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舍小山三首

僧舍小山三首朗读

《僧舍小山三首》是宋代晁冲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爱此聚沙戏,
知自法王孙。
一运郢斤手,
都无禹凿痕。
藤梢未挂壁,
荷叶欲生盆。
笑问山阴道,
潜通何处付。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座僧舍小山的景色,并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山水的喜爱之情。作者观察到僧舍小山上的种种景物,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僧舍小山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下面对每个句子进行分析:

爱此聚沙戏,知自法王孙。
这句描绘了山上的一处沙地,作者喜爱这里的景色,同时也意识到这里的景物与佛家法王孙子的游戏有所呼应。

一运郢斤手,都无禹凿痕。
这句意味深长,通过比喻手的运动来表达对山的感悟。郢斤是一种古代称量货物的工具,而禹凿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时使用的工具。作者表达了山的自然之美,没有人工的痕迹,强调山的原始和纯粹。

藤梢未挂壁,荷叶欲生盆。
这两句描绘了山上的植物景象。藤梢尚未攀附墙壁,荷叶欲生在盆中,展示了山中植物的茂盛和生机。

笑问山阴道,潜通何处付。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山中道路的好奇。作者在心中发问,这条道路潜藏在山的阴暗之中,通向何处?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了僧舍小山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作者在观察自然景物的同时,也反思人生的意义和归宿。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晁冲之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哲理性和意境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冲之

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晁冲之朗读
()

猜你喜欢

湖海声名二十年,尚随乡赋已华颠。
却归甫里无三径,拟傍胥山就一廛。
朱毂风尘休怅望,青鞋云水且留连。
故人亦见如相问,为道方寻木雁篇。
()

参旗挂疏木,通夕凉如水。银汉耿半天,河桥暝烟紫。

()

行歌涉沂泗,暂偕鱼鸟欢。碧草夹修逵,炎风吹我冠。

道旁有嘉树,四月秋声寒。俯见石淙水,突出成潺湲。

()

升沈何处问巫咸,客里光阴似过帆。晚景惟堪随野老,梦魂那复著朝衫。

岁除回首家千里,周甲斋心偈一函。冷暖自知还自问,近来荆棘已全芟。

()

鸾凤交横逐雨华,玉城银涧共萦斜。
且看雾散千峰瘴,未觉雷惊万谷芽。
碧落高情元物外,金闺清梦自天涯。

()
晓雨初传听,晨窗已断闻。
日行将杲杲,云起更纷纷。
不似岁且尽,直疑春向分。
南方故谙此,北叟漫惊云。
()

高顶可怜吕公洞,礧砢危石相住撑。根豁一门山欲断,泉流四壁昼常清。

险绝故须秉烛入,苍茫祇怪傍云行。藏虹蟠蠖理或有,冥搜恐触神物惊。

()

芰荷相并满青池,不受飞尘半点缁。高盖每看浓露集,曲房一任好风吹。

天姿不假雕镌力,妙色多应造化奇。静立亭亭如有待,结交须赋爱莲诗。

()

歌罢阳关酒一杯,扁舟欲上更徘徊。舒王旧院为僧寺,后主遗宫化劫灰。

北固山头春雨过,西津渡口暮潮回。心间在处堪为客,遮莫天涯杜宇催。

()

清朝如此盛公卿,何以摅忠答圣明。数月未收蕲水贼,一时谁散武昌兵。

朱门旧邸空文藻,黑夜归舟有哭声。独使状元贤太守,至今犹捍九江城。

()

左淬莫耶锋,右淬干将锷。宇宙两神龙,延津当昼跃。

()

方持紫橐侍西清,忽领雄藩向暑行。
谁谓风流贵公子,甘为辛苦一书生。
词源笔下三千牍,武库胸中十万兵。

()

寺古居人稀,林高暑气薄。露鸣青松枝,夜半有惊鹊。

()

荷衣兰袂青松下,亲见升平六十春。云海忽惊翔化鹤,吴淞风月属何人。

()

相思如三月,相望非两宫。持此连枝树,暂非背飞鸿。

若人惠思我,擒藻蔚雕虫。仙掌方晞露,灵乌正转风。

()

毛竹连云路欲迷,洞门深锁落花迟。鲁孙几度春风老,未了仙人一局棋。

()

偶得悲秋句,还惊旧社空。
中庭步明月,朗咏与西风。

()

食米得薏,薏一米二。从郎二米,侬只一薏。

()

高弦一弄武陵深,六幕天空万里心。吴苑歌骊成久别,

楚峰回雁好归音。十千美酒花期隔,三百枯棋弈思沈。

()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