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是明代诗人陈宪章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照眼春光烂不收,
江亭一雨欲成秋。
道人不是闲莺蝶,
肯为阴晴一日愁。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下面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明媚的春光,但诗人却感到无法将这美景完全收入眼底。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美好感受,却也暗示了人们无法完全掌握和保持美好时刻的无奈。
第二句以江亭的一场雨来象征秋天的临近。雨水的降临让人感觉到季节的转变,暗示春天的繁花绚烂即将结束,秋天的凉爽即将来临。这种季节的转变也带来了诗人内心的变化和情感的波动。
第三句表达了诗人的自我认同和情感态度。诗人将自己比作不是闲散的莺蝶,而是修行道法的道人。这里的道人可以理解为有修行追求的人,他们不会被外在的美景所迷惑,而是更注重内心的修炼。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阴晴变化与情感起伏的思考。诗人意味着道人不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感到忧愁,但他却表示自己愿意为阴晴变化带来的情感波动而烦恼。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起伏和情感变化的感受,以及他对于内心世界的深思。
整首诗词以对春光的感受和对情感波动的思考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变化和内心修炼的思考和感悟。诗词中运用了自然景色的比喻和对比,以及对个人情感与修行道法的对立,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和情感境界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过江宁。宋代。何绛。生无谐俗骨,雅性在山水。江淮与河汉,涉历非今始。暮春理轻策,忽来五千里。今陵旧陪京,严城高百雉。我行骑敝驴,落日过都市。父老为我言,未语先垂涕。六街址尚存,高台平似砥。宫阙禾黍中,瑟瑟秋风起。独有秦淮流,千年不复改。异哉秦始皇,金埋王气死。天道本好还,二世亦已耳。
庾岭晓行。明代。梁存智。万仞高峰阻狩巡,凿通鸟道往来频。雄关设险终臣汉,天堑当衢不帝秦。鹿走中原思故主,鸡鸣五夜促行人。梅花有意难留客,策马蹄翻驿路尘。
建炎感事。宋代。张元干。乾坤忽震荡,土宇遂分裂。杀气西北来,遗毒成僭窃。议和其祸胎,割地亦覆辙。傥从种将军,用武寨再劫。不放匹马回,安得两宫说。巍巍开国初,真宰创鸿业。一统包八荒,受降临观阙。并州稍稽命,骈头亟膏钺。於今何势殊,天王狩明越。诸镇本藩翰,楚破阖城血。翠舆欲东巡,蹈海计愈切。诏下散百司,恩许保妻妾。瞻彼廉陛尊,孰与壮班列。肉食知谋身,未省肯死节。检校舆地图,宁复见施设。三吴素轻浮,伤弓更心折。四顾皆惊波,苍黄共呜咽。维茲艰危秋,贫士转疏拙。明年谷增贵,贤愚罔分别。何处置我家,患在建午月。故山盍早归,岂忧践霜雪。作意海边来,初非事干谒。责我卖屋金,流言尚为孽。汪公德甚大,游说情激烈。力救归装贫,一洗肝肺热。如公趋急难,正似古豪侠。行藏道甚明,亲养志先决。去矣茅三间,无间衣百结。他时期卜邻,此日尤惜别。请以兄事公,尺书未宜缀。
杜如篪屡督烹茶仍作诗次其韵。宋代。冯时行。老寄余生山水窟,寂无朝烟屈硉矹。客从何方问栖隐,无人应门杖藜出。言间遗我翠玉饼,把玩芳香袭呼吸。便欲洗琖试水品,肠胃空枯恐称屈。缄藏小箧挂东牖,惕若虬龙随手入。云涛雪浪有变化,扃鐍苞宜何郁郁。痛尝七碗岂不愿,待营一饱终无及。穷人谈富如画饼,浪说烹炮诧如识。真求大嚼荐茗饮,可笑诗人太疾绝。岂惟枵腹误指染,更并丽句成乾没。亦知且具衲子供,浇淋蔬笋供一啜。恐君肺腑出宫商,造物反怪太喧聒。又恐展转夜不寐,深思危虑比孤孽。何如待我食万钱,东阁大开玉醅泼。翠娥捧香沃烦腻,醉起一笑天地间。男儿盖棺事始定,所不践言有如日。
病中无寐用陆放翁韵。明代。陆容。愁来失却睡瞢腾,坐此萧条昔未曾。倾耳有声疑堕叶,委心无物似枯僧。风回别院闻鸡唱,尘落空梁见鼠登。数尽残更谁是伴,半窗寒雨一檠灯。
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宋代。杨万里。白白红红一村春,晴光炫眼看难真。无端昨夜萧萧雨,细锦全机卸作茵。
无题四首 其四。清代。蒋春霖。罢直归来绿鬓华,洞房何意饱胡麻。溪桃自共春风笑,汉柳休随夕照斜。小阁新寒疏砚尺,严城细雨湿筝琶。平生未尽怜才意,閒挈珠灯照落花。
戒子诗 其二。清代。李长霞。海气绚蜃采,楼阁生虚空。鲛人不可处,幻灭随天风。实道由践履,力至性乃充。誉广必毁至,名高慎悔从。凤鸟无灵德,文章叹华虫。
次宿迁。明代。陶安。过尽长淮北,黄河绕故城。顺风催客去,新冻阻舟行。酒薄情偏洽,鱼肥价转轻。沂州彭别驾,隔境诵廉明。
初春杂兴。宋代。陆游。故岁愁听雨,新春剩得晴。暖催红蕊闹,涨入绿池平。游马行争路,华灯卖满城。江村独无事,户户及时耕。
题丁成之清樾轩。元代。贝琼。九龙山前处士宅,草堂低小尽青苔。树阴满地日不到,水气著人秋已回。无数黄鹂相对语,有时翠碧忽飞来。移床与客竹间坐,千里好风何快哉。
水调歌头。宋代。刘克庄。致。属先受制置使李公之辟,崔公始聘洪公舜俞入幕。后二十五年,奉使岭外,拜公祠象,俯仰今昔,辄和公所作水调歌头以寓悲慨云。敕使竟空反,公不出梅关。当年玉座记忆,仄席问平安。羽扇尉佗城上,野服仙游阁下,辽鹤几时还。赖有蜀耆旧,健笔与书丹。青油士,珠履客,各凋残。四方蹙蹙靡骋,独此尚宽闲。丞相祠堂何处,太傅石碑堕泪,木老瀑泉寒。往者不可作,置酒且登山。
赠彭器资。宋代。王安石。鄱水滔天竟东注,气泽所锺贤可慕。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中江秋浸两崖间,逆洄与我相往还。我挹其清久未竭,复得纵观於波澜。放言深入妙云海,示我仙圣本所寰。楞伽我亦见彷佛,岁晚所悲行路难。
同和叔饮王文正公三槐厅吴正卿。宋代。韩维。投杯送余景,休驾避初燠。久嫌花揽心,始爱树清目。主人乐儒学,定契均季叔。疏帘翳广坐,并荐肴与蔌。肃萧太尉馆,简俭见遗躅。中有戒子篇,惨淡刻寒玉。世传盛德茂,名与清风穆。公乎不可见,怅望三槐绿。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南北朝。谢瞻。风至授寒服,霜降休百工。繁林收阳彩,密苑解华丛。巢幕无留燕,遵渚有归鸿。轻霞冠秋日,迅商薄清穹。圣心眷嘉节,扬銮戾行宫。四筵沾芳醴,中堂起丝桐。扶光迫西汜,欢馀宴有穷。逝矣将归客,养素克有终。临流怨莫从,欢心叹飞蓬。
寄微之。唐代。白居易。帝城行乐日纷纷,天畔穷愁我与君。秦女笑歌春不见,巴猿啼哭夜常闻。何处琵琶弦似语,谁家呙堕髻如云。人生多少欢娱事,那独千分无一分。
即事口占。清代。缪烜。强将浊酒涤烦襟,聚散无端慨盍簪。独立斜阳情一往,满庭飞絮又春深。
哀筝。唐代。李商隐。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
分题得花露双字韵。宋代。史浩。凝红湿翠媚春江,残月幽香度晓窗。正恐枝头珠作颗,冷惊宿蝶去双双。
秦淮绝句。清代。朱厚章。风花无力扑帘波,佳节偏从客里过。听说儿童挑荠菜,青青只有故宫多。
赠陈道源参军。明代。徐熥。冷曹堪傲性,大雅见遗音。衙只听莺放,山多信马寻。一官同鲍照,五字比陈琳。俸薄难供客,时捐卖赋金。
赠内。明代。许穀。结褵独记少年时,转眼今看白发齐。老去真成鹿门侣,醉来曾笑太常妻。棋裁纸局闲频画,艇泛鱼波晚共携。却怪灯前询割肉,不知名姓隔金闺。
狼三则。清代。蒲松龄。其一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其二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其三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杀狼亦可用也。