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转踏/调笑令。宋代。郑仅。梦悄。翠屏晓。帐里薰炉残蜡照。赏心乐事能多少。忍听阳关声调。明朝门外长安道。怅望王孙芳草。
《调笑转踏/调笑令》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郑仅。这首诗词描述了一种悄悄的梦境,清晨时分,翠屏上的阳光透过帐幔照在燃烧残留的蜡烛上。作者在这个时刻回忆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愉快事情,然而他却要忍受阳关的离别之声。他眺望着明天,看见了长安道上的行人,感到无比忧伤。他心中怀念着曾经与自己相伴的王孙,以及他们一起赏芳草的美好时光。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梦悄,翠屏晓,
帐里薰炉残蜡照。
赏心乐事能多少,
忍听阳关声调。
明朝门外长安道,
怅望王孙芳草。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诗意和赏析:
1. 梦幻的场景:诗词以梦境为背景,描绘了清晨时分的寂静景象,翠屏映照着微弱的阳光,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这种环境为后面的情感抒发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氛围。
2. 快乐与离别的对比:诗中提到了作者过去的快乐回忆,这些快乐事情给他带来了赏心乐事。然而,他却要忍受阳关离别的声音,这种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3. 对长安和王孙的思念:明朝门外长安道的景象引发了作者对未来的思考,他感到忧伤和留恋。他怀念曾经陪伴他的王孙,以及他们一起欣赏芳草的美好时光。这种思念和怀念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过去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梦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思考。诗中的离别、忧伤和对过去的怀念,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这首诗词既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表达风格,又表达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具有一定的诗意和审美价值。
郑仅(1047~1113) 字彦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第进士。历官显谟阁待制,出知宁州,徙秦州。崇宁中为熙河路都转运使。召拜户部侍郎,改吏部侍郎,知徐州。政和三年终显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赠光禄大夫,谥修敏。《全宋词》存其词12首,均描写男女恋情。...
郑仅。郑仅(1047~1113) 字彦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第进士。历官显谟阁待制,出知宁州,徙秦州。崇宁中为熙河路都转运使。召拜户部侍郎,改吏部侍郎,知徐州。政和三年终显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赠光禄大夫,谥修敏。《全宋词》存其词12首,均描写男女恋情。
月夜。唐代。卢殷。露下凉生簟,无人月满庭。难闻逆河浪,徒望白榆星。树绕孤栖鹊,窗飞就暗萤。移时宿兰影,思共习芳馨。
翁仲。清代。缪公恩。剑佩衣冠恰俨然,昂藏尽日对苍烟。不言浑似三缄后,僵立何曾一步前。墓道草深无麦饭,纸灰风散落榆钱。牧人来往谁相问,任遣牛羊陇下眠。
雄县舟中。清代。曹秀先。绕城一水自弯环,野色云容各自閒。便当乘槎溯天汉,眼中少个是名山。
溧水道中。元代。仇远。五峰合沓拥东庐,泉落芳塘旱不枯。空凿秦淮三百里,六朝王气几曾无。
和沈子寿还朝天集之韵。宋代。杨万里。愁戈不著狂诗客,径超天外华胥国。苦海惟愁热恼人,别有月中水精域。浣花一老已九京,何人再筑五言城。竹斋衣钵傅锦里,咄咄云烟飞落纸。胸中磊隗有余地,语下飘萧无俗气。诗坛笔阵制中权,势如常山看率然。观者堵墙颜色沮,惊闻柘弹金盘句。老夫性癖耽此趣,被渠夜半赤手取。重阳过了元不知,犹有黄花三两枝。
谢天与改官汴臬幕东峤兄有诗次韵并寄 其二。明代。庄昶。活动天机切太空,四方上下本玄同。坐临梁苑梅花月,行倚汴堤杨柳风。醉掉头颅纱帽侧,倦游车马软尘红。诗成愧我空相忆,都付苏门一笑中。
旅兴 其四十七。明代。刘基。浮云西北起,飞雨东南去。微微若轻烟,霭霭如薄雾。卧疾少出门,不知春巳暮。芳年复几何,冉冉征鸟度。花落有再开,水流无回注。坐念入杳冥,明月在高树。
病剧再韵 其一。明代。郑文康。百岁居人世,归休相后先。莫嗟将死际,请看未生前。蹠老固多寿,石郎空富钱。余生已如此,玄谷欲长眠。
赠江东李提学。元代。方回。小难和气如三春,大难色莹清无尘。小难作诗到对处,大难更自髯绝伦。天怜今年穷已极,稍慰蒹葭霜露身。恶风剧雪走千里,一识顿有两玉人。西冈李氏自五代,彩棒作尉金沙津。神尧之子太宗弟,郑王枝叶元至亲。衣冠不绝七百岁,至今宝藏唐告纶。吾家秋崖与题跋,乐石刻玉高嶙峋。龙准子孙鸿雁行,仿佛犹见青莲真。江真浙右乔木国,小却管领儒簪绅。雅衰风息离骚降,迩来此道尤荆榛。少陵一老擅古今,学所从入须黄陈。后世口耳逐世好,九苞一角谁凤麟。君家兄弟名骤起,传者惊叹笔有神。门第既已推第一,人品学问俱不群。呜呼宇宙之大我辈未尝少,高歌一曲吾气其庶伸。
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雇我老非题柱客。宋代。包恢。盘龙友龙成,山与岩峻峙。今如添卧龙,壮观萃於是。
洪武庚午正月七日雪。明代。陶宗仪。东皇在御未班春,滕六呈祥景物新。一夜花明寒栗冽,九山玉洁晓精神。清浮剡曲怀思棹,净洗边疆战伐尘。百谷有秋端可望,草堂纪咏属诗人。
仙人桥石刻。宋代。方暹。乡村十里少人家,手掬清泉嚼细茶。洞口春深却无酒,故人相赠以桃花。
咏秋诗。魏晋。江回。祝融解炎辔,蓐收起凉驾。高风催节变,凝露督物化。长林悲素秋,茂草思朱夏。鸣雁薄云岭,蟋蟀吟深榭。寒蝉向夕号,惊飙激中夜。感物增人怀,凄然无欣暇。
奉命进学内馆和李宾之诗韵二首 其一。明代。倪岳。久看清秩重周行,总慰群英萃一堂。迹厕词林元琐琐,行迷学海尚茫茫。唐人已勒中兴颂,汉史仍传急就章。岂有雄才陪载笔,闻宣常近殿东廊。
池上 其二。宋代。孔平仲。群鱼散漫吸新水,好鸟间关啼翠阴。悠然物我俱自得,一霎南风吹我襟。
奉酬圣从侍制。宋代。王安石。班行想望岁空多,知有龙门未敢过。和近圣人师展季,勇为君子盗荆轲。三刀旧协庭闱梦,五腨今传里巷歌。复道谏书尝满箧,不唯诗句似阴何。
费尽长绳,系不住、西飞白日。客窗外、满庭秋草,露蛩寒泣。酒后看花空眼乱,花前把酒从衣湿。要一尘、归老作菟裘,何难觅。仙客老,巴园橘。封万户,燕山栗。且栽培松竹,伴人孤寂。岂有梁鸿高世志,也无司马题桥笔。便与君、同访洞庭春,和云吸。
满江红 同(案原无同字,兹从丁本钞)郑都。元代。白朴。费尽长绳,系不住、西飞白日。客窗外、满庭秋草,露蛩寒泣。酒后看花空眼乱,花前把酒从衣湿。要一尘、归老作菟裘,何难觅。仙客老,巴园橘。封万户,燕山栗。且栽培松竹,伴人孤寂。岂有梁鸿高世志,也无司马题桥笔。便与君、同访洞庭春,和云吸。
新移北厅因贻同院诸公兼呈畅博士。唐代。卢纶。华轩迩台座,顾影忝时伦。弱质偃弥旷,清风来亦频。恩辉坐凌迈,景物恣芳新。终乃愧吾友,无容私此身。
寄俞半村。宋代。顾逢。他无事役心,只是苦于吟。结屋能终隐,入山何必深。雨中看瀑布,月下听松琴。有此幽居乐,须当一访寻。
周漕泊舟寺前。宋代。释居简。见说淮东使者归,耄鲵都作小儿啼。暂闲绿野停鸿鹄,小俟青冥骤駃騠。度外二三皆胜策,胸中十万未全提。浯溪尚有崭天石,颂德歌功尽可题。
鱼妇观音赞。宋代。释绍昙。不归小白花岩住,越样梳妆诳世人。无底篮虽提得活,禹门未必解翻身。
沈左臣惠墨竹赋柬五首 其四。清代。陈恭尹。大笔如椽势莫当,节间一丈末如芒。君家越志分明载,月落空庭影未长。
兴尽西风策蹇驴,河梁酬唱未全虚。那知流水思君日,正值阳关送客馀。
中断雁行仍比翼,双缄鱼腹互传书。由来象纬占离合,遮莫寒光射玉除。
与行父别都门意殊恋恋抵潞水则象先尚未发舟把臂惊讶雄饮浃日言念行父再赠此章。明代。胡应麟。兴尽西风策蹇驴,河梁酬唱未全虚。那知流水思君日,正值阳关送客馀。中断雁行仍比翼,双缄鱼腹互传书。由来象纬占离合,遮莫寒光射玉除。
子湖有狗上取人头中取人心下取人足。魏晋。释慧远。 子湖有狗取人头,大笑长歌出画楼。落日断霞连岳顶,牧童归去倒骑牛。
中元日早起。宋代。杨万里。欲借微凉问万松,万松自热诉无风。清晨秋暑已如许,那更斜阳与日中。
洛阳陌。元代。钱惟善。驱车洛阳陌,周道何逶迟。玉帛走侯甸,金汤固城池。潘令好桃李,阮生多路歧。铜驼卧荆棘,索靖独先知。
自号昆崙山樵戏题二绝 其二。明代。李寄。醉卧当垆不肯回,相公促数使人催。杖头经岁无钱挂,一石输君笑口开。
杂言。宋代。舒岳祥。琐兮尾兮胡中露,鸜之鹆之在乾侯。朝吟九叹复五噫,暮赓七歌并四愁。白日噎噎,中林幽幽。墐塞两版,蒙茸一裘。屋漏煤堕,糜搅粕浮。美人不来兮岁暮谁谓。霰雪滮滮,落叶如雨。
送吴清叔。元代。杨载。驿路程虽远,帆风势甚遒。青山随岸去,白水满江流。牢落添新恨,繁华忆旧游。只今归去好,把钓即槎头。
繁暑。宋代。朱槔。繁暑不可度,病余少见招。投邻借轩卧,信手得书饶。寿我药双笈,惊人诗一瓢。醒心凭雪鹭,只恐日薰销。
除夜防杨此斋。宋代。王柏。一别癯仙已八年,伶俜鹤骨尚弹冠。相逢逆旅欢然处,各著精神子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