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三日观坡诗首夏官舍即事因次其韵。宋代。冯伯规。帘阴不卷漏乌迟,数朵庭萱也自菲。公退万缘俱谢绝,心空一气自知归。但期菽粟令民足,未觉诗书与愿违。闻旱问龙求一雨,乘凉约客扣岩扉。
《端午前三日观坡诗首夏官舍即事因次其韵》是宋代冯伯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帘阴不卷漏乌迟,
数朵庭萱也自菲。
公退万缘俱谢绝,
心空一气自知归。
但期菽粟令民足,
未觉诗书与愿违。
闻旱问龙求一雨,
乘凉约客扣岩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前三天冯伯规观察官舍情景的实景描写。帘子遮蔽的阴凉处,乌鸦声音不时地传来;庭院里的几朵萱草也显得有些凋谢。诗人自觉与纷繁烦扰隔绝,内心空虚,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回归本心。他希望能够让人民有饭吃,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诗书事业违背了愿望。听说旱情严重,他询问龙神是否能够降雨,同时邀请朋友到岩扉下一起乘凉。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夏日的官舍景象。通过描述帘阴、乌鸦和凋谢的萱草,传达了一种静谧和萧瑟的氛围。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与归心,希望能够回归平淡的生活,关注民生问题,不愿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诗书事业的热爱和愿望,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诗人以旱情求雨、约友乘凉的场景作为结束,展示了对自然和友情的向往。
整体上,这首诗词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对清净和归真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关注。这首诗词在情感和意境上给人以一种宁静和思索的感受,展现了冯伯规独特的诗人情怀。
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宋代。吴文英。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
捣练子 望家信不至。清代。周贻繁。时已暮,路非赊。目倦心劳日又斜。闲叠锦笺书别意,更无诗思到梅花。
九日。明代。张子翼。九日人间节,凭高何处登。山中甘寂寞,岁序任凋零。发短羞簪菊,堂虚酷似僧。牛山成往事,吾计祇东陵。
游山。宋代。陆游。古寺不来久,入门空叹嗟。僧亡犹见塔,树老已无花。世事虽难料,吾生固有涯。殷懃一梳月,十里伴还家。
春晓。宋代。林昉。薄衣初试晓寒轻,云阁残阴雨弄晴。落去好花微有恨,生来野草半无名。丹心爱国劳难破,白发欺人镊又生。瘦绕石栏三十匝,绿杨何处脆莺声。
思圣弟三水庠报。明代。张嗣纲。文名久擅穗城西,佳士新词入品题。江淹彩笔曾经梦,刘向青灯不负藜。礼乐金声光月伴,衣冠柳色映烟堤。莫言三水飞鸿晚,伫听音书报紫泥。
哭仲山叔 其一。宋代。章甫。六十三年老典型,海天一夕陨文星。西风瑟瑟寒琴剑,肠断啼鹃血泪零。
水龙吟 闰端午怀旧,复用前韵。清代。呆翁和尚。前年西子湖心,龙舟竞斗争先手。也寻短棹,笙歌丛里,欢同亲旧。鼓似奔雷,人如簇锦,齐齐翘首。想今年两度,包金切玉,希有事胜前否?凤鹤惊传毛竖,道钱塘、未分昏昼。六桥碧树,两峰紫翠,风光都走。避地淮南,淹留江北,忧心如酒。叹先人、墓木凄凉兵火,若何能寿。
十五日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明代。晓庵法师。人家竹里树里,客路山边水边。夜榜桅头挂月,晨炊船尾生烟。
天宁寺观塔碑。明代。李梦阳。旧瞻天宁塔,今览天宁寺。兹塔多鬼怪,光芒夜夜至。不知何时殿,结构今颓弃。剔藓读其碑,识是隋文字。蝌蚪半剥落,蛟龙犹奰屃。我来值时暮,揽逝发潜喟。修陆控赵代,长山卫燕冀。苍然野眺合,一洒杨朱泪。
过崇胜院。宋代。莫若冲。首岁融春卜有秋,晓行犹自索貂裘。身閒暂脱微官缚,市隐何如此地幽。一水相望三里近,十年重到片时留。买田拟作终焉计,直是飘然不系舟。
题汪水云诗十首。宋代。罗志仁。斜阳葛岭少人行,一片荒山系废兴。留得临湖春雨观,东风摇落木香棚。
篝灯课子图,为谢节母题。清代。陈名典。西风萧瑟天气凉,奄奄夫婿病在床。祷神求医兼问卜,佥云病已入膏肓。回忆结缡才十稔,一朝撒手情何伤。当时不难以身殉,下有孤儿上姑嫜。仰事俯蓄赖十指,此身未便遽云亡。况复夫君有遗命,是儿须令继书香。春秋递嬗儿渐长,就傅归来立母傍。母云志士惜日短,莫道愁人恨夜长。日短夜长阴可惜,挑灯课读亦何妨。机声书声相接续,夜如何其夜未央。儿承母训苦自励,青年名已列胶庠。又将母节达上听,冰霜励洁邀龙章。母年今已逾七秩,暇复课孙体康强。谢生持图索题咏,频年奔走笔墨荒。况复在前有珠玉,骚坛健将推张黄。聊将俚句表慈孝,传之家乘志不忘。
菩萨蛮(中吕宫)。宋代。张先。闻人语著仙卿字。瞋情恨意还须喜。何况草长时。酒前频共伊。娇香堆宝帐。月到梨花上。心事两人知。掩灯罗幕垂。
题高登封所藏史丞相手帖。元代。卢挚。登封大夫汉师儒,颍水洗出商山须。袖携尺素照秋碧,何年沧海遗神珠。三台光气五云朵,崧君潮来亦轩渠。龙虎变化风雨散,竹花不实悲鹓雏。故都乔木今何如?剑履上天不可呼,长歌《缁衣》渺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