法尔神通示寂常。重重涉入极微妙,梵网珠交心自耀。此光本是世间稀,见者何人不欣乐。或齐合掌向虚空,或举高声称佛号。或投五体拜泥涂,或散千花熏塔庙。或去忙呼眷属来,或频指点傍人道。或上危梯或倚楼,或转悲伤或喜笑。或感禅僧出定看,或留归客停车眺。或有晏坐空林中,一任稠人自喧闹。顿除热恼得清凉,病在还苏老还少。默夺潜消魔外心,无遮重罪咸轻报。其谁不愿发菩提,种种皆由塔光照。此时见者诚有缘,莫因不见空哀怜。即心自性君知不,见与不见皆天渊。世尊八万四千塔,与我无缝相勾连。穷劫至今曾不昧,海枯山击光依然。诸人于此信得及,同泛华严大法船。敬说此偈再礼塔,八万四千光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