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即事朗读

《即事》

春工投老日駸駸,
阅遍芳菲又绿阴。
不复椅梧倾宿凤,
几番淮海变鸣禽。
太阿自抚为知己,
焦尾谁弹莫赏音。
高下风花何足问,
向来出处固无心。

中文译文:

春天的工作已经过去,老年的阳光依然明亮,
我阅读了无数的花朵和青翠的荫蔽。
椅梧树不再倾斜着迎接凤凰的归来,
淮海间几度变换着鸣禽的声音。
太阿山自我抚摸以示知己之情,
焦尾琴弦谁来弹奏,却无人赏识音韵。
高低的风花已不值得探究,
因为它们的起源本就无关紧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事物变迁的感慨。诗人虞俦生活在宋代,他观察到了春天的工作已经结束,老年的阳光依然明亮,这表达了时间的不可逆转和岁月无情的特点。

在诗中,作者以花朵和青翠的荫蔽来象征春天的美好景色,他阅读了无数的花朵,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然而,他注意到椅梧树不再倾斜迎接凤凰的归来,淮海间的鸣禽的声音也发生了变化。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然和世界的变迁感到惋惜和无奈,人事物皆随时间而变,而人类对此无法左右。

诗中提到的太阿山是一座位于今天的安徽省的山,太阿山自我抚摸可以理解为作者自我安慰,寻求心灵上的安抚。焦尾琴弦谁来弹奏,却无人赏识音韵,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情感。

最后两句"高下风花何足问,向来出处固无心"表明作者对高低的风花已不再关注,因为对事物的起源和归属并不重要,他淡然对待这一切。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个体经历为表达对象,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淡然态度。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诗人将对时间和事物变迁的思考与自身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示了虞俦独特的艺术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虞俦

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

虞俦朗读
()

猜你喜欢

昨夜雨多溪水浑,不妨唤渡到西村。
出游始觉此身健,无食更知吾道尊。
药笈可赊山店酒,筇枝时打野僧门。
归来灯火茅檐夜,且复狂歌鼓盎盆。
()
向上关,脚下路。
才拟问如何,邯郸学唐步。
()
未抱床头酒瓮乾,莫来楼上倚阑干。
浓云垂地卷不起,细草连天都是寒。
()
春早寒馀岂足哀,平生多难愧非材。
去年二月都城里,曾共花房带雪来。
()

一簇笙歌隔渚繁,彩云飞尽日黄昏。欲知游女低徊地,朝踏苍苔见履痕。

()

自从君去夜,锦幌孤兰麝。欹枕对银缸,秦筝绿窗下。

()
更休说。
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
甚今年、容貌八十岁,见底道、才十八。
莫献寿星香烛。
()

大袖褒衣走浙淮,何人不识鹤山来。
只今心印谁传得,自摺通书拨篆灰。

()

一片柔情百首诗,关情多在恼人时。赠离惟有罗虬笔,不比红儿比月儿。

()

丹丘神已化,竹树动寒飔。自笑乘槎客,相看鬓欲丝。

()

采莲复采莲,盈盈水中路。
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

()

大学三年闻琢玉,东堂一举早成名。

借问还家何处好,玉人含笑下机迎。

()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