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夜坐》
朝代:宋代
作者:张嵲
地炉火暖壁灯青,
虚阁风惊铎乱鸣。
门掩上方山月黑,
北窗危坐听松声。
中文译文:
炉火温暖地面,壁灯映照青色,
风吹动空阁,使铃铎发出混乱的声响。
门关闭,上方的山月显得幽暗,
我独自危坐在北窗旁,聆听松树的声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中的心境和情感。
第一句描述了地上炉火的温暖以及壁灯青色的映照,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这里的地炉火和壁灯可以被视为诗人内心渴望的温暖和光明。
第二句描绘了虚阁中风的吹动,使铃铎发出混乱的声音。这里的虚阁和风声可以被理解为外界的干扰和不安,与第一句的温馨形成对比。这种对比可能暗示着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困扰。
第三句描述了门关闭后上方山上的月亮变得昏暗。这里的山月黑意味着诗人所处环境的寂静和孤独。这种孤独的氛围可能进一步加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思考。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独自坐在北窗旁听松树的声音。北窗可能代表着诗人的心灵向北,即追求高远的理想和境界。而松树的声音则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与之共鸣的心灵。
整首诗以夜晚为背景,通过描绘温暖与寂静、外界干扰与内心困扰、光明与黑暗、孤独与思考等对比,展示了诗人在夜里的思考和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北窗和松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理想和自然之美的向往。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展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意境。
张嵲。张嵲(1096—1184),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登五莲山望海峰。清代。窦光鼐。诸峰皆崭绝,东峰独可上。朝来缘翠微,振衣披榛莽。到顶得石棚,小住骋遐赏。东南指沧澥,一气接沆漭。初晖散余霞,云外浮晃朗。想见至人心,天渊与浩广。世路隘蜗角,蛮触各争长。而我于其间,委怀任俯仰。每虑尤悔集,有如鸟避网。适来豁达眸,胸尘一涤荡。即此得玄珠,无劳问象罔。
经贺监旧居。唐代。虚中。不恋明皇宠,归来镜水隅。道装汀鹤识,春醉钓人扶。逐朵云如吐,成行雁侣驱。兰亭名景在,踪迹未为孤。
渡江。宋代。孔武仲。扁舟临朝阳,匹马渡江北。志士岂怀居,征夫乐行役。东风吹高原,生意密如织。早晚卸尘鞍,皇州正春色。
出火祀大辰十二首。清代。佚名。屹彼嘉坛,赤伏始屈。掞光耀明,洋乎如在。挽仰重离,默兴精会。隋我降升,肃听环佩。
寄景贤一十首 其五。元代。耶律楚材。宦情触处不成欢,未得浮生半日闲。荐鹗有书惭北海,泽民无术愧东山。琴书习气终难忘,岩麓荒园怎得还。卜隐龙冈成老伴,肯教诗思笔头悭。
和楼枢密过洛阳感旧二绝。宋代。郑刚中。十年滓秽已澄清,访旧宁须得便行。早辟关中奉高租,重兴礼乐定章程。
过三岭苧溪。宋代。释清豁。世人休说行路难,鸟道羊肠咫尺间。珍重苧溪溪畔水,汝归沧海我归山。
题北坞精舍寄赠蔡克铭先生。明代。王慎中。樗杨蔽户薜缘墙,半坞依微聊可藏。辟牖耻同凿瓮陋,覆椽戏作刈茅荒。盆池湛湛偏涵色,庭草萋萋自有芳。蟠礴虽无林谷美,栖迟也觉壑丘长。主人未识平生意,独抱遗经心力费。沿溯宓姬后与先,攻求诂训同兼异。宁思世上逐繁华,尚向斋中勤寤寐。似恋楹轩寡出门,颇遭亲友嘲忘事。扬雄嗜酒且好书,爱君僻性亦复如。兰樽满处开缃帙,芸箧香边贮曲车。流俗妄轻何足问,襟期遥合每相于。题诗一写坞中趣,不见莫令佳事疏。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送神用《高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神来何从,馺然灵风。神去何之,杳然幽踪。伊神去来,雾散云烝。独遗休祥,山崇川增。
陪郑先辈华山罗谷访张隐者。唐代。李山甫。白云闲洞口,飞盖入岚光。好鸟共人语,异花迎客香。谷风闻鼓吹,苔石见文章。不是陪仙侣,无因访阮郎。
题湖山十景 其二 绿野春耕。明代。陈镒。雨足田畴春水生,青阳浮处有农耕。村南村北秧初绿,布谷树头相对鸣。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其十九。宋代。赵蕃。飞流溅沫瀑争砻,电击雷惊江落洪。尽日喧喧不能息,诵书妨我课儿童。
泐溪岩。明代。汪兆镛。秋士无好怀,新爽却喜秋。墙头数点山,寒碧与目谋。蝉声引苔屩,鸟路穿林陬。岩腹呀然入,绕户众绿稠。石骨鬼斧削,竹根禅床幽。循磴蹋枯藓,开轩临清流。杂卉响笙筑,古藤蟠蛟虬。扑衣山翠湿,敛袂尘虑收。惟叹绍兴年,题壁穷雕锼。其时南渡初,戈鋋遍中州。萧然《人间世》,胡为《逍遥游》。曩贤岂无意,诗人工写忧。兴感在千载,寄怀聊一丘。青草藉可坐,素醪醉即休。径当结茅庵,佳处为我留。
匣中琴。唐代。于邺。世人无正心,虫网匣中琴。何以经时废,非为娱耳音。独令高韵在,谁感隙尘深。应是南风曲,声声不合今。
赠星士汪晓窗 其四。宋代。朱升。不掩逸邅不讳贫,高谈慷慨见天真。彦章自是江南宝,且向江湖觅好人。
人间可哀之曲。隋代。武夷君。天上人间兮会合疏稀。日落西山兮夕鸟归飞。百年一饷兮志与愿违。天宫咫尺兮恨不相随。
点绛唇 自画墨梅便面赠莫九嫂,并成是解。清代。许诵珠。春透疏棂,一枝晴雪和烟冷。乍斜还整。写出江南景。姑射仙人,清影呼初醒。新妆靓。暗香浮岭。明月前身影。
劝公乐。宋代。李新。金印莫疗饥,珠玉难可肥。碧酒濡唇百事美,绿鬟扣眼一笑随。跳丸日月不受缚,朱颜易逐飞花落。情知一死同众人,何不趁取生前乐。
送绝粒僧。唐代。施肩吾。碧洞青萝不畏深,免将饥渴累禅心。若期野客来相访,一室无烟何处寻。
唐兴寺怀孟东野。宋代。赵蕃。蔷薇虽是后人栽,一度春风一度开。绝怜东野归何处,无复花前把酒来。
送何溥之西川。明代。顾清。西望蜀川千万山,美人莲幕暂栖鸾。云连剑阁春前度,天近青城雪后看。今日筹边宜得士,古来行道不论官。务閒好课戎郎学,拭目秋风振彩翰。
鬻孙谣。宋代。李思衍。白头老翁发垂领,牵孙与客摩孙顶。翁年八十死无恤,邻女孩童困饥馑。去年虽旱犹禾熟,今年飞霜先杀菽。去年饥馑犹一粥,今年饥馑无余粟。客谢老翁将孙去,泪下如丝不能语。零丁老病维一身,独卧茅檐夜深雨。梦回犹是悮呼孙,县吏催租正打门。
杨柳枝(席上次韵曾颖士)。宋代。张元干。深院今宵枕簟凉。烛花光。更筹何事促行觞。恼刚肠。老去一蓑烟雨里,钓沧浪。看君鸣凤向朝阳。且腰黄。
秋日简王与时方伯。明代。孙一元。九月江南风色幽,狂歌长日爱林丘。酒杯且拟东篱醉,汗马未收西国忧。鸿雁鸳鹅俱自逸,芦花枫叶各知秋。眼中今有王夫子,曲槛新开看水流。
宿茅山寄舍弟。宋代。徐铉。茅许禀灵气,一家同上宾。仙山空有庙,举世更无人。独往诚违俗,浮名亦累真。当年各自勉,云洞镇长春。
咏史诗·铜雀台。唐代。胡曾。魏武龙舆逐逝波,高台空按望陵歌。遏云声绝悲风起,翻向樽前泣翠娥。
又陈伯明知郡远寄诗篇因次韵二首。宋代。吴芾。信笔题诗不记篇,聊凭赋咏写林泉。閒来倚杖云千嶂,睡起凭栏月一川。野性已安三径里,吟魂犹绕两湖边。何时更许陪清话,复把深杯手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